走进民间工艺1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9 21:20:19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究案例

主题:走进民间工艺,丰富课程内容 实施学校:乌丹镇东甸子小学

实施年级:六年级 指导教师:张国萍

(出示标题) 我来自翁牛特旗乌丹镇东甸子小学,我们学校是翁牛特旗比较有特色的一所农村小学。(出示学校简介)特色从本质而言是一种文化特色,其实就是提升一种行为,创建一种文化,树立一个品牌。因此我校全体师生为把翁牛特旗乌丹镇东甸子小学打造成为特色学校、品牌学校,谋求在竞争中生存,在竞争中发展。学校领导班子认真分析了乌丹镇东甸子小学几年来的办学优势和特点,确定了环境育人;文化育人;活动育人的教育理念,以活动促教育,以活动促教学的特色学校创建为目标。并始终沿着“优势项目——学校特色——特色学校——名牌学校”的健康轨道发展。我们本着高标准、高品位这样一个基本方针,从新颖的立意到突出学校特色,体现创新,并且结合我校独有的优势和办学新理念,全方位、多角度,体现教育性,坚持一切面向教育教学。综合实践活动是教育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是减负增效的重要手段,是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特长的有效途径。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开放型的,它打破知识的界限,加强学习与社会的沟通;该课程把活动、知识融合成一个整体,既保证了体系内部各学科信息的交流,又加强了教学与生活实践的信息交流,培养学生具有全新的观念与视野,具有全面的知识技能,能够适应未来社会的需求。尤其是我旗实施素质教育,进行课堂改革的今天,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奉行学校有特色,必须课程有特色的办学理念,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参与到课程改革之中。我们恰恰抓住课程改革这一关键环节。首先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上进行改革试验,而综合实践活动课恰恰以综合为特征,以实践为环节,以活动为载体,以体验为根本。强调让学生亲身经历,学生要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考察”、“实验”、“探究”等一系列的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让学生走出课堂,让校园、家庭、社会共同发挥教育的功能。,又是一个富有创造性和艺术性的课题。为此我校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了以班为单位根据任课教师的特长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和兴趣爱好,组织活动,这样既发挥了教师的特长又尊重了学生的兴趣,使得我校的活动花样繁多,我校先后组建了书法组、刺绣组、手工制作组、棋类组、音乐组等,与此同时我们又把剪纸、布贴、十字绣、巴乌这些民间艺术引进艺术课堂,把太极拳、引入体育课,使得我校综合实践活动课和艺术课有机结合,是我校课堂教学改革的质量有了进一步的提升。今天我和大家交流的主题是“走进民间工艺,丰富课程内容”。

在过去的几年里,我们对民间工艺的课程设置认识不够,而且非常片面,一般的工艺课堂教学只停留在根据民间工艺课本,给学生布置任务,收缴材料应付了事,或者是搞一次活动,整理材料上缴作品应付了事。没有根本解决工艺课应该怎么上,上哪些内容,通过那些必要的形式解决活动中出现的问题,或者说教师对于工艺课没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因此活动的实效性就大打折扣,这也就失去了工艺课的作用和意义。民间工艺它具有开放性、自主性、实践性、灵活性。而且民间工艺与各学科领域都存在着内在的和外在的联系:第一、学科领域的知识可能在民间工艺中延伸、综合、重组与提升;第二,民间工艺中所发现的问题、所获得的知识技能可以在各学科领域的教学中拓展和加深;第三,在某些情况,民间工艺也可以和某些学科教

学同时进行。因此,妥善处理民间工艺与各学科领域的关系,既是一个意义重大的课题,我校认真研究了民间工艺教材,组织相关教师认真学习了民间工艺课程标准,结合我校实际和当地资源,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因此,我校研究决定以“艺术与技能教育”为切入点,在课堂教学中把丰富多彩的民间工艺和艺术纳入到课堂中。三年来,我校充分利用本地的丰富资源优势,结合学校实情,并根据学生的年龄结构特点,大力开发民间工艺课程资源,并积极组织实施。把民间工艺引入课堂。解决了课堂与实际脱节、知识与实践脱节、实践与操作脱节的难题。具体做法如下:

一、贴近生活 激发兴趣

民间工艺必须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为基础,有了兴趣学生才会积极的参与才能收到效果,这就要求活动要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而十字绣、剪纸、布贴画这些民间工艺,恰恰又家喻户晓,学生或多或少都接触过,以这些民间艺术作为综合实践课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说又喜闻乐见,学生容易接受。2009年第一学期,我校开设了十字绣、布贴、剪纸等民间工艺课程。艺术课便由此展开。我所教的四年级把“十字绣”纳入到综合实践活动的课堂之中。为了让十字绣走进我们的课堂,走进我们的生活,走进我们的人生。让我们的中华传统工艺世代相传。让“十字绣”在我校绽放,用我们勤劳的双手绣出七彩美好的人生我们师生付出更多的艰辛。

首先,师生一起上网浏览,查阅相关资料,搜集了解有关十字绣的知识,上街购买十字绣工艺品交流欣赏。调查访问翁旗十字绣店,调查家长,结果发现50%的家长都会绣十字绣。最后师生达成共识,因此四年级选择了“十字绣”,作为我们民间工艺的课程内容,内容确定后,首先在老师的指导下让学生从了解这些传统工艺的历史开始,使学生明白这些传统工艺是我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积淀,有着悠久的历史,从而使学生从不太了解到了解,从了解到熟悉,从熟悉到认知,从认知到兴趣。有了兴趣之后,一方面我们把民间艺人请到学校进行民间技法展示。另一方面我们走出去到工艺品店参观作品,把制作好的优秀作品拿到学校来供学生欣赏学习,使学生从兴趣到喜欢,接着老师指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让他们亲自动手参加实践活动,体验制作的全过程。当然这些工艺技能不是一蹴而就的,学起来是非常难的,特别是小学生,有些学生就退缩了,怎么办?我们就从这些工艺的作用入手,引导学生用他们的双手给同学或长辈绣一个自己最满意的作品,并要求学生在创作的过程中,互相帮助,共同协作,作品出来之后,虽然很幼稚,但是同学们很有成就感。有了一件作品之后,创作热情被激发出来了,他们一有时间就聚到一起研究制作作品,并日臻成熟,这样使学生从喜欢到迷恋,当然这些实践活动必须取得家长的支持,否则就不会取得成果,初期有些家长对民间工艺知之甚少,认为这些活动会影响孩子的学习,有的家长认为这是瞎胡闹,不务正业。更有甚者直接找到我不让学生参与,但是当学生们把一件件精美的作品送给他们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时,他们不仅被孩子们的作品所折服,而且被孩子们在作品中注入的情感所感动,用家长的话说,(看家长是怎样说的)。我也发现孩子们长大了,从而扭转了家长对学校开展民间工艺的认识,家长们不仅在经济上给与支持,而且还参与其中,与孩子共同设计、共同制作、共同进步。教师紧紧地抓住民间工艺课程的实质设计活动方案。(看教材)编排一本教材,供学生绣的过程用。让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课上,我以学生为主体,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和社会实际,强调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如探究、调查、操作、技术实践等,在活动过程中,我注重了与学生情感的共享。通过实践活动,同学们学会了民间工艺简单的技法。我又不失时机的给学生布置任务,调查了解民间工艺的作用,并帮助学生进行整理。我制定教学计划,

二、打造精品,展示成果

开始绣小挂件,同学们拿出最好的作品展示给大家,谈自己准备干什么用,心里怎么想的。

我与学生一边欣赏,一边体会作品表达的文化内涵,感受不同作品带来的文化熏陶。

同学们还用十字绣把小珠子摆成字。在学习十字绣的过程中,同学们也在进一步感受着亲情,思考着如何回报父母。同学们变得心细了,懂事了,明显地长大了。亲朋之间可以作为赠品作为纪念,绣一个小的赠品,教师节给老师绣一个礼品。可以用作小的日用品。如手机包、钱包、钥匙链、手袋、手机链等。老师指导学生展示介绍自己作品的时候,侧重谈谈自己准备干什么用,匠心独运。由此生成的课程资源与学习民间工艺关系不大,却对学生人格成长大有好处。学是为了用的,怎么用,大有讲究的必要。学生的回答是多样的,他们跳出“自我中心”,为父母送上祝福、为朋友送上关心、为社会送上关爱,用得更高尚、更有人情味、更有社会意义。从小培养学生的爱心、同情心、责任感,指导他们摆正个人与他人、与社会的关系是多么重要!一件件小小的作品,渗透着学生多么纯真的感情!通过相互交流,学生一次次联想起自己的生活,感受着正面情感力量的冲击,不断校正自己的动机取向,真善美的种子悄无声息地播进心田。这是真正有价值的生活指导,胜过多少虚浮缥缈的品德教育。听学生是怎样说的。(看学生是怎样说的)

三、采用综合性评价方式促进学生发展

民间工艺作为新课改一门课程,它具有开放性、自主性、实践性、灵活性。让学生自主选择生活和学习的问题开展探究和实践活动,在实践过程中体验、感悟、收获。重视对学生活动过程的评价,在具体操作中,采用作品展示、发放证书、建立“成长记录袋”的评价方法。让学生保管好自己的作品,看到自己的进步的轨迹。 有效的引导,使学生喜欢民间工艺,知道如何去开展民间工艺,更期盼着下一个活动。我们的做法受到各级领导的好评(看成果录音)。虽然同学们在实践活动中对问题的认识和理解还不够具体,缺少详细科学的探究,对许多问题还停留在表层的感性的认识上。今后让他们在活动中总结经验,积累素材。

民间工艺,不能流于形式,我校要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充分利用好民间工艺这个课程资源,沿着“以活动促教育,以活动促教学”的特色学校创建目标,把我校民间工艺的水平,推向一个新的高度,这也是我校深化民间工艺课程的目标,绝不停留在建一个窗花,绣一件作品,粘一幅简单的儿童画上面,要在精品上下功夫,不仅让学生体会活动的乐趣,还要让学生感觉成功的喜悦。我们不仅要打造民间工艺的精品,还要打造民家工艺的精品。民间工艺进入课程领域的时间还不是很长,许多问题还处在探索、研究、摸索、尝试阶段。对我们来说是一种挑战,更是一种机遇。用科学发展观的态度,科学地探索、科学地研究、科学地指导学生开展民间工艺,在实践活动中与学生一起锻炼,一起成长,一起收获。

乌丹镇东甸子小学 2011年4月

张国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