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上册1-4单元课内阅读训练试题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1 14:42:34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实用精品文献资料分享

三年级语文上册1-4单元课内阅读训练试题

三年级第一学期1---4单元课内阅读训练 △读一读,填一填。 我发现早上草地是( )色的,中午是( )色的,到了傍晚,又变成( )色了。 通过仔细观察,“我”发现和蒲公英有关。原来蒲公英的花就像( ),可以( )。 当( ),草地( );当( ),草地( )。 △读一读,写一写。 “谢谢你啦,小朋友。要不是你的勇气鼓舞我,我还下不了决心哩!现在居然爬上来了!” “不,老爷爷,我是看您也要怕天都峰,才有勇气想上爬的!我应该谢谢您!” (1) 我也会用带点词写一句话。 (2) “我”和老爷爷爬上天都峰后互相道谢,是因为我们互相( ),都会从别人身上( )。 △读一读,想一想,写一写。 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 (1)这句话从( )、( )、( )三个方面写出窗外( )。 (2)摘录这句话里的动词。 (3)我也会用带点词写一句话。 △读一读,写一写。 (1) 男孩说:“没……我没看见。” 我从“……”里体会到( )。 (2) “一定会飞回来!”男孩肯定地说。 我从“一定”和“!”里推测出小男孩当时想( )。 △读一读,写一写。 “请转告他,我很忙,不过,来的如果是个小男孩,就一定让他进来。” 从带点词里你看出了什么?( )。 △ 按课文填空,并回答问题。 这么重的大石头从天上掉下来,力量( )。它应该( )。可是它( )? (1)我们也学着李四光来问一问:这么重的大石头没卧进土里去,说明它一定不是( ),那么( )。 (2)我来写一写读了这段话后的感想。 △ 读一读,写一写。 它们在树枝间来回跳动,婉转地歌唱,非常惹人喜爱。 (1)这句话是从灰雀的动作( )、歌声( )写出它们的可爱。 (2)我也学着写一写,写出金鱼的可爱。 鱼缸里的三尾金鱼 真是惹人喜爱。 △ 填空,连一连。 ◆( )在于学习,天才在于( )。 周恩来 ◆世上( ),只要( )。 列宁 ◆为( )之崛起而( )。 宋庆龄 ◆任何成就都是( )的结果。 高尔基 ◆书籍是( )进步的( ). 毛泽东 我还搜集了别的名人名言:(不少于3条) △ 读一读,做一做。 我站在天都峰脚下抬头望:啊,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我爬得上去吗?再看看笔陡的石级,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

实用精品文献资料分享

的,真叫人发颤! 1、这段话写出天都峰的两个特点:( )和( )。 2、“我爬得上去吗?”对这句话正确的理解是:( ) (a)我能爬上去。 (b)我不能爬上去。 (c)我不一定爬得上去。说明自己没有信心。 3、我和老爷爷爬上天都峰后互相道谢,是因为我们互相( ),都从对方身上( )。 △ 在横线上填空。 1、《夜书所见》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两首诗歌抒发了诗人在秋天思念( )、思念( )的思想感情。前者是( )代诗人( )所作。后者是一首写乡情的千古绝唱,作者是( )代著名诗人( ),诗中写了诗人正在长安谋取功名,恰逢( )佳节,诗人孤身漂泊于繁华热闹的帝都,倍感孤单,非常思念家乡亲人。诗句“( ),( )。”是千古传诵的名句。 2、读一读,填一填。 (1)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诗中的“异客”的名字叫( ),“佳节”是指每年农历( )月( )日的( )节。 (2)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挑”是( )的意思,“促织”就是( )。作者看到( ),料想( ),由此想起了自己的家乡和童年。 3、填一填。 秋天的雨,是( )。 秋天的雨,有( )。 秋天的雨,藏着( )。 秋天的雨,吹起了( )。 秋天的雨,带给大地的是( ),带给小朋友的是( )。 4、对对子。 ( )对地, 秋月白, ( )对风, ( ), 大陆对( )。 水绕对( )。 山花对( ), 雨中山果落, ( )对苍穹。 ( )。 5、读一读,写一写。 冬天快要来了,小喜鹊衔来树枝造房子,小松鼠找来松果当粮食,小青蛙在加紧挖洞,准备舒舒服服地睡大觉。 (1)照样子,写一写。 衔树枝 找松果 ( ) ( ) ( ) (2)小动物们是怎么准备过冬的?请你连一连。 小喜鹊 准备粮食 小青蛙 造房子 小松鼠 挖洞 6、填一填,写一写。 (1)不同的事物为什么开花的时间不同呢?原来,植物开花的时间,与( )、( )、( )有着密切的关系。 请用“因为……所以……”来写这句话。 (2)听说蜜蜂有( )的能力,( )飞到哪里,它( )可以飞回原处。蜜蜂的这种能力靠的不是( ),而是( )。 请你用“不是……而是……”写一句话。 7、读一读,写一写。 连英国女王和俄国沙皇也千里迢迢前去拜访他,欣赏他的“玩具”,并从“玩具”里观看新世界里的“居民”。 句子中的“玩具”是指( )。 句子中的“居民”是指( )。 列文虎克

实用精品文献资料分享

玩放大镜,玩出了大名堂。 “玩出了大名堂”是指( )。 8、背背写写。 正月( )才吐绿,二月栽下羊角葱;三月韭菜长得旺,四月竹笋( );五月( )大街卖,六月葫芦( );七月( )头朝下,八月辣椒( );九月( ),十月( )上秤称;( ),腊月蒜苗正泛青。 9、阅读下面一段话,回答问题。 有一年冬天,列宁在( )养病。他每天到公园( )。公园里有一棵( )白话桦树,树上有三只灰雀:两只胸脯是粉红色的,一只胸脯是深红的。它们在枝头( )地唱歌,非常惹人喜爱。列宁每次走到白桦树下,都要( )这三只欢快的灰雀,还经常给它们带来面包渣和谷粒。 (1) 按课文内容填空。 (2)描写灰雀颜色的词语有( ) (3) 列宁喜爱这三只灰雀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4) 概括这一段话的主要内容。 10、从这册书中,我深深地感受到( )( )这两位外国名人对青少年的尊重、关怀、爱护;同时也感受到我国地质学家( )从小就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执著追求的可贵品质;( )诚实守信的品质非常值得我们学习;最让我感兴趣的是荷兰人( )在玩中发明了( ),发现了( )。

练习纸答案 1(绿)(金)(绿)(我们的手掌)(张开、合上)(花朵张开时)(是金色的)(花朵合拢时)(又变成绿色的了) 2要不是你经常帮助我,我还没有这么好的成绩呢! (鼓舞)(汲取力量) 3(树枝)(鸟儿)(蝴蝶)(十分安静) (不摇、不叫、停、听、读) 天上的星星好像小朋友们的眼睛。 4(小男孩担心列宁知道他捉走灰雀,想说又不敢说。) (我回家一定把那只小灰雀放了。) 5(高尔基对媒体宣传自己并不关心,相反,对于这个少先队员却非常重视,侧面反映高尔基关怀、爱护下一代的崇高品质。) 6(一定非常大)(把草地砸一个很深很深的大坑)(为什么没卧进土里去呢?) (从天上掉下来的)(它是从哪儿来的呢?) 我觉得李四光很爱动脑筋,有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好习惯。 7(灵活)(婉转) (拖着长长的尾巴,鼓着圆圆的大眼睛,在水草间游来游去,嬉戏、玩耍,) 8(聪明)(积累)――列宁 (中华)(读书)――周恩来 (人类)(阶梯)――高尔基 (无难事)(肯登攀)――毛泽东 (刻苦劳动)――宋庆龄 9 1(高)(陡) 2C 3(鼓舞)(汲取力量) 10 1(家乡)(亲人)(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