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高考化学总复习一轮配套月考试题A卷四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16 21:02:27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装置B和C中的试剂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同学认为F和G可以用一种仪器替代,且加入一种药品即可达到相同效果。这种药品可以是 。

(5)E中得到少量白色粉末,打开软木塞后可明显观察到锥形瓶中有白雾生成,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其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制备过程中随着盐酸的浓度下降,氯气的制取反应会停止。为测定残余液中盐酸的浓度,某同学量取残余液10.00mL,加水稀释到250.00mL。然后从中取出20.00mL,用0.1000mol·L

-1

的NaOH标准溶液进行滴定,终点时消耗NaOH溶液24.00mL。则该残余液体中盐酸的浓度

为 。

18.[2012·合肥市第二次质检](13分)某化学兴趣小组对加碘食盐中碘酸钾进行研究,查阅资料得知:碘酸钾是一种白色粉末,常温下很稳定,加热至560C开始分解。在酸性条件下碘酸钾是一种较强的氧化剂与氢碘酸、过氧化氢等物质作用,被还原为单质碘。 (1)学生甲设计实验测出加碘食盐中碘元素的含量,步骤如下: a.称取wg加碘盐,加适量蒸馏水溶解; b.用稀硫酸酸化,再加人过量KI溶液;

b.以淀粉为指示剂,用物质的量浓度为1.00×10mol/L的Na2S2O3溶液滴定(滴定时的反应方程式:(I2+2S2O3=2 I+2S4O6)。

滴定时Na2S2O3溶液应放在_________ (填“酸式滴定管”或“碱式滴定管”),滴定至终点时消耗NaS2O3溶液20. 00mL,其终点颜色变化为_________;加碘食盐样品中的碘元素含量是_________mg/kg(以含w的代数式表示)。

(2)学生乙对纯净的NaCl(不含KIO3)进行了下列实验:

2-

2-

-3

0

- 11 -

请推测实验③中产生蓝色现象的可能原因:__________________;根据学生乙的实验结果,请对学生甲的实验结果作出简要评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工业上通常用电解KI溶液的方法来制备碘酸钾,电解过程中请你帮助学生丙设计实验来判断电解是否完全。仪器不限,可选的试剂:淀粉溶液、H2O2溶液、稀硫酸。

2013届高三全品原创月考试题四(A卷)

课标化学答案与解析

1.D [解析] 分液时,分液漏斗中的下层液体先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A项正确;碳酸氢钠受热易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水和碳酸钠固体,而碳酸钠固体受热不分解,B项正确;配制0.100 0 mol·L氯化钠溶液时,需要玻璃棒将液体引流转移到容量瓶中,C项正确;检验NH4时,往试样中加入NaOH溶液,微热,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逸出的气体,若试纸变蓝,说明试样中含有铵根离子,D项错误。

2.A [解析] 乙酸的酸性比碳酸强,乙酸与碳酸钠溶液反应能放出气体:2CH3COOH+ Na2CO3―→2CH3COONa+CO2↑+H2O,乙酸乙酯是难溶于碳酸钠溶液且密度小于水的油状液体,A项正确;C5H12有正戊烷、异戊烷和新戊烷三种同分异构体,B项错误;聚氯乙烯中碳碳之间只有单键,苯分子中碳碳键是介于单键和双键之间的独特的键,乙烯分子只含有碳碳双键,C项错误;油脂和蛋白质都能水解,糖类中单糖不能水解,D项错误。

3.A [解析]苯使溴水褪色是由于溴在苯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的溶解度大,为萃取过程,A项

-1

- 12 -

错误;苯不能使溴水发生加成反应,也不能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发生氧化反应,可证明苯分子中碳碳键的特殊性,B项正确;乙烷的分子式为C2H6、丙烯的分子式为C3H6,故1mol二者混合物完全燃烧,可生成3molH2O,C项正确;光照条件下,Cl2能够与苯环侧链的甲基发生取代反应。

4.C [解析] 利用“碳形成四条共价键的价键规律”,由莽草酸的结构简式可知其分子式为C7H10O5,A项错误;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羧基、羟基3种官能团,B项错误;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可发生加成反应,含有羧基、羟基,可发生取代反应,C项正确;在水溶液中,只有羧基可电离出氢离子,D项错误。

5.B [解析]①为丙烯与溴单质的加成反应,②为乙醇的燃烧,为氧化反应,③为酯化反应,属于取代反应,④为苯的硝化反应,属于取代反应,B项正确。6.D【解析】解答本题要注意分离不仅要分开,而且要还原成原来的物质。

7.D【解析】A项,NaOH可以将Cl2、HCl同时除去,错;B项,蒸干NH4Cl时,它会分解,错;C项,纯碱为粉末状,不能放于带孔的板上,同时制得的CO2中会混有HCl和H2O,不纯,错;D项,CCl4的密度比水大,位于水的下层,正确。

8.B [解析]导电性与离子的浓度有关,题中未指明浓度,不能证明,A项错误;滴加酚酞,溶液呈红色,说明溶液呈碱性,而加BaCl2溶液,会生成BaCO3沉淀,CO3减少,红色褪去,说明酚酞变红是由CO3水解引起的,B项正确;醋酸是弱酸,不完全电离,在稀释过程中又会电离,故其pH变化小,C项错误;酒精与水互溶,不能从碘水中萃取碘,D项错误。 9.A [解析] 应将25 g CuSO4·5H2O配成100 mL溶液而不是溶于100 mL水中, A 项错误;NaCl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比较小,冷却结晶时KNO3大量析出,过滤可分离,B项正确;H2O2具有还原性,可将紫色MnO4还原为无色的Mn,C项正确;利用Ca与CO3结合生成CaCO3白色沉淀的反应来判断Na2CO3是否存在, D项正确。

2+

2+

2-

2-

2-

- 13 -

10.A 【解析】用pH试纸检验溶液的pH大于7,溶液显碱性,说明可能是SO3?水解使溶液显

2

碱性,所以溶液中肯定存在SO3?,由于Ba与SO3?不能共存,故肯定不存在Ba;而阳离子处

2

2+

2

2+

了Ba,只有Na,根据溶液呈电中性原则,可知Na肯定存在;向溶液中滴加氯水,再加CCl4振荡,静置,CCl4层呈橙色,说明溶液中含有Br?;由于滴加氯水引入了Cl?,故原溶液中Cl?是否存在不能判断;由于加入稀硝酸时能将SO3?氧化成SO4?,故SO4?是否存在也不能判断。

2

2

2

2+++

11.B【解析】A项苯层中的溴与氢氧化钠发生反应而褪色;B项中浓硫酸使蔗糖炭化,浓硫酸被还原生成二氧化硫气体,通过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使其褪色;C项中的铜与稀硝酸反应生成一氧化氮,在广口瓶中与氧气反应生成红棕色的二氧化氮;D项继续长时间煮沸,生成的氢氧化铁胶体发生了聚沉生成氢氧化铁悬浊液,当光束通过体系时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12.C 【解析】溶液X与过量稀盐酸反应能生成气体,则原溶液中至少有SO3或CO3中的一种,则一定不存在Mg和Al,此时得到的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得到的白色沉淀则为Al(OH)3,则原溶液中一定有AlO2,能与过量盐酸反应产生沉淀甲,则原溶液还一定含有 SiO3,C正确。

13.[答案] (1)微热b,这时G中有气泡冒出,停止加热冷却后,G中插在溶液里的玻璃管形成一段水柱,则气密性良好 分液漏斗 圆底烧瓶 △

(2)(NH4)2SO4+2NaNO2=====2N2↑+Na2SO4+4H2O

(3)除去氧气(及氮氧化物) 除去水蒸气 不能,对调后无法除去水蒸气 △

(4)N2+3Mg=====Mg3N2

(5)取少量产物于试管中,加少量蒸馏水,试管底部有沉淀生成,可闻到刺激性氨味(把润湿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管口,试纸变蓝),证明产物中含有氮化镁;弃去上清液,加入盐酸,若观察到有气泡产生,则证明产物中含有未反应的镁

[解析] (1) 气密性检查的基本思路: 装置形成封闭体系→操作(微热、手捂、热毛巾捂、加

- 14 -

2-

2+

3+

2-

2-

水等)→描述现象→得出结论。(2) (NH4)2 SO4与NaNO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N2。(3)硫酸亚铁能被氧气氧化,故其作用是除去氧气。 浓硫酸的作用是除去水蒸气,如果CD对换,则可能从硫酸亚铁溶液中带出水蒸气,无法干燥。(4)氮气与镁反应生成Mg3N2。(5) 检验氮化镁可根据氮化镁与水反应的现象判断,氮化镁会与水反应生成NH3和Mg(OH)2沉淀,NH3为碱性气体,挥发出来,遇红色石蕊试纸后会使其变蓝。 14.(9分)(1)HBr HBr和Br2

(2)②除去HBr和未反应的Br2 ③干燥 (3)C (4)B

【解析】(1)a中发生的反应为,生成的HBr气体溶于空气中

的水蒸气形成白雾;装置d的作用是吸收挥发出来的HBr和Br2。

(2)②用NaOH溶液除去HBr和未反应的Br2;③无水CaCl2是一种固态干燥剂,可吸收粗溴苯中的水,起干燥作用。

(3)经过洗涤、干燥后,粗溴苯中还含有微溶于水的苯,苯和溴苯互溶,且二者沸点相差较大,故采用蒸馏法将二者分离开。

(4)实验中a中所盛物的体积大约是30mL,故a的容积最合适的是50mL。 15.(.[答案] (1)①C ②HClO、Cl2、ClO

③向试管中滴加NaBr溶液,振荡、静置。试管中液体分层,上层接近无色,下层为橙红色

(2)①②电极逐渐溶解

③甲 可以避免Zn与Cu的接触,提高电池效率,提供稳定电流

2+

- 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