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梦者教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 22:13:27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课题序号 授课课时 授课章节名 称 使用教具 多媒体 教 学 目 的 6——8 3 授课班级 授课形式 数控131 新授 寻梦者 1.读懂全诗,能简要概括其抒情脉络。 2.作品运用多种意象构成了独特的意境,能找出诗中与“梦”有关的意象,并体会其含义和作用。 3.联系自身实践,明确人生目标,确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作品运用多种意象构成了独特的意境,能找出诗中与“梦”有关的意象,教学重点 并体会其含义和作用 教学难点 联系自身实践,明确人生目标,确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更新、补充、删节 作者介绍 内 容 课外作业 抄写、诵读诗歌;学习指导用书 教 学 后 记 又一次与诗歌相遇,在前一课学习的基础上,学生对诗歌意象的把握有了很好的进步,并能学会用沉思和激情点亮我们的理想之光,为自己的职业规划谱写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授课主要内容或板书设计

一(1),这是诗歌的引子。 二(2——6),写寻梦的过程. 三(7——8),写实现美好梦想时的幸福与快慰。

课 堂 教 学 安 排

教学过程 主 要 教 学 内 容 及 步 骤 导入 作者介绍 时代背景 解题 初读诗歌,体会音韵美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梦想,徐志摩先生诗云: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寻梦,撑一支长蒿,为了最初那个美丽的梦想。当新学期的舞台上,同学们有什么梦想吗? 请学生畅谈自己的心中的梦想,教师做适当点评。 有一首诗歌把我们每一个人心中的梦想抒写到了极致,这首诗歌就是今天我们要学的——戴望舒的《寻梦者》。 戴望舒(1905.3.5-1950.2.28) 笔名有戴梦鸥、江恩、艾昂甫等,生于浙江抗州,中国现代著名的诗人,为中国现代象征派诗歌的代表。因《雨巷》成为传诵一时的名作,他被称为“雨巷诗人”。早年就读于上海大学、复旦大学,曾因宣传革命被捕。无论理论还是创作实践,都对中国新诗的发展产生过相当大的影响。诗集有《我的记忆》《望舒草》《望舒诗稿》《灾难的岁月》《戴望舒诗选》《戴望舒诗集》,另有译著等数十种。 寻梦历程: 前期诗歌中寻梦者的心路较为灰暗,现实人生的悲哀和苦闷,将“我”的精神梦想导向了内心的狭小天地,只期望得到一份爱情。换言之,这是一次寻找爱情的精神之旅。这一旅程是寂寞的、苦闷的,因而也是艰难的,并且因为现实的残酷最终只能归于幻灭。 《乐园鸟》的出现是戴望舒作为一个寻梦者的精神转折点。此后,寻梦者终究寻到了他理想的道路,圆了他的梦。这是真正的现实的理想和希望的实现,只是他的爱情之梦,将终究成为永远的缺憾留在他短短的一生中,留在世人的感叹中。 “五四”运动前后,科学与民主的洪流震醒了一代又一代的知识分子。美好的理想与黑暗的现实的激烈矛盾,笼罩了他们敏感的心灵。比“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精神更强烈的社会使命感造就了一个庞大的“寻梦者”群。从鲁迅无数痛苦的梦结出的果实《呐喊》,到何其芳在精美中浸满了热情的《画梦录》,虽然个人的心同现实的距离有远有近,但是,寻求美好的梦境变为现实的愿望与他们执著艰辛的寻求精神,却大体是一致的。戴望舒就是其中一位由现实世界转到诗的世界中最忠实的寻梦者。 诗题“寻梦者”是作者的自喻,这首诗歌告诉了我们一个人生的真谛:任何美好理想的实现,任何事业成功的获取,必须付出人的一生追求的艰苦代价。 1、 听范读,注意字音、停顿、情感的把握。 2、 学生自由读,体会音韵美。 诗每节三行,节奏大体整饬。 每节一二句或重复、或排比,甚至各句大部重复。读来, 再读诗歌, 理清结构 逐节品读,感悟灵动诗绪 不仅有意象纷至沓来的美感,也有和谐而富于音乐美的视听满足。 全诗可分成三个部分 一(1),这是诗歌的引子。 开篇写出“梦会开出娇妍的花来的”,为全诗作出铺垫。这梦是什么?它是“无价的珍宝”。“娇妍的花”,象征着梦的美好绚丽,读之让人产生无限的遐想。 二(2——6),写寻梦的过程。 第2自然段紧承上文,指出这“无价的珍宝”是一枚“金色的贝”,而要得到它,就必须付出艰辛而漫长的历程。诗人在无限的时空交错中,详写了寻找它的艰苦与漫长。这金色的贝不是轻而易举就可以得到的,它深藏在“青色的大海的底里”,要得到它,必须“攀九年的冰山”“航九年的旱海”,付出极大的代价。然而,这艰苦的寻求却是值得的,因为“它有天上的云雨声,它有海上的风涛声,它会使你的心沉醉”。这些诗句描绘了一个令人心醉的美好世界,喻示着贝的丰美与价值。但是这艰苦寻求的获得并非就是寻梦的终点,在寻梦者的旅程中这还只是漫长中的一站,你必须继续艰苦地寻求:“把它在海水里养九年,他它在天水里养九年”,这样它才能“在一个暗夜里开绽”。 这一部分中,冰山、旱海、天水隐喻了人生历程中的种种艰苦与磨难。 三(7——8),写实现美好梦想时的幸福与快慰。 一个“放”字,写出获得无价珍宝的珍惜和快乐、幸福和激动的心情。然而梦开出娇妍的花的时候,寻梦者已经衰老,强调了美好梦想实现的艰难。 1、“梦会开出花来”,“梦会开出娇妍的花来”,这样的梦给你怎样的感受?又激发你怎样的欲望? ——梦,美丽,甚至绚丽。如无价之宝般珍贵,值得人一生去寻求。 2、“在青色的大海里,在青色的大海的底里”两句之间有着怎样的关联?梦呈现给我们怎样一种姿态? ——大海里”已是难寻,“大海的底里”更加难寻,层层递进,可见梦是“深藏”的,不易寻找的。 3、 “攀九年的冰山”、“航九年的瀚海”,寻梦是怎样的一种历程? ——“九”这个数字并非实指,只言岁月之久长,“冰山”“瀚海”则指道路之艰难,可见寻梦要付出巨大的艰辛。 鉴赏艺术手法 4、 这个梦会带给我们怎样的感受,值得我们去追寻? ——它有天上的云雨,有海上的风涛,会让人心沉醉。 5. 要真正实现这个梦,还需付出怎样的努力? ——“在海水里养九年”,“在天水里养九年”,如此精心呵护,才能在“一个暗夜里开绽”。在“暗夜里”,预示着梦的来临又是如此的不可预知。 6、 何时梦才会降临? ——当我们“鬓发斑斑”“眼睛朦胧”的时候,金色的贝才会吐出桃色的珠。 7. 这“桃色的珠”还需如何呵护? ——放在怀里,放在枕边。 8、经历了重重艰辛,付出了滴滴呵护,“桃色的梦”会让我们获得怎样的心灵震颤? ——即使我们已经衰老,如果有一个“开了花的梦”,有一个“开出娇妍的花的梦”,那么我们的人生已是最幸福、最无憾的了。 1.回环往复: 开篇写梦的美丽、珍贵,用了“开出花来”,“开出娇妍的花来”这样的句子;结尾再次重申,写梦实现时的绚丽多姿。美丽的句子回环往复,久久萦绕在人的心里,成为人们心中一个五彩斑斓的结。 2、复沓反复: “开出花来”,“开出妖妍的花来”, “在青色的大海里”, “在青色的大海的底里”仿佛画一幅妍丽的画,泼洒色彩时一层层的涂抹上去,色彩便一层层的浓烈起来。又给人一种纵深感,一层层地潜下去,就一层层地深刻,复沓反复形成的波浪状的层次感,让心情跌宕起伏。 3.意象传统的象征手法: 大海、金色的贝、珍珠、冰山、旱海、海水、天水等一连串习见于中国古典诗歌之中的意象和“青色”、“金色”、“桃色”这些符合中国民族心理感受的色彩的运用,使人生理想这一象征意义的载体,获得了最广泛的情感呼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