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组织设计模板 - 图文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9 11:13:05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有无冲突的地方

2) 认真复查设计管径是否能满足穿入电线的要求,应根据管道的段长、弯曲角度

的大小和弯曲次数进行复查,发现问题及时提出,以免造成穿线困难。 3) 在电线管超过下列长度时,中间应加装接线盒,其位置应便于穿线。

a) 管子长度超过30米无弯曲;

b) 管子长度每超过20米有一个弯曲时; c) 管子长度每超过15米有二个弯曲时;

d) 管子长度每超过8米有三个弯曲垂敷设时,装设接线盒距离为15米左右; 4) 明配线管应排列整齐,固定点的距离应均匀;管卡与终端,转变中点、弱电设

备或接线盒边丝的距离为150——500mm; 5) 明配线管外应刷防火漆。

火灾自动报警装置安装

6) 探测器至墙壁、梁边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0.5m; 7) 探测器周围0.5m内,不应有遮挡物;

8) 探测器至空调送风口边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1.5m,至多孔送风孔口的水平距离

不小于0.5m;

9) 在宽度小于3m的走道顶棚上设置探测器时,宜居中布置。感温探测器的安装间

距不超过10m,感烟探测器的安装间距不超过15m,如需斜安装时的倾斜角度不大于45度;

10) 探测器的底应固定牢靠,导丝连接必须可靠压接或焊接,焊接时,不得使用带

腐蚀性的助焊剂;

11) 探测器底座的穿线孔宜封堵,安装完毕后的探测器底座应采取保护措施; 12) 探测器在即将调试时方可安装,在安装前应妥善保管,并应采取防尘、防潮、

防腐措施。

(2) 手动报警装置安装

1) 每个防火区至少设置一个手动火灾报警按钮,从一个防火区内任何位置到最邻

的一个手动火灾报警按钮的距离不大于25m。 2) 手动火灾报警按钮应安装在墙上距地面高度1.5m。 3) 手动火灾报警按钮应安装牢固,不得倾斜。

火灾报警控制器安装

4) 报警控制器安装应牢固、平稳、不得倾斜,其后板面距墙不应小于1m,以利检

合肥万申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46

修。正面操作距离,单列布置不小于1.5m,双列布置不小于2m。控制柜正操作面距墙不小于3m。落地安装时,其高面高出地坪0.1-0.2m。

5) 配线应整齐,避免交叉,固定牢靠。电缆芯线及所配导线的端部均应标明编号,

并与图纸一致,字迹清晰不易褪色。端子排的每个接线端,接线不得超过两根。电缆芯和导线应留有不小于20mm的余量。导线应捆成线束,导线引入线穿线后,在进线管处应封堵。

6) 控制器主电源引入线应直接与消防专用电源连接。主电源应有明显标志。控制

器接地应牢固并有明显标志,工作接地与保护接地线必须分开。

7) 用火灾探测器试验,根据控制器的功能要求逐项检测火灾报警功能及声光信号;

故障报警功能及声光信号;自检功能,火灾优先功能。记忆及打印功能;消音复位功能;主、备电源切换功能及电源指示功能;CRT显示等

消防联动控制装置安装

8) 安装应牢固、平稳,不得倾斜;

9) 柜内端子不同电压等级,不同电流类别的端子应分开,并有明显标记。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调试

10) 火灾报警系统的调试,应在建筑内部装修和其它系统施工结束后进行。 11) 调试前应做好调试准备工作,按设计要求检查设备的规格、型号、数量、备件;

按要求检查系统施工质量,检查系统线路。

12) 应先分别对探测器、报警控制器、火灾报警装置和消防控制设备等逐个进行单

机通电检查,正常后方可进行系统调试。

13) 应分区用主电源和备用电源供电,检查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各项控制功能和联

动功能。

14)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应连续运行120h无故障后,按要求填写调试报告。

7.9 BMS系统的主要施工方法及工艺

1)BMS系统由集成网络系统、被集成的应用系统(包括各种子系统)和集成管理系统三大部分组成。

2)在系统工程施工前,应具备施工平面图、安装图、接线图、系统图以及其他必要的技术条件。

3)硬件设备配置在控制中心内,包括主机服务器、网关设备、控制台柜等。

4)集成软件平台安装在主机服务器上,实现把所有子系统集成在统一的用户界面下,对子系统进行统一监视、控制和协调,从而构成一个统一的协同工作的整体。

合肥万申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47

7.10 综合管路系统的主要施工方法及工艺

A、线槽敷设

A)强、弱电线槽宜分槽敷设,如需要敷设在同一线槽内,应用金属板隔开。本次方案设

计不含强电,教室内所有管线基本暗敷,教室外管线线槽明敷。

B)弱电系统中不同信号、不同电压等级的电缆应分槽敷设。广播、电话等电压等级较高

的线宜用金属隔板与无屏蔽的信号线路隔开敷设或以单独的线槽、管道敷设,200V交流电源线和连锁线路不应与弱电信号电缆(电线)同槽、同管敷设。

C)线槽安装位置应符合施工规定,左右偏差不应超过50mm,水平偏差不应超过2mm,垂

直偏差不应超过3mm。

D)线槽成直角时,其最小弯曲半径不应小于槽内最粗电缆外径10倍。

E)电缆或电线的总截面(包括外护层)不应超过线槽截面积的40%,载流导线不宜超过

30根。控制、信号或非载流导体的电缆或电线的总截面不应超过线槽面积的60%。 F)线槽应接地,接缝处应有连线或跨接线。

B、支架的安装

A)支架安装应根据建筑结构不同形式选用不同支架型式及固定方式.

B)支架不应安装在具有较大振动、热源、腐蚀隆液滴及排污沟道的位置;也不宜安装在

高温、高压、腐蚀性及易燃等介质的工艺设备、管道以及能移动构筑物上。 C)电缆支架间距宜为:当电缆水平敷设时为0.8~1.5m,垂直敷设时为1.0m。

D)水平安装的线槽及保护管用的金属支架间距应满足设计图纸要求,如无明确规定,支架

间距宜为1.5~2m,并在距下列部位0.2m处也应设置支架: 拐弯处;终端处;接线盒。垂直安装时可适当增大间距。

C、电线管敷设

A)弯制保护管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 保护管的弯成角度不应小于90°;

? 保护管的弯曲半径:当穿无铠装的电缆且敷设时,不应小于保护管外径的6倍;当

穿铠装电缆以及埋设于地下与混凝土内时,不应小于保护管外径的10倍; ? 保护管弯曲处不应有凹陷、裂缝和明显的弯扁; ? 单根保护管的直角弯不宜超过两个。

B)当保护管在遇下列情况之一时,中间应增设接线盒,接线盒的位置应便于穿线 ? 管长度每超过30m,无弯曲;

合肥万申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48

? 管长度每超过20m,有一个弯曲; ? 管长度每超过15m,有两个弯曲; ? 管长度每超过8m,有三个弯曲。 C)金属保护管跨接应符合的规定:

? 当配管采用镀锌管时,除设计明确规定外,管与管、管与金属盒连接后不必跨接。 ? 当配管采用镀锌管时,除设计明确要跨接时,明配管不应采用熔焊跨接,应采用设

计指定的专用接地线卡跨接。

D、电线电缆的敷设

A)敷设电缆应合理安排,不宜交叉;敷设时应防止电缆之间及电缆与其他物体之间的磨擦;固定时,松紧应适度。

B)多芯电缆的弯曲半径, 不应小于其外径的6倍。同轴电缆的弯曲半径,不小于其外径的10倍。

C)线缆槽敷设截面利用率≤60%,线缆穿管敷设截面利用率≤40%。

D)信号电缆(线)与电力电缆(线)交叉敷设时,宜成直角;当平行敷设时,其相互

间的距离就符合设计规定。

E)电缆沿支架或在线槽内敷设时应在下列各处固定牢固: ? 当电缆倾斜坡度超过45°或垂直排列时,在每一个支架上; ? 当电缆倾斜坡度不超过45°且水平排列时,在每隔1~2个支架上; ? 在线路拐弯处和补偿余度两侧以及保护管两端的第一、二两个支架上; ? 在引入仪表盘(箱)前150~400mm处; ? 在引入接线盒及分线箱前150~300mm处。

? 明敷设的信号线路与具有强磁场和强电场的电气设备之间的净距离,宜大于1.5m;

当采用屏蔽电缆或穿金属保护管以及在线槽内敷设时,宜大于0.8m。

? 电缆在沟道内敷设时,应敷设在支架上或线槽内,当电缆进入建筑物后,电缆沟道

就作密封处理。

F)弱电电缆与电力线平行或交叉敷设时,其间距不行小于0.3m。

E、线路测试与工程验收

A)电缆(电线)绝缘电阻的测试两端设备连接时,必须进行电缆(电线)绝缘电阻的测试,其测试结果必须符合规范要求;

B)光缆的接续

合肥万申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49

由受过专门训练的人员操作,接续时应采用光功率计或其他仪器进行监视,使接续损耗达到最小;接续后应做好接续保护,并安装好光缆接头护套。

光缆敷设后,现场检验应测试光纤衰减常数和光纤长度

? 衰减测试L宜采用光时域反射仪进行测试。测试结果如超出标准或与出厂测试数值

相差太大,应用光功率计测试,并加以比较,确定是测试误差还是光纤本身衰减过大。

? 长度测试:要求对每根光纤进行测试,测试结果应一致。如果在同一盘光缆中,光

纤长度差异较大,则应从另一端进行测试或做通光检查,以判定是否有断纤现象存在。

C)综合布线的线缆测试

按参照GB/T50312-2000规范进行。

F、工程验收

A)电缆、电线、光缆、综合布线的敷设必须符合施工图的要求。 B)工程验收必须具备如下资料:

? 隐蔽工程验收报告;

? 质量检测和评定报告(线槽、保护管、线路敷设等); ? 电缆、电线的绝缘电阻测试记录;

? 电缆、电线、光缆、综合布线的测试记录或报告。

弱电系统安装施工前,安装人员应结合施工图纸、技术交底记录、将现场情况(安装准备工作)、材料设备的到货情况(设备型号、数量)等进行全面核查,具备条件才可安装,施工过程中应做好安装调试记录。

8、工程投入的主要物资,施工机械设备情况 8.1工程投入的主要物资情况描述

施工材料计划是按照工程合同规定,承包范围所需材料设备量编制的,所需材料按施工图实物工程量计算得出,材料的进场日期是根据综合施工网络计划中各分部分项工程施工进度计划日程分类、分期、分批进场,工程材料的计划、进货品质检验等由项目经理及材料员负责。

由我公司负责采购的工程材料必须按质量体系文件要求,选择合格的材料,并严格执行材料的验收程序。由建设单位提供的材料,将严格按照顾客提供产品的程序文件进行验收,杜绝不合格材料、设备进入现场。

合肥万申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