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诸葛亮借智慧》读后感_读后感(精华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1 17:51:56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向诸葛亮借智慧》读后感》

人是世界的主宰,是至高无上的最高存在,人类存在的价值是多元的,最大的价值就是真善美的和谐统一。求真至善达美是人类发展的最高追求,永无止境,与此相比,人类社会发展的某个阶段或者特定阶段的某个人,在历史长河中能留下痕迹,能激起浪花,那一定是很了不起的,读了赵玉平老师著的《向诸葛亮借智慧》一书,蜀汉宰相诸葛亮在中国历史上就是一位充满智慧的人,他的治国理家育人之道影响着历朝历代的贤能人士,他的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的人生态度净化了多少浮躁的心,他的慧眼识才选才用才策略非常值得我们借鉴。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肩负的教育责任是天命不可违,符合时代精神的教育理念,充满智慧的管理策略,彰显魅力的价值追求,定是完善自我的核心要素,这本书用事件描述灵魂,用幽默启迪心智,用历史洗刷情理,尤如在我们面前放了一面镜子:正心、正形。当读完一本书,真正静下心来品的时候,才会发现能触动内心令人无法平静的感动多是由于书里的故事、情理正好纠正了自己的偏差,智慧、高尚、宁静、宽容、公正等关键词就是镜子里的标识,通达真善美。智慧的人生是每个人都向往的,责任感的认同是通向智慧人生的基本保障,教育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是提升民族素质的根本力量,教师则是传承民族文化提高民族素养的人力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天做教师就意味着责任担当和无私奉献。读这本书,我有以下几点感受,也是多年在工作中一直禀承的信念。

一、自我价值的充分展现离不开富有合作精神的团队,个人的荣辱得失不能超越团队。从事教育工作二十余年,工作的环境不同于诸葛亮时代的为生存空间而战的千军万马嘶杀的疆场,但学会从环境中汲取营养,学人之长,补己之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从从教的第一天起就坚定要站稳讲台,向有经验的同志学习,深入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快速地迈进教育门槛,全面提高教育教学基本功,面对不断变化的工作岗位和学科教学都能很快地进入角色,高效地完成岗位赋予的各项任务,根本原因就是善于学习,善于协作,善于服从大局。

二、知人善任的管理策略是提高工作效率的重要条件,充分发挥不同人的长处,扬长避短是团队前进的内驱力之一。作为管理者,象诸葛亮那样,不但自己有智慧,更要善于发现别人的优势,做到优势互补,分槽喂马,这是管理工作取得成效的重要保障。喜欢挑剔的人总把目光集中别人的缺点上,人无完人,课堂上,每个学生都是不同的,表现的状态也会有差异,老师的智慧就体现在发现他们的优势,调动他们的情绪,给他们以恰当的肯定和激励,让他们充满自信,课堂就是自我展示的殿堂,有很多教育工作者和教育专家做了大量实践和研究,学会发现别人身上的长处,并给予开发与提升,你收获的就一定会是丰硕的果实,学习如此,工作亦然,无论是管理者还是被管理者,把握好自己的位置,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就是一种知人善任,诸葛亮的智慧就在于他深刻理解人性,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三、教师的社会角色是教书育人,同时也要承担家庭责任,也要教育自己的子女,诸葛亮的育人的思想值得深思。诸葛亮曾经写给儿子一封信,虽然只用了短短八十六字,但是对于为学做人和待人处世都有具体的忠告。一千八百多年前的智慧,在今天的高科技时代,仍然有极高的参考价值:真正的智慧,可以超越时空,历久常新。

附:《诸葛亮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慆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

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日子象念珠一样,一天接着一天滑过,串成周,串成月 年华一去不复返,事业放弃在难成 黄金时代是在我们的前面,而不在我们的后面 时间是脑力劳动者的资本 天才无非是长久的忍耐,努力吧!知识象烛光,能照亮一个人,也能照亮无数人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知识永远战胜愚昧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如果不想在世界上虚度一生,那就要学习一辈子 书籍是横渡时间大海的航船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要收获的好,必须耕耘的好 学问二字,须要拆开看,学是学,问是问 光阴易逝,岂容我待 人生有一道难题,那就是如何使一寸光阴等于一寸生命 忘记今天的人将被明天忘记时间是没有声音的锉刀 时间是一味能治百病的良药 人若是把一生的光阴虚度,便是抛下黄金未买一物 时间是一笔贷款,即使在守信用的借贷者也还不起 庸人费心将是消磨时光,能人费尽心计利用时间 不要为已消逝之年华叹息,须正视欲匆匆溜走的时光 向今天献出自己的人,没有哪一个昨天是给浪费掉的 对活者的人来说,是没有明天的;死了的人则没有今天 抓住今天,尽可能少的信赖明天 岁月是百代的过客,而逝去的年华也是旅客 对时间的价值没有没有深切认识的人,决不会坚韧勤勉 除了时间, 把握时间观念,同认识一个人一样,相见易,相识难 你若需要时间,还得自己把他造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