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食品产业集群发展规划(2008-2017年)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 16:28:40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成都市食品产业集群发展规划(2008-2017年)

为推进成都食品产业集群发展,根据《成都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成都市工业经济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成都市工业发展布局规划纲要(2003-2020年)》和市政府《关于加快工业集中发展区建设发展的试行

意见》(成府发〔2008〕13号)等文件精神,特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现状分析 (一)产业现状。

1.国内食品产业现状。近年来,我国食品产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经济效益稳步提升,产品结构逐步优化,质量明显改善,食品安全水平稳步提高,企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生产集中度逐步提高,布局渐趋合理,集群式发展格局逐渐形成。第十个五年计划期间,全国国有和规模以上非国有食品工业企业发展迅猛(见表1),其中,粮油加工、肉类加工、乳制品加工等行业的工业增加值和利润年均增长率均超过20%。但是,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食品工业转化增值能力较低,整体水平不高,高附加值产品比例偏低,品质结构不够合理,企业规模偏小,关键技术与装备水平依然不高,自主创新能力有待加强,产业链条短,对相关产业带动力不强,产业集群度不高,食品安全保障水平仍然偏低等。

表1 全国国有和规模以上非国有食品工业企业“十五”期末情况

项 目 总产值 工业增加值 销售收入 利税总额 总 量(亿元) 20344.8 6300 19900 3365 比2000年增长 97.2% 87.8% 101.3% 91.9% 年均增长率 19.4% 17.6% 20.3% 18.4% 2.成都市食品产业现状。截至2007年底,全市拥有食品工业企业3850户,其中规模以上企业363户;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87.35亿元,其中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53.64亿元(见表2)。

表2 2007年成都食品行业规模以上企业经济情况

规模以上企业 主营业务收入 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 工业增加值 工业增加值增长率 363户 353.64亿元 33.1% 140.51亿元 17.6% 从区域分布上看,以新都区-郫县-温江区-双流县-锦江区-高新区-金牛区为聚集区,形成了名烟、饮料、调味品及休闲食品的食品工业企业聚集带;以邛崃-新津-崇州为聚集区,形成了肉类加工、白酒制造和茶业的农副产品加工业聚集带。这两个聚集带共聚集规模以上食品企业272户,占全市食品规模以上企业总数的74.93%,主营业务收入合计256.57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食品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的72.55%(见表3)。

表3 2007年成都食品主要产业经济情况表

产 业 初级农副食品加工业 食品制造业 饮料(酒类)制造业 烟草制品业 主营业务 收入(亿元) 197.26 97.44 117.51 75.14 增长 (%) 36.5 53.68 45.64 6.7 占食品工业主营 业务收入比重(%) 40.47 19.99 24.11 15.42 (二)对比分析。全世界食品工业以每年约27000亿美元的销售额居各行业之首,是全球经济的重要产业,也是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国内在“十五”期间,食品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9.4%,销售收入年均增长20.3%,经济总量连续5年居各工业行业之首。国内外食品产业发展表明,食品产业发展的基本要素为:原料资源、人力资源、产业基础、科技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