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婴儿心理发展)-试卷3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9 7:52:04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婴儿心理发展)-试卷3

(总分:54.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 单选题(总题数:19,分数:38.00)

1.单项选择题(分数: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2.婴儿最早的动作发生在头部,其次是躯干,最后是下肢。其发展顺序是( ) (分数:2.00)

A.抬头—翻身—爬—坐—站立—行走 B.抬头—坐—翻身—爬—站立—行走 C.抬头—翻身—坐—站立—爬—行走 D.抬头—翻身—坐—爬—站立—行走 √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婴儿动作的发展规律的掌握。婴儿动作的发展是按如下规律进行的: ①从整体动作到分化动作。儿童最初的动作是全身性的、笼统的、散漫的,以后才逐步分化为局部的、准确的、专门化的动作。 ②从上部动作到下部动作。婴儿最早的动作发生在头部,其次是躯干,最后是下肢。其顺序是沿着抬头一翻身一坐一爬—站立一行走的方向发展。 ③从大肌肉动作到小肌肉动作。婴儿首先出现的是躯体大肌肉动作,如头部动作,以后才是灵巧的小肌肉动作,以及准确的视觉动作。 3.鲍尔比认为,从六七个月起,婴儿对母亲的依恋进人( ) (分数:2.00)

A.无差别的社会反应阶段 B.有差别的社会反应阶段 C.特殊情感联结阶段 √ D.社会反应和情感联结混合阶段

解析:解析:鲍尔比、艾斯沃斯等将耍儿依恋发展分为三个阶段: ①第一阶段:无差别的社会反应阶段(出生~3个月)。这个阶段的耍儿还没有对任何人产生明显偏爱。 ②第二阶段:有差别的社会反应阶段(3~6个月)。这个阶段的婴儿时人的反应有了区别,对母亲很偏爱,对他所熟悉的人和陌生人的反应也是不同的,这个年龄的耍儿还不怯生。 ③第三阶段:特殊情感联结阶段(6个月~3岁),产生了怯生。 4.婴儿期指的是( ) (分数:2.00) A.0~4岁 B.0~3岁 √ C.0~5岁 D.0~2岁 解析:

5.儿童最早发展的动作是( ) (分数:2.00) A.手的动作 B.脚的动作 C.头部动作 √ D.躯干动作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婴儿动作的发展规律的理解和掌握。婴儿动作的发展是按如下规律进行的: ①从整体动作到分化动作。儿童最初的动作是全身性的、笼统的、散漫的,以后才逐步分化为局部的、准确的、专门化的动作。 ②从上部动作到下部动作。婴儿最早的动作发生在头部,其次是躯干,最后是下肢。其顺序是沿着抬头一翻身一坐一爬一站立一行走的方向发展。 ③从大肌肉动作到小肌肉动作。婴儿首先出现的是躯体大肌肉动作,如头部动作,以后才是灵巧的小肌肉动作,以及准确的视觉动作。 6.个体发展中最早发生、最早成熟的心理过程是( ) (分数:2.00)

A.感知觉 √ B.思维 C.记忆 D.语言

解析:解析:在婴儿的认知能力中,最先发展且发展速度最快的方面是感知觉。 7.下列关于婴儿的思维,说法不正确的是( ) (分数:2.00)

A.思维只能在感知活动中进行 B.脱离行动思维就会停止 C.思维具有间接性和概括性 D.思维有预见性和计划性 √

解析:解析:按照皮亚杰的理论,婴儿期的思维处于感知运动阶段。其典型特征是直觉行动思维。直觉行动思维指思维活动不能脱离开自身对物体的感知,也离不开儿童自身的动作。即婴儿思维依靠动作进行,而不能离开动作在动作之外思考,只能反映动作所接触到的事物。婴儿直觉行动思维具有如下主要特点: ①直观性和行动性。动作是思维的起点;动作是解决问题的手段;动作有某种交往功能。 ②间接性和概括性。能初步比较和区别物体的特性,遇到类似情境可以采用同样行动。 ③缺乏对行动结果的预见性和计划性。 ④思维的狭隘性。思维活动仅限于同感知和动作联系的范围,思维内容具有狭隘性。 ⑤思维与语言开始联系,开始出现形象性特点。

8.一般婴儿形成依恋的时间是在( )个月以后 (分数:2.00) A.1 B.6 √ C.12 D.24 解析:

9.在( )期间,婴儿开始对陌生人的出现表露出不安 (分数:2.00) A.1~2岁 B.2~4月 C.7~9月 √ D.5岁 解析:

10.婴儿最早获得的言语能力是( ) (分数:2.00) A.言语知觉 √ B.言语表达 C.言语反馈 D.言语书写 解析:

11.常常安静地退缩,情绪低落,逃避新事物、新刺激的婴儿属于( ) (分数:2.00) A.容易型 B.困难型 C.迟缓型 √ D.安静型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托马斯一切斯的气质三类型说的理解和掌握。该学说把婴儿的气质类型划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①容易型。这类婴儿的吃、喝、睡等生理机能活动有规律,节奏明显,容易适应新环境,也容易接受新事物和不熟悉的人;这类婴儿情绪一般积极愉快、爱玩,对成人的交往性行为反应积极。 ②困难型。这类婴儿的突出特点是,时常大声哭闹,烦躁易怒,爱发脾气,不易安抚;在饮食、睡眠等生理

机能活动方面缺乏规律性;对新事物、新食物、新环境适应很慢。 ③迟缓型。这类婴儿的活动水平很低,行为反应强度很弱,情绪表现总是消极,不愉快,但不像困难儿童那样大哭大闹,而是常常很安静,退缩,情绪低落;逃避新事物、新刺激,对外界环境和事物的变化适应较慢;但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他们也会对新刺激缓慢地发生兴趣,在新环境中能逐渐地活跃起来。 12.在( ),婴儿的行为开始有了应答的性质 (分数:2.00) A.以客体为中心阶段 B.简单交往阶段 √ C.互补性交往阶段 D.早期友谊阶段 解析:

13.人类个体记忆发生的时间是( ) (分数:2.00) A.出生1月后 B.出生半月后 C.妊娠期 √ D.出生2月后

解析:解析:记忆的发展特点是,记忆发生于胎儿晚期,新生儿末期已有长时记忆,1岁以后出现表象记忆、符号表征。

14.婴儿在( )时已有分辨简单形状的能力 (分数:2.00) A.2个月 B.3个月 √ C.4个月 D.6个月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婴儿感觉的发展的了解和掌握。婴儿出生后数周或数月内探索世界的视觉手段已经有了明显的发展。新生儿甚至胎儿就已经具有了一定程度的声音感受能力。婴儿早期对声音的感知和辨别主要表现在对声音的注意和定位、对语音的辨别上。胎儿在49天就已经具有初步的触觉反应。吉卜森等通过视觉悬崖装置的实验发现6个月的婴儿就已经具有深度知觉。通过习惯化研究说明3个月的婴儿已有分辨简单形状的能力。4个月以前的婴儿已经具备大小知觉的恒常性,6个月以前的婴儿已经能辨别大小。

15.刚出生的新生儿的脑重量约为成人脑重量的( ) (分数:2.00) A.0.2 B.0.25 √ C.0.3 D.0.35 解析:

16.婴儿出生一两天后就有笑的反应,这种笑的反应属于( ) (分数:2.00) A.条件反射性的笑 B.自发性微笑 √ C.无选择的社会性微笑 D.有选择的社会性微笑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婴儿微笑模式发展情况的掌握。根据婴儿微笑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指新生儿在出生后一到两个星期内,脸上就开始露出笑容,这时新生儿的眼睛是闭着的,他的微笑也不是冲着父母来的。这种笑容是由婴儿本身的生理和心理状态而产生的,是由婴儿体内受到刺激,而发出的机械性笑容,并不是外部的刺激诱发的,因此,被称为“自发性的微笑”或“内向性”或“反射性微笑”。可以说,这种笑是生理性的,天生的。第二阶段:诱发性的微笑(出生3周以后),婴儿听到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