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概论参考答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9 22:34:27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就会停止。 (2)认同阶段

认同阶段是指学生逐渐自愿地接受他人的体育观点和群体规范,使自己的体育态度与社会、学校和体育教师的要求逐步接近的过程。认同阶段中,学生的体育行为不完全取决于外部因素,认同能否顺利实现有赖于个体对体育活动情感上的接近和体育活动内容对学生的吸引力。 (3)内化阶段

内化阶段是指学生真正从内心深处相信和接受他人的体育观点、信念,并把这些新的观点、信念纳入自己的价值体系之中,彻底转变了自己体育态度的过程。它也是学生对体育活动行为价值认识提高,体育态度的认知、情感和行为意向成分协调一致的过程。

影响学生体育态度转变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包括家庭、社会、学校、班集体和同伴小团体等学生自身之外的因素,以及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心理认知等学生自身的因素。体育态度转变所依赖的主要条件是:

(1)劝说与劝说者的态度。学生将正确的体育观点和信念内化到自己的价值体系之中是体育态度转变的最终目的,因而大量的说服教育工作是必不可少的。在劝说过程中,体育教师要针对学生的理解能力,提出明确的观点,提供大量形象、生动、具体的事实论据,说理论证,以理服人,同时还要加强情感渲染,以情动人。

在宣传体育活动的价值、意义,使学生的体育态度发生转变时,劝说者的态度是否友好、诚恳、坚定,影响着学生体育态度转变的效果。社会、学校和家庭都有责任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态度,同时,在教育中也都要平等相待、以诚相待、区别对待,热情耐心,深入浅出,循序渐进。

(2)逐步提高要求。学生原先的体育态度与要求改变的态度之间距离的大小是影响体育态度转变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如果两者之间的差距大,体育态度转变的难度就大,且易产生异化转变;如果两者之间的差距小,则转变难度小,且易产生同化转变,即学生可能不自觉地缩小了自己的态度、行为与体育教师提出的转变要求之间的差距。所以,应当首先了解学生现有的体育态度,估计其与要求之间的距离,提出学生能够达到的转变要求。然后逐步提高,不断缩小两者的

距离。若急于求成,过早、过高地提出不切实际的要求,将会适得其反,不但不能转变学生原来的态度和行为,还会产生对立情绪。

(3)学生的体育活动实践。体育活动的实践可影响态度的转变,这是因为在实践中,学生能够获得他们原先没有认识到的体育活动的价值,体验到过去没有感受到的情感。因此,在安排体育态度消极学生的体育活动内容时,应首先考虑使他们能从体育实践活动中获得乐趣,取得进步,达到目标。这对他们体育态度的转变至关重要。

(4)必要的体育活动规章制度和严格的要求。在体育态度转变的初期,明确体育学习活动的规章制度,并用它们要求学生,对提高学生的行为规范观念是有益的。初期时,学生的掩饰行为较多,体育教师应加以识别。对符合规范的态度和行为应给予鼓励,对不符合规范的态度和行为要明确加以制止和纠正。一定的规定对学生会产生约束力,这种约束力随教师的严格执行而增加。教师的要求与规定的一致性程度越高,学生的体育态度和行为改变的可能性就越大。

第五章 运动中的目标设置与目标定向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动机

2、动机 成就目标取向 3、成就取向

4、学习目标定向 5、成绩目标定向 6、智力

7、学习目标 成绩目标 8、环境因素 动机气氛

9、语言加以描述 文字加以记录 10、阶梯型

11、学生要完成的技术动作的标准

12、注意力集中于最终是否能够获胜上 13、某一目标 正式群体

14、目标确定 目标分解 目标执行 目标检查

二、单选题

1. A. 2. B. 3. A. 4. A. 5. A. 6. A. 7. B. 8. B. 9. B.

三、多选题

1. A.B 2. A.B 3. B.C 4. B.C.D 5. A.B.C.D 6. A.B.C

四、判断正误题

1. √ 2 . ╳ 3. √ 4. ╳ 5. ╳ 6. √ 7. √ 8.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五、匹配题

√A. 提高、进步 B. 出现适应不良的行为 C. 努力、掌握 D. 健康、交际 成功定义为 (A) 参与的重要性 (C) 参与运动的动机 (D) 学习目标定向 H. 负反馈、进行深层加工策略 注意集中在 (R) 对困难或挫折 (G) 对成功原因的看法 (J) 运动中的欺骗和不当行为(K) N. 与他人相比的高成绩 对运动目的看法 (L) 学习策略 (M) O. 竞争、获得再认 P. 引起焦虑 Q. 相信努力,但更强调外在因素 R. 学习过程 对运动目的看法 (I) 学习策略 (H) I. 高地位、高名声、财富 J. 更相信努力 K. 不赞成 L. 努力、合作、好市民 M. 正反馈,进行深层加工策略 (E) 注意集中在 (P) 对困难或挫折 (B) 对成功原因的看法 (Q) 运动中的欺骗和不当行为E. 倾向于认可 F. 与他人比较的高能力 G. 持之以恒 参与运动的动机 (O) 成绩目标定向 成功定义为 (N) 参与的重要性 (F) 六、简答题

1. 简述体育活动中学习目标定向者和成绩目标定向者的区别。

答: 体育运动情境中学习目标定向者与成绩目标定向者在成就动机和行为等方面的差异 因素 成功定义为 参与的重要性 参与运动的动机 努力程度 学习目标定向者 提高、进步 努力、掌握 健康、交际 较高 成绩目标定向者 与他人相比的高成绩 与他人比较的高能力 竞争、获得再认 较低 自信心 注意集中在 对困难或挫折 参与的兴趣和满意感 对成功原因的看法 易提高 学习过程 持之以恒 较高 更相信努力 易波动、易受损 引起焦虑 出现适应不良的行为 较低 相信努力,但更强调外在因素 倾向于认可 高地位、高名声、财富 略 更多、焦虑程度高 运动中的欺骗和不当行不赞成 为 对运动目的看法 学习策略 对运动成绩的关注

努力、合作、好市民 略 更少、焦虑程度低 正反馈,进行深层加工策负反馈、进行深层加工策2. 简述体育活动中目标设置的作用。

答:(1)体育活动中合理的目标设置能够将学生的注意和行为指向到需要进行的体育活动任务上。

(2)体育活动中合理的目标设置能够激发学生的努力并动员其能量,提高学生的运动表现。

(3)体育活动中合理的目标设置能够让学生长时间的坚持参与体育活动。 (4)体育活动中的目标设置能够使学生为完成体育活动目标而主动的设计、执行最适合的实现目标的策略和手段。

3. 简述团队目标设置确定目标环节需要注意哪些?

答:第一,由谁来确定团队目标非常重要。对于团队来说,目标的确定需要有几个方面的成员,首先团队中的教师、教练必须参加。其次是团队的核心成员,或是团队的全体成员。

第二,团队的目标必须跟团队的目的相联系。目标是朝向目的的,它是达到目的的阶梯。所以团队的目标必须跟团队所要达到的目的相连接。

第三,采用一定的程序来随时调整目标,。有的时候刚开始定下来的目标不一定就能适合现实情况,还需要根据监督、检查的情况,随时纠正目标的偏向,把目标引导到正确的道路上来。

第四,注意将个人目标和团队目标相结合。个人的目标来自于团队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