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失衡现状及改善路径探究-最新教育文档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13 11:35:03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城乡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失衡现状及改善路径探究

一、城乡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失衡现状

近年来,我国义务教育发展得到了很好的落实,国家相继出台了多项政策保障农村地区学龄儿童和少年接受义务教育,实现了教育机会均等的初级含义。但由于城乡义务教育资源的配置仍存在失衡现象,导致城乡义务教育质量出现较大的差距。延边州义务教育目前存在的突出问题表现为以下几点:

第一,农村地区生源不足。一方面,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人口越来越多地涌入城市,导致农村人口结构出现畸形发展。较多农村青壮年多外出打工,只剩高龄老人留守家乡。另一方面,农村地区发展滞后,不能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部分村民为追求更好的生活水平移居城市。简言之,农村人口流失导致农村义务教育生源不足。部分农村学校内学生寥寥无几。据调查,延边州大部分偏远农村学校内出现年级断层或者两三个学生组成一个班级的现象,这种状况对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提出挑战。

第二,城乡教师综合教学水平存在差距。首先城乡教师自身受教育程度不同,乡村教师供不应求,不少青年人才不愿在农村发展,而城市学校人才济济,供大于求。城市教师本科以上占绝大多数,而乡村教师却多数集中在专科级别,甚至小部分教师学历低于专科学历。其次城乡学校对教师的技能培训存在差异,农

村学校几乎没有教师培训,多数老师上岗前没有经过专业培训。据调查,延边州下辖的图们、敦化、珲春等市的农村学校年轻教师相对较少,且教师学历大多低于城市教师学历。由此可以看出城乡学校在教师综合教学水平方面存在差距。

第三,城乡教师工资待遇差距较大。最新教育政策改革重新规定了教师工资,主要由岗位、薪级、绩效工资和特殊岗位补贴四部分组成。由此可见,教师工资除固定工资外还增加了可变工资。这使得城市教师与农村教师的工资收入差距进一步加大。城市学校可为教师提供多种可变工资,但农村学校教学项目单一,教师的可变工资受限。据调查,延边州义务教育阶段的城市教师月工资收入为3000元-4000元,但农村教师仅为1500元-2500元,阻碍了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教师资源的均衡配置。 第四,农村学校课程设置不足。在部分偏远农村学校,由于专业英语教师的缺乏导致英语课程设置困难,贫困学生难以接受英语教育。或由其他学科教师兼任英语老师,导致英语教学水平不高。而城市学校则有充足的专业英语师资力量、完备的英语课程设置和丰富的英语学习活动。在计算机课程设置方面,城乡学校同样存在巨大差距。无论是专业计算机教师,还是计算机的设备配置,农村学校都不及城市学校。在心理卫生等健康教育方面二者的差距相对较大。经走访调查,延边州较多偏远农村学校内仍存在多门课程均由一个教师担任授课的现象,并且多数学校没有开设计算机课程。

二、延边州城乡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失衡原因

城乡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失衡的实质是城乡二元结构下区域发展不平衡带来的问题。在中国,农村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缺陷有其复杂的自然、经济和文化因素。

延边州城乡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失衡的原因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是自然环境因素。农村地理位置偏远、地广人稀、资源分散、基础公共设施落后等事实造成人口稀少、生源不足、学校规模小、教师数量少且教学水平较低;有些地方存在大量复式班,这些都是农村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缺陷的先天性因素。 其次是经济因素。经济是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城乡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失衡从根本上说是城乡经济水平的差距造成的,大部分偏远农村地区仍保持小农经济模式,缺乏多样化的经济产业。工矿企业、服务业和制造业等经济模式多集中在城镇地区。城乡经济差距的加大一方面导致农村人口流失,另一方面造成偏远农村的教育只能靠政府财政补助。所以促进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的首要任务是带动农村地区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 最后是文化观念因素。教育是一种文化传播方式,深受地区传统文化和家庭教育观念的影响。一个地区的文化发展水平对该地区教育事业的发展有着极大的影响。城市地区是先进文化的发源地和传播地,进而城市地区对教育的重视程度远远高于农村地区。偏远地区农民,由于自身文化水平、生活环境封闭、信息闭塞等原因,容易形成文化上的保守,缺乏对教育的重视和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