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门当户对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24 0:25:29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摘要】男婚女嫁,自古就有门当户对之说,这个观念已流传了几千年,能在百姓心中流传数千年说明是有一定道理的,否则也不可能流传下来。许多人,尤其是当前的年轻人,他们对门当户对这个观点不以为然,认为双方只要有爱情,那么婚姻就算美满了。结果并不是这样简单,在现实当中,很难随人所愿,往往所想的和结果相差很大。正是如此,才导致了一些家庭关系紧张,或者走向破裂,在此背景下的离婚率上升,又再次印证了“门当户对”的婚姻的稳定性和合理性。 【关键词】门当户对 婚姻 家庭习俗 物质基础

一、门当户对的含义

门当户对意指男女双方的社会地位和经济情况相当,很适合结亲。 虽然当代社会提倡的自由婚姻相对于封建社会的等级婚姻、包办婚姻是一种进步,但即使如此,“婚姻仍然是阶级的婚姻”,只不过在阶级内部承认当事者享有某种程度的自由。可见从古至今,门当户对都是婚姻的潜规则,只是不同的时期有着不同的形态。新中国成立前的传统社会,婚姻主要讲求政治与财富相当的门当户对;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的社会中,婚姻主要讲求政治上的门当户对;改革开放至今的中国社会中,婚姻讲求的是经济上的门当户对;而在进入新世纪开始,社会中的青年男女正在追求一种文化上的门当户对。

世界越来越物质化,这是无可回避的事实,人与人之间的相处越来越物质化、理性化,灵性与感性不知不觉间褪去原色,而代之以物质的衡量,其随时都可以洗去、卸去的色彩与包装。“贫贱夫妇百事愁”,“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事实是明确、客观的。可见,门当户对的本质是物质是基础、物质决定意识,其也是马克思唯物主义哲学的核心观念。

二、门当户对观念的历史

“门当户对”思想是在封建宗法等级制度基础上产生的婚姻等级观念中国古代的“门当户对”论是一种婚姻交换论,属于当事者家庭“财产”和“门第”之间的交换,只有相对等价的交换才能在婚姻择偶中起稳定的协调作用,同时也有利于统治阶级维护其利益和血统的纯正。古代婚姻的价值在于维护家族的秩序,其延续子嗣所具有的自然属性被忽视,“门当户对”择偶观作为一种固习渗人中

国人的思想。若门不当户不对,就会遭到舆论的谴责,尽管扼杀过不少良缘,但终究无损于其社会主流意志的地位。《红楼梦》中贾王史薛四大家族之间通过联婚形式相互支撑,贾宝玉、薛宝钗与林黛玉三人间的婚姻纠葛,实际上反映的就是“门当户对”的婚姻思想。林黛玉最终不能成为贾府儿媳妇,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她所属的林氏家族到了她父亲林如海时已大为衰落

中国古代婚姻讲究“门当户对”。西周时禁止贵族跟贫民通婚,到了两晋南北朝时期,推行“九品中正制度”,门第等级森严,士族与庶族之间禁止通婚,南朝士族王源嫁女庶族富阳满氏,被弹劾为“惟利是求”,并拟“禁锢终身”。士族制度在隋唐时逐渐消失,门当户对逐渐成为古代婚姻的重要习俗。从封建社会早期的“门当户对”制度演变而来了“良贱不婚”。“良贱不婚”是指在封建等级制度下,某类人的身份或是职业会受到歧视,户籍上被编为“贱籍”,比如娼女、奴婢等,身家清白的良人是不能与“贱籍”人通婚的,否则会受到刑事处罚。中国婚姻制度中的“门当户对”,“良贱不婚”都是指“娶妻”,而非指“纳妾”。

三、门当户对对现代婚姻的意义

爱情是完美的,婚姻却很难达到完美的境界,经过一场轰轰烈烈的恋爱,步入婚姻殿堂以后要面对的是一个家,是一份责任,志趣相投,品位学识等旗鼓相当的人生活在一起会更融洽,距离悬殊的人生活在一起,有一方的压力会增大,为了缩小这个距离会付出很大的努力,会让自己很辛苦,又怎么谈得上幸福呢?不可否认,婚姻双方在经济条件,物质基础以及社会背景条件相同或差别不大,那么这种婚姻比较容易演变成为和睦长久的婚姻。因为双方所处基础是平等的,其各类背景和关系也基本平衡,建立在此基础上的上层建筑——婚姻关系,也就能长久且良好的维持下去。这种婚姻易于长久,但也不排除随着社会地位,经济物质基础的改变而发生婚变。

所谓的门当户对,其实深层次的意思是,家庭教育背景,家庭消费理念,家庭财富都是差不多的,两个人走到一起,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待人接物都是大同小意。在生活中不会磕磕碰碰。当我们组建成一个新的家庭时,首先要了解对方的原生态家庭是怎么样的,也就是俗话说的知根知底!很多老一辈的人子女

处对象的问题上总要问一句:“你知道对方多少?你了解对方的家庭吗?出身吗?”很多急于要结婚的恋爱男女这时总会急于表白:“结婚是我们两个人的事,他(她)的家庭于我何干?”这就错了,了解之后,才知道对方的性格、生活习惯等等是否与自己适合。因为谈恋爱的时候与进入婚姻生活有时是大相径庭的。结婚之后,你会发现对方好像变了个人。其实不是对方变了,而是你开始了解了。

通过上述从门当户对的定义、本质讨论来看,非常明显,门当户对对以后的家庭稳定、和蔼有着重大影响,是婚姻稳定的前提。倘若双方有相近的家庭背景、生活环境,以及相近的社会认识、文化背景和生活习惯共同生活打下基础,减少婚姻中的不确定因素。从男女双方经济状况,文化素养,兴趣爱好等各个方面进行考虑,双方差距越小越好,不仅可避免一方的自卑,还可避免婚后许多预想不到的后果。另外,平等的生活也是稳定、幸福生活的基石,如果双方差距很大,具有不同的条件,造成意见不统一,吵吵闹闹,日积月累下来,谈何幸福?

门当户对,两个人才有共同语言,共同的生活方式,才可能走的长远。当然爱情是不经意发生的,但是婚姻却不是两个人的事情,是你的家庭和她的家庭的对接。比方说经济条件的差异较大,那么消费的观念就不一样,于是乎在这一点上两方的矛盾就会很多。有的时候虽然经济状况差不多,但是文化水平相差悬殊,那么日后,你感兴趣的东西,她不感兴趣,就没有生活乐趣可言了,在追求生活质量的今天,我们恐怕是不能放弃对生活质量的追求吧。

婚配双方的经济条件相当,物质基础得到满足,并不是俗套的想法,不注重物质的婚姻只能是空中楼阁。所以说,门第代表的不仅仅是经济条件,更是两个人的价值观及人生观,门不当户不对的两个人结合在一起,往往会面临一大堆的生活烦恼,这其实才是“门第观念”的最根本内涵。

四、结束语

婚姻是人类亘古不变的话题,如何成就美满姻缘在每个时代都有不同的意义。随想古人的婚姻观念,它首先是从家庭的和谐出发。来考虑男女之间的结合。而个人的感情因素也是在婚姻的构架下,道德的要求下才产生的。因而其带给婚姻的必然不是浪漫与激情,但是是一种生活的安定与和谐 。

剥离外在附着的任何感性和浪漫色彩,婚姻也不过是男女双方在平等自愿的

原则下成立的长期契约关系。一桩婚姻可以很美满很幸福,但它的前提必须是“平等”、“自愿”,这样它存在的基础才会稳固,才会让人安心。当爱情使“自愿”变得理所当然,激情抚平表面的不平等,双方紧握双手走向婚姻的阶梯时,你脚下的路实际上已经出现裂纹。

在以前,门当户对或许会被我们认为是某种传统甚至封建的思想,好像这个词总和婚姻压迫联系在一起,但当我们不得不面对婚姻问题时,才发现门当户对、资财相当才是婚姻存续的最大保障。爱情很美,但很难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当爱情逐渐向亲情转化,激情在平淡的生活中再也激不起浪花,婚姻剩下的更多是责任。这份责任是我们在平等的地位上自愿的情况许诺的,我们都有相同的付出,所以我们都不能轻易反悔。外在的硬性条件决定了我们所在的社会阶层,也决定了我们的思想意识和行为方式,这些很难被跨越,就像一个村妇发挥她的全部想象力得出的结论是“如果有一天我要是做了皇后,我就天天吃柿饼!”婚姻不是仅仅有爱就可以的,当我们以后面临婚姻的考验时,也不得不考虑“门当户对”这个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