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与免疫学 习题 参考答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 18:07:06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第五章 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B 2 C 3 E 4 B 5 C 6 B 7 D 8 D 9 0 A D 11 B 12 B 13 D 114 D `15 C `二.填空题。

1. (A,B,C,DP,DQ,DR) 2.(MHCⅡ类抗原,MHCⅠ类抗原) 3.(抗原肽结合区) 4.(抗原肽结合区,免疫球蛋白样区) 5.(H-2复合体,17, HLA复合体,6 ) 6.(α链,β-2m, 6 ,15 ) 7.(α1 ,α2, 8-12 ,α1,β1,13 -17) 8.(内源性抗原肽,CD4+Th, 外源性抗原肽,CD8+CTL) 9.(MHC-I类,MHC-II类) 三.名词解释题。

1.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代表个体特异性的引起移植排斥反应的同种异型抗原称为组织相容性抗原,其中能引起强烈而迅速排斥反应的抗原系统称为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

2.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是指编码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的一组紧密连锁的基因群。这些基因彼此紧密连锁、位于同一染色体上,具有控制同种移植排斥反应、免疫应答和免疫调节等复杂功能。 四.判断改错题。

1.( × )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复合体 2.( × )CD4 3.( √ ) 五.简答题。

1.MHC编码产物的主要生物学功能有哪些?

答:(1)在适应性免疫应答中的作用:1)经典的MHC I、II类分子分别提呈内源性抗原和外源性抗原,分别给CD8+CTL和CD4+Th细胞识别,从而启动适应性免疫应答,这是MHC分子的最主要功能。2)约束免疫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即MHC限制性:如HLA-I类分子对CTL识别和杀伤靶细胞起限制作用;HLA-II类分子对Th与APC之间的相互作用起限制作用。3)参与T细胞在胸腺内的选择及分化。4)决定个体对疾病易感性的差异。5)参与构成种群基因结构的异质性。(2)在固有免疫应答中的作用:1)经典III类基因编码的补体成分参与炎症反应、杀伤病原体及免疫性疾病的发生。2)非经典I类基因和MICA基因产物可调节NK细胞和部分杀伤细胞的活性。3)炎症相关基因产物参与启动和调控炎症反应,并在应激反应中发挥作用。

第六章 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B 16 B 7 B 18 D 19 B 10 C 21 D 22 B 23 A 24 C 25 E 26 B 27 B 28 B 29 C 20 C 32 B 3 D 4 D 5 D 6 A 7 D 8 D 9 0 E E 11 D 12 E 13 E 14 D 15 D 1二.填空题。

1.(免疫组织和器官,免疫细胞,免疫分子) 2.(骨髓,胸腺,骨髓,胸腺) 3.(淋巴结,脾,黏膜免疫系统) 4.(抗原, BCR) 5.(B7,CD28 ) 6.(mIgM , mIgM , mIgD) 7.(C3d受体, EB) 8.(浆细胞)

9.(稳定TCR结构,传导T细胞活化信号) 10.( CD28,B7 ) 11.( 穿孔素,颗粒酶、FasL ) 12.(功能性TCR的表达,自身MHC限制性,自身免疫耐受) 13.(抗原肽-MHC分子复合物,TCR识别抗原所产生的活化信号)

14.(MHCⅡ类分子,MHCⅠ类分子,B7(CD80,CD86),CD40,LFA-3(CD58)) 15.(初始T细胞,效应T细胞,记忆T细胞) 16.(B7分子(CD80)) 17.(巨噬细胞, 树突状细胞, B细胞)18.(吞噬作用,胞饮作用,受体介导的胞吞作用) 19.(MHCⅠ类分子途径,MHCⅡ类分子途径, 非经典的抗原提呈途径,脂类抗原的CD1分子提呈途径) 20.(内源性,外源性) 三.名词解释题。

1.淋巴细胞归巢:成熟淋巴细胞离开中枢免疫器官后,经血液循环趋向性迁移并定居于外周免疫器官或组织的特定区域。

2.B细胞抗原受体:是镶嵌在B细胞膜上的免疫球蛋白(mIg), 可以特异性识别和结合相应的抗原分子。BCR通常与Igα、Igβ结合, 以复合物形式存在于B细胞表面。

3.浆细胞:是B细胞接受相应抗原剌激后, 在 IL-2、4、5、6等细胞因子作用下增殖分化形成的终未细胞,可合成分泌抗体。

4.T细胞抗原受体:是T细胞特异性识别和结合抗原肽-MHC分子的分子结构, 通常与CD3分子呈复合物形式存在于T细胞表面。大多数T细胞的TCR由α和β肽链组成,少数T细胞的TCR由γ和δ肽链组成。

5.TCR-CD3:由TCR与CD3分子以非共价键结合,形成TCR-CD3复合物,表达于T细胞表面。其中,TCR的作用是能特异性识别APC或靶细胞表面的抗原肽-MHC分子复合物,CD3分子的功能是传导TCR识别抗原所产生的活化信号。

6.Tc细胞:即杀伤性 T 细胞,表达CD8分子,识别抗原受MHC I类分子限制。主要功能是特异性杀伤靶细胞(如肿瘤细胞或病毒感染细胞),发挥细胞免疫效应。

7.抗原提呈:是指抗原提呈细胞将抗原加工、降解为多肽片段, 并与MHC分子结合为抗原肽-MHC分子复合物,而转移至细胞表面,再与TCR结合形成TCR-抗原肽-MHC分子三元体,提呈给T淋巴细胞的全过程。 四.判断改错题。

1.( √ ) 2.( × )骨髓 3.( √ ) 4.( × )活化的B细胞 五.简答题。

1.简述中枢免疫器官的组成及其主要功能。

答:中枢免疫器官由骨髓和胸腺组成,其主要功能为:免疫细胞发生、分化、发育和成熟的场所。其中,骨髓的主要功能为:(1)各类血细胞和免疫细胞发生的场所;(2)B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3)体液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胸腺的主要功能为:(1)T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2)免疫调节;(3)自身耐受的建立与维持。 2.简述巨噬细胞作为抗原提呈细胞的特点。

答:巨噬细胞作为抗原提呈细胞的特点:(1)表达多种表面受体,摄取抗原。(2)产生多种酶类和生物活性产物(杀菌物质),加工处理抗原。(3)表达MHC Ⅰ类、Ⅱ类分子,B7分子、CD54等黏附分子,提呈抗原。 3.简述B细胞作为抗原提呈细胞的特点。

答:B细胞作为抗原提呈细胞的特点:(1)活化的B细胞才有提呈抗原作用;(2)主要通过BCR特异性识别和摄取抗原;(3)能有效摄取可溶性抗原。 六.问答题。

1.比较MHCⅠ类分子途径和MHCⅡ类分子途径提呈抗原的特点。

抗原来源 抗原降解的胞内位置 抗原与MHC分子结合部位 提呈抗原多肽的MHC分子

伴侣分子 处理和提呈抗原的细胞 识别和应答细胞

+

MHCⅠ类分子途径 内源性抗原 胞质蛋白酶体 内质网 MHCⅠ类分子 TAP,钙联素 所有有核细胞 CD8T细胞(主要是CTL)

MHCⅡ类分子途径 外源性抗原 内体、溶酶体 溶酶体及内体中MⅡC

MHCⅡ类分子 Ii链,钙联素 专职APC

CD4T细胞(主要是Th)

+

2.CD8杀伤性T细胞是怎样破坏靶细胞的?

答:CD8杀伤性T细胞(CTL)通过TCR识别靶细胞表面的抗原肽:MHC分子复合物,在协同刺激分子等参与下,与靶细胞紧密接触,通过两种机制杀伤靶细胞:①细胞裂解:活化后的CTL通过颗粒胞吐释放穿孔素,后者插入靶细胞膜内形成空心管道出现小孔,水分通过小孔进入细胞浆,靶细胞胀裂而死亡。②细胞凋亡:活化后的CTL通过颗粒胞吐释放颗粒酶(丝氨酸蛋白酶),后者进入靶细胞,通过一系列酶的级联反应,最终激活靶细胞内源型DNA内切酶而导致靶细胞凋亡;活化后的CTL大量表达FasL(配体),与靶细胞表面Fas(受体)结合,通过一系列酶的级联反应,最终激活靶细胞内源型DNA内切酶而导致靶细胞凋亡。 3.T细胞表面有哪些重要膜分子?它们的功能是什么?

答:T细胞表面的重要膜分子及其功能是:①TCR-CD3复合物:TCR特异性识别由MHC分子提呈的抗原肽,CD3稳定TCR结构和转导T细胞活化的第一信号;

②CD4和CD8分子:能分别与MHC-Ⅱ类和MHC-Ⅰ类分子的非多态区结合,既加强T细胞与APC或靶细胞的相互作用,又参与抗原刺激TCR-CD3信号转导,还参与T细胞在胸腺内的发育成熟及分化;③协同刺激分子:主要有CD28、LFA-1、LFA-2(CD2)、CD40L等受体,与相应配体结合后提供T细胞的活化的第二信号;④结合丝裂原的膜分子:主要有PHA、ConA、PWM等丝裂原的受体,丝裂原与相应受体结合可直接使静止状态的T细胞活化、增殖、分化为淋巴母细胞。

第七章 免疫应答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B

2 E

3 D

4 D

5 C

6 B

7 E

8 E

9 0 B

D

二.填空题。

1.(穿孔素/颗粒酶途径,Fas/FasL途径) 2.(稳定TCR结构,传递活化信号) 3.(MHCⅡ类,MHCⅠ类) 4.(B7分子(CD80)) 5.( 浆细胞 ) 6.(CD5 , B-1细胞,B-2细胞) 7.( CD21, CD19 ) 8.( mIgM,Igα/Igβ) 三.名词解释题。

1.T细胞抗原受体:是T细胞特异性识别和结合抗原肽-MHC分子的分子结构, 通常与CD3分子呈复合物形式存在于T细胞表面。大多数T细胞的TCR由α和β肽链组成,少数T细胞的TCR由γ和δ肽链组成。

2.Tc细胞:即杀伤性 T 细胞,表达CD8分子,识别抗原受MHC I类分子限制。主要功能是特异性杀伤靶细胞(如肿瘤细胞或病毒感染细胞),发挥细胞免疫效应。

3.B细胞抗原受体:是镶嵌在B细胞膜上的免疫球蛋白(mIg), 可以特异性识别和结合相应的抗原分子。BCR通常与Igα、Igβ结合, 以复合物形式存在于B细胞表面。 成熟B细胞可以同时表达mIgM和mIgD。

4.浆细胞:是B细胞接受相应抗原剌激后, 在 IL-2、4、5、6等细胞因子作用下增殖分化形成的终未细胞,可合成分泌抗体。

5.初次应答:B细胞在初次接受TD抗原的刺激所产生的应答过程称为初次应答。初次应答产生的抗体浓度通常较低,并主要是IgM类抗体,亲和力较低。

6.再次应答:当B细胞第二次接受相同的TD抗原刺激后所产生的应答过程为再次应答,又称回忆应答。与初次应答相比,产生再次应答所需的抗原剂量小,抗体浓度高,持续时间长,主要为IgG类抗体,且亲和力高。 四.判断改错题。

1.( × )体液免疫应答 2.( √ ) 3.( √ ) 4.( × )不需要 五.简答题。

1.简述CD4+Th(Th1、Th2)细胞的效应功能。

答:Th1细胞的生物学活性:(1)激活、诱生并募集巨噬细胞,抗胞内感染病原体; (2)促进Th1、Th2、CTL和NK等细胞的活化、增殖,辅助B细胞产生调理作用的抗体; (3)活化中性粒细胞。Th2细胞的生物学活性:(1)辅助体液免疫应答,促进B细胞产生抗体;2)参与超敏反应性炎症及抗寄生虫感染。

2.TD抗原诱导的体液免疫中,与初次应答比较,再次应答有何特点?

答:①潜伏期短:约为初次应答的一半;②抗体浓度高:增加快,到平台期快,平台高;③抗体持续时间长:平台期和下降期时间长;④所需抗原剂量小;⑤主要为高亲和力IgG(初次应答主要为低亲和力IgM)。

3.试述TD抗原诱导的体液免疫中,B细胞与Th是如何相互作用的?

11 C 12 A 13 D 114

D `15

D `

答:(1)B细胞对Th的作用:B细胞作为APC,提呈抗原肽-MHCⅡ类分子复合物给Th细胞,并通过B7-CD28作用提供Th活化的第二信号。(2)Th辅助B细胞活化、增殖和分化: 活化的Th细胞表达CD40L,与B细胞上CD40结合,产生B细胞活化的第二信号;活化的Th细胞分泌多种细胞因子,诱导B细胞增殖分化和Ig的产生。 4.试述抗体参与体内免疫反应的主要方式。

答:①中和作用:抗体与病毒或胞内菌的表面抗原结合,阻止病毒或胞内菌与靶细胞表面的相应受体结合,从而阻止病毒或胞内菌与靶细胞结合;此外,抗体还可以中和相应细菌外毒素的毒性。②调理作用:抗体通过Fab段与病原体表面抗原结合,其Fc段又可与吞噬细胞表面的Fc受体结合,将病原体带至吞噬细胞表面,使之易被吞噬清除。③抗体与病原体表面抗原结合后,激活补体,形成病原体-抗体-补体复合物,再与吞噬细胞表面的补体受体结合,使病原体易被吞噬清除。 六.问答题。

1.CD8杀伤性T细胞破坏靶细胞的机制是什么?

答:CD8杀伤性T细胞破坏靶细胞的机制有2种:细胞裂解和细胞调亡。⑴细胞裂解:CD8

杀伤性T细胞特异性识别靶细胞表面的抗原肽:MHC分子复合物后,通过颗粒胞吐释放穿孔

素,使靶细胞膜上出现大量小孔,膜内外渗透压不同,水分进入胞浆,靶细胞胀裂而死;⑵细胞调亡:有2种不同机制:①Tc活化后大量表达FasL,可与靶细胞表面的Fas结合,通过Fas分子胞内段的死亡结构域激活caspase,在激活一系列caspase,引起死亡信号的逐级转导,最终激活内源性DNA内切酶,使核小体断裂,并导致细胞结构毁损,细胞死亡;②Tc细胞颗粒胞吐释放的颗粒酶,可借助穿孔素构筑的小孔穿越细胞膜,激活另一个caspase10, 引发caspase级联反应,使靶细胞调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