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信息系统考试题库(附答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1 17:55:34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企业信息化企业信息化是企业应用信息化的过程,指在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等各个层次、各个环节和各个方面,应用先进的计算机、通信、互联网和软件等信息化技术和产品,并充分整合、广泛利用企业内外信息资源,提高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竞争力的过程 系统 系统(System)是为了实现某种目的,由一些元素( Element),按照一定的法则或结构组织起来的一个具有特定功能的、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要素所组成的有机整体。 信息系统结构是指信息系统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相互联系的总和,是收集和加工信息的体系。 通过对从组织内部环境和外界环境中所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甄别、汇总、分类、加工,形成“有用的数据”即信息。它是信息的源头。 通过信息处理器的加工、存储、传输,为各类相关人员提供必要的信息服务。 信息的使用者,包括组织中高、中、低层管理者、执行者及有关信息的需求者。 他们主要负责整个的信息处理活动,比如:数据的收集、组织与管理,信息的加工与传输,系统的分析、设计、实现、运行、升级与维护,信息的处理分析与提炼等等。 是指那些与企业或组织战略及其管理具有高度相关性的,关系到企业长远发展的、全局性的、决定性的信息资源。 它是将信息系统的战略计划、信息需求分析、资源分配等诸要素集成的信息系统方案进行认识、选择和确定的过程。它可以帮助组织充分利用信息系统争取竞争优势,提高组织的工作效率、企业的认知度和美誉度,以实现组织的宗旨、目标和战略。 以工作流程为中心,重新设计企业经营、管理及运作方式,特别是对企业业务过程进行根本性地重新思考和定位,通过彻底设计改造,达到大幅度提高企业关键性能目标地目的。 数据是客观事物的属性、数量、位置及其相互关系等的抽象表示。它是可识别的、抽象的符号。 是数据经过加工处理后所得到的另外一种数据,它对接收者的行为能产生影响,它对接收者的决策具有价值。 是以某种方式把一个或多个信息关联在一起的信息结构,是客观世界规律性的总结。知识是信息的积累,但它不是各种信息的简单堆砌和叠加,而是各信息单元通过内在联系而建立起来的完整体系。 是关于竞争环境、竞争对手和竞争策略的信息和研究,是一种过程,也是一种产品。过程包括了对竞争信息的收集和分析;产品包括了由此形成的情报和谋略。 是指从信息产生并被收集开始到老化推出服务之间地过程。通常包括信息额收集、传输、加工、存储和使用。 管理是为了某种目标,应用某些思想、理论和方法去合理地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他人,调度各种资源,如人、财、物、设备、技术和信息等,以求用最小地投入去获得最好或者最大地产出目标。 信息系统结构 信息源 信息处理器 信息用户 信息管理者 战略信息资源 信息系统战略规划 企业再造 数据 信息 知识 竞争情报 信息生命周期 管理 数据组织 指的是把数据按照便于计算机处理的形式组织起来,目的是为了对数据进行有效的管理。 数据项 记录 数据模型 顺序组织文件 索引文件 主码 数据库 属性 实体 数据项是组成数据库系统的有意义的最小单位,其作用是描述一个处理对象的某些属性。 记录是某个对象有关的一切数据项的集合。 数据模型是对客观事务及其联系的数据化的描述是数据库系统设计中用于提供信息表示和操作手段的形式构架,是数据库系统实现的基础。 文件中数据记录的物理顺序与逻辑顺序一致,即文件的记录按关键字值的递增(或递减)次序排序,形成记录的逻辑顺序。 具有索引表的文件称为索引文件,它由索引与主文件两部分组成。 关系表中其值能够唯一标志一个元组的属性项。 是一个长期存在计算机内、有组织、可共享的、统一管理的数据集合。 属性指实体具有的某种特性。属性用来描述一个实体。 实体是观念世界中描述客观事物的概念。实体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或抽象的概念;可以指事物本身,也可以指事物之间的联系。 是一种商务活动的新形式,是以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数字化通信网络和计算机设备等为工具,进行商务活动的过程。电子商务基于Internet/Intranet或局域网、广域网,包括了从销售、市场到商业信息管理的全过程。 企业系统规划法(BSP,Business System P1anning)是一种对企业管理信息系统进行战略规划的结构化方法,由IBM公司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BSP法采用自上而下的方法识别系统目标,识别企业过程,识别数据,然后自上而下设计系统,以支持系统目标的实现。 是一个普通的二维表,行表示数据,列表示功能,使用U(use)和建立C(create)来表示功能对数据类的使用和产生。 企业过程为逻辑上相关的—组决策或活动的集合,这些决策或活动是管理企业所必需的,企业过程也称为企业业务过程或管理功能组,例如库存控制、财务计划等业务处理活动或决策活动。 战略目标集转化法(SST)把整个战略目标看成是一个“信息集合”,由使命、目标、战略和其他战略变量等组成。管理信息系统的战略规划过程是把组织的战略目标转变为管理信息系统战略目标的过程。 关键成功因素是对企业成功起关键作用的因素,CSF法就是通过分析找出关键成功因素,然后再围绕这些关键成功因素来确定系统的信息需求,并队新系统进行规划。 可行性研究也称可行性分析。在总体规划的前段工作中,通过初步调查,了解系统的概貌和当前系统存在的问题,确立新系统目标。在此基础上,分析当前开发新系统的条件是否具备,明确新系统目标实现的可能性和必要性,这就是可行性研究。 生命周期法理论认为,任何一个系统都遵循一个发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这个过程称为系统的生命周期。新的系统在旧的系统基础上产生、发展、老化、淘汰,最后又被更新的系统所取代,这样的系统开发方法叫做生命周期法。 电子商务 企业系统规划法BSP U/C矩阵 企业过程 战略目标集转化法(SST) 关键成功因素法(CSF) 可行性研究 生命周期法 对象(Object) 组织结构图 对象是封装了数据及可以施加在这些数据上的操作的结合体,这个结合体有标识它的名字,而且向外界提供一组服务(即公有的操作)。可简单表示成: 是一张反映组织内部之间隶属关系或管理与被管理的树状结构图。 业务流程图就是利用系统调查的资料将业务处理过程中的每一步步骤用一个完整的图形串起来,用一些规定的符号及连线来表示某个具体业务处理过程,描述系统内各单位、人员之间的业务管理、作业顺序和管理信息流向的图表。 据流程图(DFD,Data Flow Diagram)是描述系统逻辑模型的主要工具,它是用少数几种符号综合地反映出信息在系统中的流动、传递、存储和处理的总情况。 所谓数据字典就是对数据流图中的所有名字进行定义(或说明)的汇总。它详细地描述了数据的组成情况和加工规程。它主要用来描述数据流程图中的数据流、数据存储、处理过程和外部实体。 所谓代码,是代表客观存在的实体及其各种属性的符号,如数字、字母或它们的组合。 PO图由模块层次图和IPO图两部分构成,前者描述了整个系统的结构设计以及各类模块的外部属性,即上下级模块、同级模块之间的数据传递和调用关系;后者描述模块的内部属性,即模块内部的处理过程和输入、输出关系 业务流程图 数据流程图 数据字典 代码 HIPO图 第四代程序生成语言 联调 也称为第四代程序生成语言,是一种基于常用数据处理功能和程序之间对应关篛的自动编程工具。 统联调是将整个系统联合起来调试,也就是对系统的各子系统进行联调,包括测试各子系统之间的接口是否正确合理、系统运行功能是否达到系统目标要求、系统遭到破坏后能否按要求恢复等。 系统的统调是在联合调试的基础上对整个系统的全部功能所进行的调试工作。包括对子系统之间的接口,数据通信,处理功能,资源共享以及某系统遭到破坏后能否按要求恢复等问题的调试。 子系统调试(分调)是在程序调试的基础上,对系统中某些程序之间的调用关系和数据传输关系进行的调试。这一步调试主要是考察各模块外部功能、接口以及各模块之间调用关系的正确性。 黑箱法是指测试人员不考虑程序模块的内部结构如何,而只用测试数据来验证程序是否符合功能的要求,是否会发生异常现象。 白箱法是指测试人员根据模块内部的结构来设计测试数据,使模块中的所有测试路径都被测试到。 统调 分调 黑箱法 白箱法 程序调试 也称为模块调试,它是对模对中的第一个逻辑程序单元进行测试,通常是设法让程序在一些不常见的数据输入或操作下进行工作,以保证一个程序单元确实完成了系统设计所设想的功能。 系统转换是指运用某一种方式由新的系统代替旧的系统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协调新旧系统之间的关系,认真处理新旧系统在交替衔接平行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各种问题。 系统转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