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20 22:01:24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提高农村教师教材解读能力的实践研究》

课题阶段性研究报告

利州区石龙小学课题组

一、课题基本情况

2012年6月我们课题组成员参加了广元市“十二五”市级教育科研课题《提高农村教师教材解读能力的实践研究》。从课题立项到实施已有将近2年时间,为了提高我校教师教材解读能力,在实施中认真学习生本教育等创新教育理论,用课改理念指导实践。实践中坚持遵循课题研究原则,公开教学研究,用生本理念反思教学。用课改理念寻找策略,吸引学生自觉、自愿地投入到创新的学习活动中去。我们对课题任务进行了明确的分工,各成员深入教学一线积极开展研究,到目前,已初见成效,现将阶段研究工作总结如下:

二、研究方法

1、多种学习研讨结合法: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搜集、考察等理论学习,获得强有力的理论支持;通过理论培训、网上研讨等形式沟通认识,分析提高。

2、调查分析法: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情,确定实施进度,及时调整实施方法或步骤。为本课题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3、资源归纳法:在实验或调查中要详细纪录,做好对照实验,要详细收集撰写论文时所要引用的数据和证据等,如原始资料和照片等,有什么发现,最好在当时就进行初步分析、归纳、整理。课题负责人应有意识地收集和保存好这些原始记录和资料。

4、经验总结法:坚持边探索、边研究、边总结、边修正、边引导等过程性研究,及时形成阶段性小结。

5、整合法:课题组全体成员,分工协作,集体汇总。 三、立项以来所做的的工作

1、加强理论学习,促教师教学理念的提升。

学习国内外创新教育理论以及现代教育学、心理学理论,坚持记读书笔记,写读后反思,在追求自我、实现自我、超越自我中得到充实。组织课题组教师学习学科《课程标准》,结合各年级教材解读培训活动,加强教师教学理念的提升。

2、召开课题组成员会议,明确分工,责任到人,开展工作。

两年来,自2012年9月召开全体课题组成员第一次会议以来,课题组共召开4次会议,从学习本课题方案,明确课题研究内容,到学习各学科课程标准,开发课程资源等,增加教师知识储备。按照工作安排,明确分工,责任到人,研究课题开题工作和实验汇报课,安排问卷调查工作,了解教师课题研究课题进展情况。

3、在学校进行中小学课堂教学方法转变的问卷调查及分析。

2013年4月,教科室设计关于“深入课堂,转变观念”的问卷调查,在中心校教师中实施了一次调查分析,为下一步课题研究的顺利开展提供有力依据。2013年9月—2014年6月,围绕生本课堂教学展开教学研究,将课题研究与教学前沿的教学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有效推动了该课题研究的进程。

4、与生本教学实践活动相结合,开展课题教研工作

自实施生本教学以来,我校常规教研工作均围绕生本实践展开,并在以前教研工作的基础上提高了要求。根据教科室工作安排,每位任课教师每学期必须认真准备一堂“生本汇报课”,由各教研组精心组织上课、听课、评课系列活动,做到每一次活动有主题,有记录,有反思,并与课题研究相结合。每位教师每学期必须撰写一篇生本教学案例随笔或心得文章,在期末的工作总结会上交流。全校教师以校长为引领,以生本为核心,团结一致,把课题研究与教学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为课题研究找到了交流与互动的平台。

5、确定子课题进行下一阶段的行动研究。

在调查问卷分析报告的基础上,课题组确定子课题安排下一阶段的行动研究。经过课题组成员集体研究,确定以下课题为本研究课题的子课题:

1、以创设问题情景开展有效教学为主题。 2、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出有效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过程性学习方法、增加学生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 4、以学生有效学习,教师有效教学为主题。 四、初步取得的研究成果:

(一)教师有效解读教材的实施途径

以校本化实施为基本载体,以说课、集体备课为基本形式,探索教师有效解读教材的原则,解读形式拓展的基本方向,解读的基本要求,从而形成基于校本教研的,教师有效解读教材的系统校本化实施的策略。其主要实施途径为:

(1)集体解读,充分发挥教研组备课的引领作用,搭建交流的平台。

(2)教师个体解读,体现个性化的理解。

(3)联合教研,与区内外名校建立教育共同体,让优质资源在本校内得到充分共享。

(4)网络化解读,借助农村远程教育平台等网络资源,培养农村教师养成基于网络持续学习的能力和习惯。

(二)教师有效解读教材的基本要素 1、解读课程标准

(1)全面理解课程标准精神。包括了解课程标准的内涵;课程标准的特点;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的联系等。

(2)准确把握各学科课程标准。教师要在理解总的课标精神的基础上,准确把握学科课程标准,深入钻研其中的每一部分。与课标的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课程实施建议等部分逐一对话。

(3)教师在理解了课标精神,把握了课标内容后,还要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按照自己的方式去理解,把课标精神内化为自己精神的一部分,在课标总的精神指导下形成自己对课标的独特理解。

2、解读教材

(1)通览全局,整体把握。

教师在拿到一本新教材后,首先要通读教材,理解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从整体上把握教材知识体系,理解编者意图,把握教材特点,明确各部分内容间的相互关系、地位与作用,通过分析和理解、咀嚼和消化,内化为教师自己心中的知识点。在此基础上,弄清重点、难点和关键。三者都需要从教材内容的联系中去把握。

(2)酌取精要,以小见大。

在解读教材中,既要有把教材变厚的本领,也要有把教材变薄的本领。把简练的课时内容、单元内容、全书内容变厚,在进行具体的教学设计时,要根据课时安排、目标设定、学生学情进行全面权衡,然后决定何者当弃,何者当留,把厚书变薄。教师细读文本是教材解读的重要前提,一篇课文不管以前有没有读过,有没有教过,都应该细细地读上几遍,形成自己的阅读体验。课堂上师生对话很大程度上就是教师对文本的理解与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之间的对话与碰撞。教师对文本的解读的深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对文本理解的深度,教师对本文解读的独特性行影响着学生思想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