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一重工收购普茨迈斯特案例分析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16 21:01:51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三一重工收购普茨迈斯特案例分析 三一重工收购普茨迈斯特案例分析

1. 背景介绍

1.1 公司简介

1.1.1 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三一集团始创于1989年,是中国最大、全球第六的工程机械制造商。在国内,三一集团建有上海、北京、沈阳、昆山、长沙五大产业基地。在全球,三一集团建有30个海外子公司,业务覆盖达150个国家,产品出口到110多个国家和地区。

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是三一集团旗下的核心企业,系中国工程机械龙头企业。三一重工于1994年正式创建,并通过自主创新迅速崛起。2003年7月3日,三一重工在上交所上市;2005年6月10日,三一重工股权分置改革试点成功,为中国股改打响第一枪;2011年7月,三一重工以215.84亿美元的市值入围FT全球500强,成为唯一上榜的中国机械企业;2012年末,三一重工宣布将公司注册地迁往北京。 1.1.2 普茨迈斯特有限公司

成立于1958年的德国普茨迈斯特有限公司是一家拥有全球销售网络的集团公司,其总部设在德国斯图加特附近。该集团公司已在世界上十多个国家设立了子公司。普茨迈斯特集团从事开发、生产和销售各类混凝土输送泵,工业泵及其辅助设备,公司产品包括:安装于拖车或卡车上的各种混凝土泵、拌浆机、用于隧道建设和煤矿工业的特种泵以及最新研制的机械手装置等。1995年,普茨迈斯特在中国建立起了世界销售网络的又一中心:茨迈斯特机械(上海)有限公司,主要生产各类混凝土泵车和拖式泵。

普茨迈斯特公司一直创造并保持着液压柱塞泵领域的众多世界纪录,如排量,输送距离,扬程,产品的种类,可输送物料的多样性等。目前,在全球最高建筑——阿联酋的迪拜塔,普茨迈斯特已经创造了603米的最新的混凝土输送高度世界纪录。

1.2 收购过程

2011 年12 月20 日,普茨迈斯特公司访问三一重工集团并表达了竞购邀约的意愿。

2011 年12 月23 日,普茨迈斯特公司向各家企业发出正式的竞购邀标函,其中包括美国的机械巨头卡特彼勒公司。

1

三一重工收购普茨迈斯特案例分析

2011 年12 月30 日,中联重科集团先于三一重工集团收到了国家发改委关于收购普茨迈斯特的批复。

2011 年圣诞节过后,三一重工集团董事长梁稳根向普茨迈斯特公司创始人卡尔·施莱西特寄出了一封邮件,信中表达了与其合作的意愿,四个星期后梁稳根和卡尔·施莱西特会面,经过几个小时的密切交谈,卡尔·施莱西特同意只与三一重工集团洽谈收购事宜。

2012 年1 月20 日,三一重工控股子公司三一德国有限公司联合中信产业投资基金(香港)顾问公司与德国普茨迈斯特公司的股东Karl Schlecht Stiftung 和Karl Schlecht Familienstiftung签署了《转让及购买协议》。

2012 年1 月31 日,三一重工集团发布公告称将联合中信产业投资基金收购普茨迈斯特公司100%的股权。

2012 年4 月16 日,三一重工集团及中信产业投资基金(香港)顾问有限公司与德国普斯迈斯特公司的股东Karl Schlecht Stiftung 和Karl Schlecht Familienstiftung 在德国完成了普茨迈斯特公司的股权转让的交割手续,标志着三一重工集团正式完成了对德国普茨迈斯特公司的收购。本次交易三一德国和中信基金共出资3.6 亿欧元收购普茨迈斯特100%股权,其中三一德国出资额为3.24 亿欧元(折合人民币26.54 亿元),收购了90%的股权。

2. 收购动因分析

2.1 开拓国际市场,提升国际影响力

由于美国的次贷危机所引发的金融危机席卷全球,中国经济在这场金融危机中也受到了影响。为了保证经济增速,降低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程度。国务院出台了四万亿的投资刺激计划。主要用于民生工程和基础设施建设等。得益于基础设施和各项工程的建设以及房地产市场的火爆,三一重工这几年的主营业务收入持续增长,市场份额持续扩大,混凝土机械、挖掘机、汽车起重机等主要的产品驱动公司业绩快速增长。核心零部件自制率的提高和规模经济等因素使三一重工的盈利能力逐步增强。重型器械的需求除了使三一重工从中受益外,也使得整个重工业在这几年中发展得很快。

然而,随着工程机械行业的不断发展,市场开始呈现出饱和态势,加上近几年中央开始进行房地产调控,使得基建业和房地产业需求大幅下滑,公司业绩持续增长的压力增大,遭遇到发展的瓶颈。为使得公司持续发展,做大做强产业,寻求海外扩张对于不少公司来说成为了有效途径。之前,三一重工在海外也建立了不少的子公司,但在国际市场上,与国际著名的机械制造巨头相比,三一重工

2

三一重工收购普茨迈斯特案例分析

作为后起之秀无论在名气或是市场份额上都难以与老牌制造业巨头抗衡。而此次“德国大象”由于欧债危机的爆发,欧洲经济不景气以及利润空间被挤压,市场份额下降,进而选择出售。三一重工在此时选择出手实际上是非常划算的,收购“德国大象”,借助于老牌机械巨头在国际上的名气,三一重工可以迅速提升其在国际市场上的知名度,大大加快了三一的国际化的进程,为企业全球化战略的布局下好了重要的一步棋。

2.2 收购竞争对手,形成优势互补

德国公司普茨曼斯特在三一重工刚刚成立之时就已经是当时世界上的机械制造三巨头之一了,而当时的三一不过是一个毫不起眼的民营企业。经过这些年飞速的发展,当年不起眼的三一重工如今在机械制造业也有了一席之地。此前,两家公司就曾在多项工程竞标中碰撞出激烈的火花,可见双方的竞争之激烈。通过收购德国劲旅,三一重工在全球化布局过程中的阻力会大大降低,而且作为一家有着辉煌历史的公司,普茨曼斯特有着历经多年建立的领先的技术优势,全球化的销售系统,忠实的顾客群体以及健全的服务网络。通过收购,这些资源都可以为三一重工所用。不论是全球营销体系还是精湛的机械制造技术,三一重工都可以从这次收购中受益。

普茨曼斯特公司拥有技术先进,经验颇丰的研发团队,而对于进行差异化竞争的三一重工来说,对于研发的投入向来就很大,在这一点上双方拥有共同的诉求。三一重工的研发人员有将近一万人,在数量上占有绝对优势,在大型研发项目上可以占得先机。在三一重工收购普茨迈斯特之后,三一研发人员的数量与德国研发人员的质量有效结合,使得公司整体研发效率和质量大幅提升,公司产品研发再获新成就,关键技术取得新进展。两家公司通过合并互相学习,进行资源的重新整,利用对方优势,形成优势互补,从而提升整体的国际形象及国际影响力。

2.3 做强产业链,降低生产成本

通过合并普茨曼斯特公司,三一重工的内在力量将会有一个较大幅度的提升。强强联合,利用其整体的优势,三一重工能巩固甚至是提升在产业链中的地位。无论在采购还是在销售方面三一重工将更有谈判力,从采购链条的源头上降低企业的成本,使成本和利润均处于企业可控的范围内,进而能在全球的竞争中获得优势地位,且企业抗击风险的能力也会随之得到加强。根据双方的协议,普茨曼斯特公司会将一些产品移到中国来生产,通过生产规模的扩大,形成规模效应,

3

三一重工收购普茨迈斯特案例分析

三一重工可以降低产品生产成本,企业的产品在同类产品中将更具有竞争力,从而巩固自己在国内市场中的地位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的协同发展,为企业带来更大的经济利益。

3. 协同效应分析

3.1 财务协同效应

3.1.1 偿债能力分析

从理论上来说,一个公司在收购另一个公司之后,自有资本的数量得到扩大。随着自有资本的扩大,该公司的破产风险应该相对降低,偿债能力和取得外部借款的能力应该得到提高。但是,由于三一重工收购普茨迈斯特采用的是现金收购,并且在被收购前普茨迈斯特的流动性并不乐观,所以我们猜测在收购发生后三一重工的偿债能力将下降。下面,本报告将在实际财务数据的基础上分析三一重工在收购前后的短期偿债能力和长期偿债能力。

表3.1.1-1

项目 2011.12.31 2012.12.31 2013.3.31 2013.6.30 2013.9.30 流动比率 1.46

1.76 2.41 1.52 1.61 速动比率

1.11

1.29

1.82

1.14

1.24

注:本表数据来自于三一重工2011年、2012年年报、2013半年报、2013第一、三季度季报

从上表3.1.1-1中可以看到,收购普茨迈斯特令三一重工的短期偿债能力得到增强。其中,流动比率从2011年末的1.46提高到了2012年末的1.76,2013年第一季度末更是超过了2,之后在2013年第二、第三季度虽然流动比率有所下降,但仍然比2011年末三一重工收购普茨迈斯特前要高。同样的,三一重工的速动比率在收购发生后也明显高于收购发生前。这与我们之前的猜测相反,我们认为这可能是普茨迈斯特的负债中长期负债占大多数,而短期负债较少。

表3.1.1-2

项目 2011.12.31 2012.12.31 2013.3.31 2013.6.30 2013.9.30 资产负债率 59.55% 61.82% 61.72% 64.28% 62.68% 利息保障倍数

14.37

6.06

9.23

12.76

9.06

注:本表数据来自于三一重工2011年、2012年年报、2013半年报、2013第一、三季度季报

从上表3.1.1-1中可以看到,在收购普茨迈斯特之后,三一重工的资产负债率由百分之五十几提高到了百分之六十几,利息保障倍数则有大幅下降,特别是收购发生的2012年年末,利息保障倍数由2011年末的14.27下降至6.06。这表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