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建设领域第一批推广应用技术目录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9 15:26:32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附件:

江西省建设领域第一批推广应用技术目录 一、绿色施工 序技术与产品号 名称 水雾降尘技1 术 尘土固化技2 术 3 主要性能和技术指标 对易飞扬作业环境和尘土进行喷雾或洒水,达到抑尘和降尘效果。扬尘控制指标应符合现行《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规范》GB/T50905中的相关要求。 对裸露地面、集中堆放的土方表面,采用专用材料固化的方法,达到抑尘的效果,扬尘控制指标应符合现行《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规范》GB/T50905中的相关要求。 推广应用范围 建筑施工 建筑施工 建筑塑料复节约大量木材,减少建筑垃圾,提高循环使用次数,应符合《建合模板技术 筑塑料复合模板工程技术规程》要求。 铝合金模板符合建筑工业化、环保节能要求,具有自重轻、强度高、加工精度高、单块幅面大、拼缝少、施工方便的特点;模板周转使用次数多、摊销费用低、回收价值高,有较好的综合经济效益;成型混凝土表面质量高、建筑垃圾少的技术优势。 包括基坑施工降水回收利用技术、雨水回收利用技术、现场生产和生活废水回收利用技术,经过处理或水质达到要求的水体可用于绿化、车辆冲洗、结构养护用水以及混凝土试块养护用水等。 由混凝土搅拌站集中拌制的商品混凝土,可保证混凝土质量稳定,减少施工现场的环境污染。应符合《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预拌混凝土》GB/T14902-2012的规定。 专业化生产的预拌砂浆,性能和质量稳定,有利于砂浆产品系列化,减少施工现场的环境污染。应符合《预拌砂浆》GB/T25181-2010、《预拌砂浆应用技术规程》JGJ/T223-2010的规定。 专业化加工、配送钢筋制品,成型尺寸准确、节约材料、降低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改善施工环境。应符合《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要求。 选择低噪声的施工设备,采取消声、吸声和隔声设施,降低施工噪声的传播。应符合《建筑施工场界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的规定。 分类收集、堆放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最大限度地降低固体废弃物排放量,并进行废弃物回收和再利用。应符合《江西省绿色建筑评价标准》DB64/T954-2014的规定。 二、智慧城市及信息化技术 建筑工程 4 铝合金模板技术 建筑工程 施工非传统5 水源利用技术 预拌混凝土技术 建筑工程 6 建筑工程 7 预拌砂浆技术 建筑工程 钢筋专业化8 加工配送技术 施工噪音控9 制技术 施工废弃物1收集和再利0 用技术 建筑工程 建筑施工 建筑工程 序技术与产品号 名称 主要性能和技术指标 推广应用范围 1 2 3 4 以智能控制、网格化管理、优化决策等先进技术,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可视化监控系统、报警监控系统等手段,对城市数字化城市供热、供电、供水、排水、燃气、路灯等市政设施及相关系统的管理技术 各类数据进行全方位的处理和利用。实现精确、敏捷、高效、全时段、全方位覆盖的城市管理。 城市水资源以智能采集终端、水质检测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流量计、智能化管理智能水表等在线监测设备实时感知城市供排水系统的运行状系统应用技态,并通过大数据分析技术以精细和动态的方式实现实现城术 市水资源系统管理。 住宅与公用电信网络之间,全程采用光纤作为传输媒介的一种接住宅光纤入入承载方式。执行标准:《住宅区和住宅建筑内光纤到户通信设户信息化集施工程设计规范》(GB50846-2012)、《住宅区和住宅建筑内光成技术 纤到户通信设施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847-2012)。 涵盖电力计量、电源转换、信息通讯、智能调节和控制等多个技术领域,通过相应的功能模块等软硬件设施,对LED路公共照明直灯和景观灯等城市照明设施进行直流供电和智能监控,实现流供电系统 城市照明的运行和管理更安全、更节能、更经济、更高效、更智慧。 城市建设与管理 城市建设与管理 城市建设与管理 城市照明建设与管理 5 BIM综合应用技术 利用三维数字模型对建设项目进行设计、施工、运营的信息化集成管理技术,具有可视化,虚拟化、协同化等特点 建筑工程 利用计算机软、硬件和信息系统,对大型公共建筑单位建筑建筑能耗监面积各项用能,进行数据采集、上传、建库和分析;对单位6 测管理技术 建筑面积的总能耗实施有效监测、计算和评估,并提出改进方案。 城市停车场以通讯网络信息技术为基础,联系各硬件子系统,运用各种7 智能化控制电子传感和电子控制仪器,实现对停车场的高效、实时、准技术 确管理。 三、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 序技术与产品号 名称 主要性能和技术指标 分为集中-分散式太阳能热水系统、全集中式、分体式太阳能执水系统。所采用的集热器有平板式、全玻璃真空管式、热管真空管式。设备、部件的安装位置及连接形式,应与建筑一体化设计,达到安全、美观和安装、检修方便的要求。执行标准:《平板型太阳能集热器技术条件》GB/T 6424-2007、《民用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应用技术规范》GB/T 50364-2005、《真空管太阳集热器》GB/T17581-2007、《全玻璃真空太阳集热器》GB/T 17049-2005。 采用全玻光伏组件全部或部分代替幕墙玻璃,或采用全玻光伏组件搭建遮阳蓬、屋顶天棚,与建筑构件一体化利用太阳能发电,所发电力存入蓄电池供夜间楼道照明或住区环境照明,或通过并网设备并网发电。其中,太阳能电池组件为电源系统,控制器和逆变器为控制保护系统,负载为系统终端。执行标准:《地面用晶体硅光伏组件设计鉴定和定型》GB/T 9535-1998、《地面用光伏(PV)发电系统)概述和导则》GB/T 18479-2001、《家用太阳能光伏电源系统技术和试验方法》大型公共建筑 城市建设与管理 推广应用范围 太阳能热水1 系统 民用建筑太阳能利用 光伏发电与2 建筑一体化利用技术 民用建筑光伏发电利用 GB/T19064-2003。 光导管采光3 技术 光导管是利用光学玻璃折射原理,通过管路将太阳光导入室内,达到室内自然采光的目的,从而实现节能。 地下室、半地下室照明 4 再生水源热泵技术 5 空气源热泵技术 以再生水作为水源热泵的冷、热源,借助压缩机系统,消耗少量电能。在冬季把再生水中的低位热能“提取”出来,为用户供热;夏季则把室内的热量“提取”出来,释放到再生水中,从而降低室温,达到制冷效果。主要特点:系统稳定,有再生水运行费用低,节能环保。执行标准:《水源热泵机组》源的建筑 GB/T19409-2013、《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366、《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工业用水水质》GB/T19923-2005 、《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GB/T18920-2002。 通过空气源获取低温热源,经系统高效集热整合后成为高温热源,用来供暖或供应热水。该项技术具有集热效率高,运行费用低,使用寿命长,投资回收期短,节能效果突出,安建筑采暖装方便等特点。执行标准:《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与空调 GB50019、《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3、《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 采用高效热泵机组提取土壤中的能量,向建筑物供热或供冷。执行标准:《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通建筑采暖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3、《地源热泵系统与空调 工程技术规范》GB50366、《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 6 土壤源热泵技术 对反映建筑物能源消耗及建筑物用能系统效率等性能指标进行计算、核查与必要的检测,并给出其所处等级的活动,有大型公共民用建筑能效7 测评技术 促进节能减排,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等优点。应执行《建筑能建筑 效标识技术标准》(JGJ/T 288-2012)和《江西省民用建筑能效标识与测评技术规程》(DBJ/T 36-034-2016)等标准。 四、建筑材料 序技术与产品推广应用主要性能和技术指标 号 名称 范围 建筑工程 1 HRB400钢筋 大型高层强度高,综合性能优。依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工业和信息化HRB500及以建筑和大部关于加快应用高强钢筋的指导意见》(建标〔2012〕1号) 2 上钢筋 跨度公共建筑 房屋建筑及市政基具有高耐久性、高工作性和高体积稳定性。依据《住房城乡建设高性能混凝础设施工部和信息化部关于推广应用高性能混凝土的若干意见》(建标3 土 程、大型公〔2014〕117号) 共建筑等新建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