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魏晋南北朝文学史讲义 (2)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1 9:56:16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人生非金石,岂能长寿考。(《回车驾言迈》) 人生忽如寄,寿无金石固。(《驱车上东门》)

有些作品在感叹中蕴藏着一种积极向上的、激励人心的精神:

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交疏结绮窗,阿阁三重阶。上有弦歌声,音响一何悲!谁能为此曲?无乃杞梁妻。清商随风发,中曲正徘徊。一弹再三叹,慷慨有余哀。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愿为双鸿鹄,奋翅起高飞。(《西北有高楼》) 《古诗十九首》的文学成就

第一,诗的语言简括而自然,明白晓畅,不刻意求工求深,而意蕴自然丰厚。

第二,善于通过叠词叠句,回环复沓,反复咏叹的表现手法来制造气氛,起到一唱三叹之功效。

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昔为倡家女,今为荡子妇。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青青河畔草》)(未选) 第三,善于运用融情入景的手法构成浑然圆融的艺术境界。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迢迢牵牛星》。

第四,善用客观习见的意象,用比兴的手法,来表现深刻而曲折的主观心情,增强了作品的形象性。 《古诗十九首》的出现,标志着五言诗的成熟,它对于建安时期五言诗的兴盛,起了很重要的推动作用。 参考书目:《古诗十九首与乐府诗选评》,曹旭 撰,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

必读篇目:《行行重行行》、《今日良宴会》、《迢迢牵牛星》、《青青河畔草》、《明月何皎皎》)、《西北有高楼》。

第二编 魏晋南北朝文学史 第一章 建安文学与正始文学

建安文学形成了刚健有力的“建安风骨”,具有“慷慨悲凉”的独特风格。《文心雕龙·时序篇》说:

观其时文,雅好慷慨,良由世积乱离,风衰俗怨,并志深而笔长,故梗概而多气也。

这就是对“建安风骨”的概括。具体地说,就是反映社会动乱和民生疾苦,追求“建功立业”,歌唱自

己的政治理想和积极进取精神,形成一种悲凉慷慨、刚健有力的风格。

第一节 曹操和曹丕

曹操

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今安徽亳县)人。汉末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关于他的经历,可参看《三国志·魏志·武帝纪》和《让县自明本志令》。

曹操“外定武功,内兴文学”,他又是汉末杰出的文学家和建安文学新局面的开创者。《三国志》注引《魏书》说他“御军三十余年,手不舍书,??登高必赋。及造新诗,被之管弦,皆成乐章”。

曹操的散文

曹操的散文,绝大多数是令、表、书一类臣僚日常应用文。鲁迅指出,曹操作为“改造文章的祖师”的功绩主要体现在两点:一是“清峻”,即文章简约严明的意思。二是“通脱”,指写文章不受传统思想和形式体制的约束,下笔无所顾忌。

军谯令

吾起义兵,为天下除暴乱。旧土人民,死丧略尽,国中终日行,不见所识,使吾凄怆伤怀。 其举义兵已来,将士绝无后者,求其亲戚以后之。授土田,官给耕牛,置学师以教之。为存者立庙,使祀其先人。

魂而有灵,吾百年之后何恨哉!。(《三国志·魏志·武帝纪》)

写于献帝建安七年(202)。全文仅87字,这是曹操散文“清峻”的例子。感情真挚,意蕴深沉。

敕有司取士毋废偏短令

夫有行之士,未必能进取;进取之士,未必能有行也。陈平岂笃行,苏秦岂守信邪?而陈平定汉业,苏秦济弱燕。由此言之,士有偏短,庸可废乎!有司明思此义,则士无遗滞,官无废业矣。(《三国志·魏志·武帝纪》)

写于建安十九年(214)。取士不拘品行,这是曹操散文“通脱”的例子。是一篇短小精悍的说理文。 曹操的诗歌

曹操的文学事业就是乐府歌辞的制作,他自觉地向汉乐府民歌学习,运用乐府古题来写时事,写新的时代的内容。

他的一部分乐府诗反映了汉末动乱的现实。如《蒿里行》:

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明人锺惺说:“汉末实录,真诗史也。”《苦寒行》描写山路行军的艰苦,历历如见:

行行日已远,人马同时饥。担囊行取薪,斧冰持作糜。

虽然征战劳苦,老之将至,故乡难归,却充满豪情,《却东西门行》说:

戎马不解鞍,铠甲不离傍。冉冉老将至,何时返故乡?神龙藏深泉,猛兽步高岗。狐死归首丘,故乡安可忘?

曹操的另一部分乐府诗则表现了他的统一天下的雄心和顽强的进取精神。这类诗悲歌慷慨,具有更浓厚的抒情气氛。《短歌行》(其一):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惟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时可辍?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燕,心念旧恩。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全诗立意深远,风格别致。魏源说:“对酒当歌,有风云之气。”陈沆说:“此诗即汉高《大风歌》思猛士之旨也。”(《诗比兴笺》)二人所说是很中肯的。

曹操的组诗《步出夏门行》中的《观沧海》与《龟虽寿》,也是历代传诵的名篇。《观沧海》,后人认为它是第一篇写山水写得好的诗,是描写自然景物的名篇。

文学成就及影响

钟嵘评论曹操诗说:“曹公古直,颇有悲凉之句。”宋代敖陶孙《诗评》说:“魏武帝如幽燕老将,气韵沉雄。”都准确点出了曹操诗的风格特征。

曹操的诗极为本色,显著特点是用质朴的形式表达他的胸怀,用旧形式写新内容。一是由于他的开创,建安诗人多运用乐府古题写时事。二是曹操继承了“国风”和“小雅”的抒情的传统,使四言诗再一次放出光采,所以,曹操又被人称为复兴四言诗的作家。后来嵇康、陶渊明等人有成就的四言诗都是沿着这条路走下去的。

曹丕

曹丕(187--226),字子桓,曹操次子。建安二十二年立为魏太子,建安二十五年(220)代汉帝自立,做了七年大魏皇帝。现存辞赋约30篇,诗歌约40首,

曹丕的诗歌有两个比较明显的特点:一个是描写男女爱情和游子思妇题材的作品很多,而且写得比较好;一个是形式多种多样,四言、五言、六言、七言、杂言无所不有。但成就较高的是五言诗和七言诗。

五言诗是建安作家普遍采用的新形式,曹丕的五言诗,如《清河作》写对深厚的爱情的向往,《清河见挽船士新婚与妻别作》写新婚离别的痛苦,《杂诗》写游子思乡之情,都是较好的作品。如《杂诗》其二:

西北有浮云,亭亭如车盖。惜哉时不遇,适与飘风会。吹我东南行,行行至吴会。吴会非我乡,安得久留滞。弃置勿复陈,客子常畏人。

曹丕的《燕歌行》要算是现存最早的完整的七言诗,对七言诗的形成是有贡献的。他的《燕歌行》第

一首写得尤为出色: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辞归雁南翔。念君客游思断肠,慊慊思归恋故乡,何为淹留寄他方。贱妾煢煢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不觉泪下沾衣裳。援琴鸣弦发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长。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

曹丕著有《典论》一书,是我国第一部文学评论专著。《典论·论文》无论是对当时文人的批评或对文学观点的表述,都简明中肯。《典论·论文》里肯定了文学的地位,给予文学很高的评价:

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无穷。是以古之作者,寄身于翰墨,见意于篇籍,不假良史之辞,不托飞驰之势,而声名自传于后。 曹丕的文学主张,对于文学自觉的时代的出现,对于魏、晋及以后的文学发展,是有推动作用的。 参考书目:

《曹操集》,中华书局,1959年版。

《三曹诗选》,余冠英 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56年版。

必读篇目:曹操:《蒿里行》、《短歌行》、《观沧海》、《龟虽寿》;曹丕:《燕歌行》、《杂诗·漫漫秋长夜》、《杂诗·西北有浮云》。

第二节 曹 植

曹植(192—232),字子建,曹丕之弟,后人称为“陈思王”。《诗品》称为“建安之杰”。 前后期的诗歌

曹植的生活和创作可分为前后两个时期,以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曹操死、曹丕称帝为界。 一、曹植前期诗歌主要是歌唱他建功立业的理想和抱负。如《白马篇》:

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参差。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边城多警急,虏骑数迁移。羽檄从北来,厉马登高堤。长驱蹈匈奴,左顾陵鲜卑。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还有《名都篇》,描写都市富家子弟的奢侈生活,反映了曹植自己少年时代的豪华放诞:

名都多妖女,京洛出少年。宝剑值千金,被服丽且鲜。斗鸡东郊道,走马长楸间。驰骋未能半,双兔过我前。揽弓捷鸣镝,长驱上南山。左挽因右发,一纵两禽连。余巧未及展,仰手接飞鸢。观者咸称善,众工归我妍。我归宴平乐,美酒斗十千。脍鲤臇胎鰕,炮鳖炙熊蹯。鸣俦啸匹侣,列坐竟长筵。连翩击鞠壤,巧捷惟万端。白日西南驰,光景不可攀。云散还城邑,清晨复来还。 在前期的诗歌里,也有一些反映了当时的现实情景,如《送应氏》:

步登北邙阪,遥望洛阳山。洛阳何寂寞,宫室尽烧焚。垣墙皆顿擗,荆棘上参天。不见旧耆老,但睹新少年。侧足无行径,荒畴不复田。游子久不归,不识陌与阡。中野何萧条,千里无人烟。念我平常居,气结不能言。

二、在曹植的后期生活中,由于受到猜忌,诗歌中充满了由此而激起的悲愤、痛苦、感慨和牢骚。后期的诗歌可分为以下几类:

第一类,以充满激愤的情调,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如《杂诗》其五:

江介多悲风,淮泗驰急流。愿欲一轻济,惜哉无方舟。闲居非吾志,甘心赴国忧。

第二类,用思妇、弃妇、怨女来表达自己的心迹。是政治上被遗弃的哀怨心情的曲折吐露。有《七哀》、《浮萍篇》、《种葛篇》等。《七哀》很有代表性:

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上有愁思妇,悲叹有余哀。借问叹者谁?云是宕子妻。君行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