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区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11 23:46:47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矿区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作者:成金华 陈军 易杏花

来源:《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3年第02期

摘要 随着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加剧,我国矿区资源环境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迫切需要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矿区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与运用将引导矿区克服生态文明建设中的薄弱环节,促进矿区生态化发展,实现区内文明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本文阐述了矿区生态文明评价要解决的问题,主要包括矿产、土地的节约集约和综合利用、矿业生产和矿区生活的节能减排、防治矿区地质灾害、保护矿区自然生态系统以及促进矿区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协调发展等内容,并从研究重点的选择、指标体系的构建思路、指标使用频率等角度,对现有矿区生态文明评价相关指标体系进行回顾与总结。基于指标选择的原则、指标体系设计的目的和指标体系的构成等三个关键问题的探讨,提出了完善矿区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的构想,可为相关实证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矿区;生态文明;指标体系 中图分类号 F20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2104(2013)02-0001-10 doi:10.3969/j.issn.1002-2104.2013.02.001 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文明,已成为世界各国努力的方向。作为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生产作业和居民生活区域,矿区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矿物原料与能源供应基地,也是实现生态文明的空间载体。然而,受矿业生产规律的制约,矿产开发利用会改变矿区原有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产生了严重的生态破坏与环境污染。当前,在社会历史与经济技术条件等因素的作用下,我国很多已建成的矿区正面临着资源枯竭、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的困境。加强矿区生态文明建设,尤其是通过构建科学的指标体系对矿区生态文明展开评价与认识,并依此寻求解决矿区资源节约、环境保护与生态发展的途径与方法,对促进矿区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1 矿区发展中的生态问题

矿区赋存的矿产资源是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是矿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前提。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快速推进,我国矿产资源与能源需求不断增长,矿区内的矿产资源开发由此也不断加快,生态系统健康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主要表现为: 1.1 土地资源影响

矿区内的矿山开发对土地资源产生着重要影响。一方面,矿产开发过程本身需要占用大量的土地,其资源开采行为对土地资源造成很大的破坏;另一方面,矿区内露天采掘、倾卸固体废石、尾矿坝和地面沉陷等导致矿区土地难以重新利用。表1的数据显示,2008年,我国矿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山占用破坏的土地面积为1 739 152 hm2,其中,尾矿堆放、露天采坑和采矿坍塌所导致的土地破坏面积分别达到926 162 hm2、536 582 hm2和248 459 hm2,其中,黑龙江、青海与内蒙古等省区矿山占用破坏土地的面积巨大,已经成为全国矿山占用破坏土地面积最为主要的地区。2010年,我国矿山占用破坏土地面积为2 484 184 hm2,这一数据为2008年的1.43倍,增幅为43%。与此同时,矿产资源开采中产生大量的粉尘、烟尘和有毒物质沉积于土壤表面或渗入土壤,改变了矿区土地资源的结构、功能与性质,进而破坏原有的植被与生态,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土地复垦难以实现。矿区矿山开发所导致的土地资源破坏已经成为影响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障碍。 1.2 水体资源影响

矿区内矿产资源开采中排放的矿坑水、废石场的雨淋 数据来源:中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环境统计年鉴,2009年。

污水以及选矿厂排出的洗矿、尾矿废水共同组成了矿山废水。这些废水大部分含镉、铬、铅等重金属离子。重金属是一种永久性污染物,能在生物体内富集,通过食物链危害人体健康,也能影响农作物生长。同时,矿业废水中还包含氰化物、氨氮等各类化学物质,选矿废水、露天矿、尾矿、废石堆等受雨水淋滤后排出的废水及矿区其他工业排放的污水也是重要的废水污染源,如不经处理而外排也将对环境造成严重的影响。近年来我国矿业废水排放及其污染构成情况(见表2)显示,2008-2010年之间,随着我国矿业开发程度的提高,煤炭开采与洗选、石油和天然气开采所导致的污水排放总量呈现了较快的增长趋势。金属和非金属采选业的污水排放总量得到了有效的遏制且逐年减少,但是,从总量上看,其数值依然较大。另外,通过对表2进一步分析还可以发现,矿业污水中排放量最大的污染物分别是化学需氧量、氨氮、石油类、挥发酚等物质,包含这类物质的污水影响了区域水体水质,势必对矿区产生严重的生态环境损害,威胁矿区居民健康。 1.3 大气环境影响

矿区内矿产资源开采伴生着严重的大气污染。矿产开发中凿岩爆破、挖掘运输、矿井排风、瓦斯抽放、燃煤锅炉、煤矸石自燃以及各种金属矿产品加工厂等生产流程,产生大量的CO,NO,CO2,SO2,H2S等气体和粉尘。表3中提供的2008-2010年近3年间全国矿业废气排放数据显示,尽管最近三年我国煤炭开采和选冶和有色金属矿采选的废气排放总量略有下降,但是,石油和天然气开采、黑色金属矿采选及非金属矿采选三个行业的废气排放总量。 数据来源:中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环境统计年鉴,2009-2011年。

依然呈现增长趋势。在排放结构上,无论是能源类矿业开采还是金属矿、非金属矿采选业,SO2、粉尘排放及烟尘排放绝对量十分巨大。大气中的有害气体与扬尘与湿气结合,形成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酸雨和污水,危及地面农作物,造成森林、草场、农作物大面积死亡,并侵蚀人体健康,对矿区的局部环境产生重大影响。 1.4 地质环境影响

矿区内矿产资源开发对地质环境也产生着危害。资源开发活动导致矿区地表植被的破坏,长期裸露的露天矿边坡、废石堆、尾矿库每年可造成大量的水土流失,甚至垮塌形成滑坡,造成人员伤亡;尾矿库的溃坝而形成泥石流、岩土崩塌、地面塌陷等。矿山地质灾害会给人类造成巨大的损失。表4提供的数据显示,除了个别年份外,2003-2010年之间,我国地质灾害发生的次数呈现逐步上升的趋势,2010年全国地质灾害发生次数为2003年的1.98倍。而地质灾害导致的人员伤亡数量也增长快速,2010年地质灾害人员伤亡人数已达到2003年的2.58倍,直接经济损失由2003年的504 325万元上升到638 509万元,上升幅度为27%。矿区与矿山开发所导致的地质环境影响改变了人们生产生活的安全。 2 矿区生态文明评价要解决的问题

我国正处在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时期,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将加大对矿产资源需求的强度,矿区生态环境已经面临严峻的考验。按照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的生态文明发展目标,建设矿区生态文明是中国矿业走集

约化、现代化发展道路的必然选择,也是缓解矿区生态问题的根本途径。然而,要建设矿区生态文明,首先需要坚持科学严谨的态度,运用正确有效的指标体系对矿区生态文明发展状况展开评价。只有应用指标体系监测矿区生态文明状态,才能够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调整建设方案解决问题。矿区生态文明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客观、准确认知矿区矿业发展中人与自然的和谐程度,为矿区生态文明建设进行科学规划、定量考核和具体实施提供依据。因此,矿区生态文明评价具有鲜明的行动导向作用,其评价结果将引导解决矿区生态文明建设中的薄弱环节,不断促进矿区生态化发展,进而实现区内文明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结合当前我国矿区资源、环境、生态及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矿区生态文明评价需要重点解决如下问题: 2.1 矿产节约与综合利用

矿产资源是矿区存在的基础,矿产资源的节约和综合利用是矿区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矿区生态文明评价,首要任务就是要在系统认识区内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资源条件、技术水平和开发强度等问题的基础上,判断正在实施或已经实施的矿产资源开发行为是否符合生态文明建设的规律,是否符合区域可持续发展目标,是否有利于矿区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进而调整实施利于资源节约的生产开发方式,提高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的效果。在生态文明评价结论和生态文明建设目标的引导下,通过进一步完善矿区资源、经济、技术与管理政策,激励矿山企业加强开展资源循环利用的科技攻关和工程示范,促进矿区内矿山企业提高矿产资源节约利用的水平。这对于提高国内资源保障能力,加快转变资源利用方式具有现实意义,也是矿区生态文明评价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