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七年级音乐教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8 9:14:53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丹阳界牌中学教学案 初一音乐

第 二 单元 第1 课 爱星满天

主备: 姚丽云 课型:新授 审核: 初一 年级 音乐组 一、教学目标

1、准确地演唱和律动《爱星满天》,感受歌曲乐句的对称性。 2、能跟着老师的指挥,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二、学习活动及目标 本节课分为三个板块。

1、 学生欣赏歌曲《爱星满天》,通过欣赏歌曲,熟悉歌词以及歌曲可分成的乐段。 2、 学生学唱歌曲《爱星满天》,主要是学生通过听来达到学会演唱的目的,教师在难唱或易唱错的地方重点解决问题。 3、 配合律动体验歌曲的美。

三、教学过程: 1、导入:

2、学生欣赏歌曲《爱星满天》,提问:这首歌曲可以分成几个乐段?分别表达什么意思?

答案:第一乐段(1-16小节),采用变化重复的两个乐句,描绘了美丽的天空带给人们的快乐和甜蜜。第二乐段(17-32小节)稍显激动,前后明显的对比,歌唱人间高尚而纯洁的爱。第三乐段(33-48小节)是第一乐段的缩减再现,是爱心的传递和延伸。 3、学生学唱歌曲《爱星满天》,找到变化音--,

4、重点难点:后十六和小切分的演唱方法 5、有感情的熟练准确的演唱歌曲。

6、配合律动来完整演绎《爱星满天》。感受乐句和乐段的结构,体验歌曲美好真挚的感情。(p13有完整的律动动作) 四、教学反思

师生备注:

丹阳界牌中学教学案 初一音乐

第2课欣赏《生死不离》《流水》

主备: 姚丽云 课型:新授 审核: 初一 年级 音乐组 一、教学目标

1、在5.12地震一周年冬日来临之际,再现汶川地震中英雄少年的感人故事,表达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亲如家人、息息相关的情感。

2、弘扬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将爱心传递到需要关爱的人的身边。 3、了解古琴的音色,知道钟子期和俞伯牙的知音故事。 二、学习活动及目标 本节课分为三个板块。 1、教师和学生追忆大地震 2、欣赏歌曲感受歌曲 3、欣赏古琴 三、教学过程: 1、导入

2、教师和学生追忆大地震。 教师活动:

知道吗?就在这个风景秀丽的地方,曾经生活着一群天真烂漫的孩子,他们和你们一样也

拥有着幸福的家庭和一样深爱着他们的爸爸妈妈和爷爷奶奶。可就在这一天——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一场里氏8级的特大地震,让这个美丽的地方成了人间地狱!随着刹那的地动山摇,无数的家园灰飞烟灭,无数的躯体伤痕累累; 多少亲人,在地动山摇的瞬间骨肉分离,家毁人亡;七万个活泼的生命飞去了天堂,七万颗强劲的心脏停止了跳动…… 学生活动:

面对这一串触目惊心的数字,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天灾,你们想说什么?

3、欣赏歌曲《生死不离》 4、教师介绍歌曲创作的背景。

5、欣赏后和同桌讨论一下,这首作品表达的情感? 6、欣赏《高山流水》

7、请问合适的词来形容古琴的音色?以及对这首作品的感受。 8、小结 四:教学反思

师生备注: 丹阳界牌中学教学案 初一音乐

第三单元 第1课无锡景

主备: 姚丽云 课型:新授 审核: 初一 年级 音乐组

一、教学目标

1、学习歌曲《无锡景》,能用亲切柔和的语调把歌曲旋律优美细腻的特点唱出来。 2、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合作能力以及对歌曲的二度创作能力。

3、通过对江南美景的体验,感悟我们国家丰富的人文内涵,激发学生对自己家乡的热爱之情。

二、学习活动及目标 本节课分为三个板块。 1、学生演唱所知道的江苏民歌 2、学唱歌曲《无锡景》

3、演唱中重难点的解决以及歌曲的特点分析 三、教学过程:

1、导入同学们,大家好!很高兴今天由我带领大家一起走进音乐世界。首先请大家欣赏一段音乐。向学生提问。

(1)大家知道老师刚刚吹奏的是什么曲子吗?

(2)那么这首曲子是哪里的民歌呢?表现了怎样的特点呢? (生:江苏民歌。它曲调婉转曲折、节奏均匀平稳,旋律以级进为主。

师:是的,那么除了《茉莉花》,大家还知道哪些江苏民歌呢? 生:《拔根芦柴花》、《杨柳青》、《紫竹调》、《无锡景》、《姑苏风光》、《杨柳青》?

师:说得可真好,唐朝大诗人白居易曾写下这样的诗句: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嗯,江南的美景在文人的眼里是一首婉约的小诗,在画家的眼里是一幅如烟的水墨画,在音乐家的眼里是一曲娇柔的小调。那在我们世世代代生活在江南水乡的老百姓来说又该是怎样的呢?今天老师带来的就是一首在江苏广泛传唱的民间歌曲——《无锡景》。

二、引出课题——《无锡景》

师:请同学们在欣赏时思考一下,这首歌曲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

生:(身为无锡人的自豪和欣赏无锡美景时那种喜悦、愉快的心情。) 三、新歌教唱

1、歌曲旋律有什么特点?(出示第一段歌谱) 师:大家哼唱一下歌谱,看看这个歌谱有几个音组成。 生:12356.没有4和7.

师:大家观察得很仔细。这是我国特有的五声调式,五声调式也是中国人的智慧结晶,

师生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