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浅谈小学低段识字与写字教学及阅读教学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13 20:38:43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最近浅谈小学低段识字与写字教学及阅读教学 (讲稿)

今天,我作为新课程改革中的一名新兵,跟大家一起来探讨语文课程改革的一些问题,目的是抛砖引玉,其实大家学得一定比我好、理解得比我透、探讨得比我深。下面采用从宏观到微观、从观念到方法的结构来谈点滴的学习体会。

讲稿提纲

一、正确认识小学低段孩子生理及心理特点,做好低幼衔接。 二、《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小学低段主要教学目标解读。 三、小学低段识字与写字教学的策略。 四、小学低段阅读教学的策略。 五、一、二年级语文知识点。

一、正确认识小学低段孩子生理及心理特点,做好低幼衔接

孩子们告别幼儿园,进入小学,标志着他们已经由幼儿期进入学童期,在学校接受正规的启蒙教育从此开始。从事小学低段教育的老师们,应充分认识做好低幼衔接,上好启蒙教育“第一课”的重要性,按教育规律科学施教,为孩子们以后身心健康发展和学业长进打好基础。要担负起这个神圣的责任,必须首先对幼儿期和学童期孩子们生理和心理发展特征有所了解。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卢姆根据对近千名儿童的跟踪研究,确认五六岁前是儿童智力发展的敏感期。1岁半以前幼儿脑细胞和脑量发展最快;3岁以前是幼儿肢体活动能力、肢体协调能力、运动平衡能力发展最快时期;5、6岁以前是儿童观察能力、想象能力、记忆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快速发展时期,尤其是口语,靠在语言环境中的自然习惯,已经达到了“能说会道”,清楚表达的程度。但书面语言却大大落后于口语。要尽快缩短书面语与口语之间的差距,就必须高度重视识字、写字、学词、学句的教学。小学低段教材中主体内容是两类课文——识字课文和阅读课文。教材编者将这两类课文交替编排,其宗旨就是为了增强字词教学的灵活性和趣味性,让小孩子在规范的书面语言环境中认字、学词、学句,发展书面语言能力。所以,教师在小学低段教学中,一定要遵循孩子语言发展的规律,准确把握教材编写的真正意图,不管是教授哪类课文,都必须紧紧扣住识字写字和学习规范的书面语言,培养语感,大量积累语言材料这个重点不放松,这是小学阶段,尤其是低段语文教学的根本所在,绝不能忽视或偏离。

当然,强调小学低段以字词教学和学习书面语言为重点,并不是要排斥小学生

口语的发展,只是针对书面语大大落后于口语的实际,有所侧重罢了。教师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要采用恰当的教学策略,将字词教学与口语训练结合起来,使学生的书面语与口语能力共同发展。具体的教学策略有:1.学了生字词,让学生口头造句;2.让学生在课堂上介绍自己的识字经验和方法;3.让学生展开想象编字谜并口述;4.针对语病进行指导纠正;5.让学生多听规范口语;6.听课文朗读,复述大意和精彩情节;7.开设口语交际课;8.利用班队会活动让学生多进行口语表达实践;9.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与人交流沟通。

二、《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小学低段主要教学目标解读。

《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小学低段的学段目标从大的方面共列了五条,分别是识字与写字,阅读,写话,口语交际和语文综合性学习。仔细分析就会发现:每项目标列在首位的都是关于激发和培养学习兴趣的要求。再认真阅读第二学段和第三学段的目标,同样会发现大多数分项目标的首位是关于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方面的要求。由此可见,新课标中十分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情感、态度的问题。学生是教学活动的对象和主体,学生是否喜欢学习,是否主动学习,是决定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尤其是小学生,可塑性强,情感脆弱,直接兴趣和形象感知在学习过程中发挥主要作用。如果孩子从欢快的幼儿园一踏进小学,首先感受到的是气氛沉闷,教学活动枯燥无趣,学习内容深奥难懂,很容易在心理对学校和学习活动产生畏惧、厌烦、排斥情绪,表现在行动上就是厌学、逃学,时间久了,还会产生自卑、逆反、抑郁等心理疾病,对后续学习和终生发展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因此,从事小学低段教学的老师,虽然在钻研知识方面不用花费多大气力,但在研究孩子心理特征和教学方法上却要下大力气,使教学活动灵活、新颖、有趣,教学内容直观、形象、新鲜、寓教于乐、寓练于趣。

在小学低段的五项目标中,最基础、最关键的是第一、二项目标。 1、关于“识字与写字”。

在情感态度方面:1——2年级提出“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将过去《大纲》中的“姿势要正确”改为“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再加上“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以后各年级又提出了主动性和审美性,提出在识字写字过程中领悟汉字的形体美和汉字所蕴藏的丰富的民族文化。

在知识能力方面:考虑到低年级学生身心特点和提早进入阅读的需要,提出多认少写的策略。1——2年级将原《大纲》中的侧重于知识性要求的表述(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笔顺规则,间架结构和常用的偏旁部首)改为侧重于学习过程和识字写字实践的表

达(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以后各年级强调培养自主识字意识和能力(在阅读中大量识字,在生活中主动识字,勤用工具书帮助识字,注意发现汉字的规律并总结有效的识字方法)。同时,根据信息化的时代的需求,提出用现代化手段学习汉字(使用键盘输入汉字)。

2、关于“阅读教学”。

“课标”对1——2年级阅读教学制定的具体目标有5条,概括起来,主要有三点基本精神:

—— 要重视阅读兴趣、正确读写方法和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

——要从学习最基本的阅读方法、具备最起码的阅读能力抓起(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默读、借助图画阅读),注意纠正唱读、顿读、指读等不良习惯。而把理解程度的要求和人文内涵的挖掘尽量降低到底线(如“结合上下文、插图和生活实际了解词句意思”,“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从小学起始学段就明确了学生在阅读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一开始便注意学生个人的情感体验、词语积累,同时提倡交流与合作。

从长期的教学实践来看,认(识字)是读(阅读)的基础,认读能力是阅读过程中最基本的能力。只有首先认识了一定数量的汉字,并初步掌握了朗读、默读技巧,这才具备了进入阅读的基本条件。由此可见,只要念好“识(识字)、写(写字)、读(读书)、背(背诵)、趣(兴趣)、习(习惯)”这“六字诀”,就可以说抓准了低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

三、小学低段识字与写字教学的策略。 小学识字教学的策略

《标准》在“教学建议”里强调:“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悉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

(一)根据“认识”和“学会”两种要求,采取相应的教学思路

要求“会认”的字,要多让学生从整体上认记,不要做繁琐的字形分析。老师们习惯上让学生说说“怎样记住这些字”,要注意引导学生说一些比较简单、巧妙的办法,可让学生在小组里说一说,再挑选出最巧妙的办法在全班介绍。要求“学会”的字,要让学生认真分析字形,观察汉字在田字格里的摆布情况,记住书写笔顺,还要结合语言环境和生活经验大致了解字的意思。在一篇课文中,即要求认识又要求会写的字,可以在认字时分析字形也可以在写字时分析字形。对要求“认识”的字,要重视“正音”,对要求学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