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道路交通问题及解决方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16 17:02:14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西安市道路交通问题及解决方案

交通系 071409230 上官伟 引言:

西安市,位于黄河流域中部关中盆地,中国地理版图中心,陕西省省会,世界著名历史文化名城和国际旅游城市,新欧亚大陆桥中国段陇海兰新经济带最大的中心城市。下辖九区、四县、四个开发区和两个国家级产业基地,总面积1010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830.54万(户籍人口764.25万)。西安是底蕴深厚的人文之都,有3100多年建城史和1100多年国都史,被誉为中国的\天然历史博物馆\;西安是实力雄厚的科技之市,有近百所高等院校、3000多个科研机构,科技综合实力居全国第三位,是名副其实的知识城、科技城、人才城;西安是充满活力的现代新城,工业体系门类齐全,是我国重要的装备制造业基地和国防工业基地。

图1.西安市交通规划总体图

关键词:西安市,交通现状,交通秩序,原因,解决方案

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人们的出行方式也发生了重大变化。近几年,汽车进入家庭的速度到了快速发展期,过去居民出行交通主要依赖自行车,现在更多地是依靠汽车,而伴随着国家经济能力不断增强,人们生活不断改善,今后较长时期内汽车进入家庭还将持续增长。近年来,西安市城市道路建设、改造日新月异,改善了城市道路交通服务水平。虽然城市道路面积以较大速度增长,但仍远远落后于车辆的增长速度。随着城市用地规模的扩大,城市人口的增长,机动化交通的快速发展,城市道路交通供求矛盾进一步加剧,交通状况日益恶化。同时外来游客的增加,特别是在黄金周期间由于旅游景点的道路设施不完善,存在行车难、停车难等问题,也给西安市的城市交通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图2..拥挤不堪的交通现状 一、当前西安市交通现状

目前,西安市市区常住人口400多万,流动人口100多万;全市机动车51.9万辆,近五年机动车拥有量平均年增长速度18%左右,2004年达到24%,据专家预测,未来5年西安市机动车将达到70万辆;随着我市社会经济飞速发展,城市建设步伐日益加大,建成区面积成倍增加,仅道路每年增长率就达6%左右,与5年前相比,全市新增道路近800公里,截止04年底,我市市区道路1383条,总计1234公里。我市现有交通民警1685人,与15年前相比基本没有增加。在交通管理设施和科技强警方面,支队建成了一级指挥中心,市区9个大队建立了二级指挥中心,自行研制开发了12辆移动指挥车, 装备了102辆GPS巡查车(其中40辆安装了违章抓拍装置),市区现有交通标志5249块,信号灯290个,电子警察126部,路段自动监测设备40部,电子诱导屏15部。

二、图3.居民出行时间分布图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围绕交通管理“畅通工程”,从解决人、车、路矛盾,规范市民交通行为,提高道路资源利用率入手,大力实施科技强警战略,全面加强交通管理工作,经过全市交警和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交通管理工作迈入全国二等水平,市区交通状况得到进一步改善,从目前情况来看,交通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道路建设步伐加快,交通拥堵有了明显缓解。近年来,市政府不断加大道路建设改造力度,许多新建路、立交桥相继建成通车,一大批断头路、瓶颈路和背街小巷得到拓宽改造,截止04年底,西安市路网密度达到了6.1平方公里,这些为我市交通畅通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是交通事故预防工作进一步加强,交通安全形势不断好转。今年以来,通过连续开展60天降事故活动和50天“安畅”行动,取得上半年交通事故少死228

人的可喜成绩,积累了许多降事故的好经验好做法,扭转了交通安全压力较大的被动局面。

三是市民的交通安全意识进一步增强。近年来,市政府把提高市民交通安全意识作为全市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采取各种有效手段,深入开展交通安全宣传“五进”、“三文明”等一系列活动,使交通安全宣传基本达到家喻户晓,交通安全常识普及率达到85%。

尽管交通安全和畅通不是我们目前面临的首要问题,但是随着西安市城市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大,特别是创卫工作的深入开展,市容市貌有了明显改观,市政建设有了较大进步,相比之下,西安市交通秩序方面存在的一些难点重点问题显得格格不入,尤为突出,传统的思维和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城市发展需要,要求我们更新观念,提高认识,抓住当前摩托车、三轮车、机动车乱停乱放、非机动车和行人违法率高等交通乱点问题,认真研究整改措施,加大管理力度,切实将孙市长的批示精神落到实处,力争在短期内使这些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二、市区交通秩序乱的具体表现及成因分析

通过深入调查,目前市区交通秩序主要乱在以下几个方面:

图4.几种常见的交通工具比例图 (一)摩托车屡禁不止

1999年底,西安市(市区)共有挂牌摩托车(含轻便摩托车)13万辆,占当年机动车总数的52%,由于数量庞大,驾驶人队伍素质参差不齐,驾车不戴头盔、无照驾驶、无牌上路、酒后驾驶、曲线行驶、随意调头、乱停乱放、超车、加塞插队、非法载客等各种交通违法行为随处可见,严重影响了我市的道路交通秩序,加剧了城市空气污染和生活噪音污染,同时因摩托车引发的交通事故也频繁发生。针对摩托车在参与交通中造成的种种危害,我市于2000年开始,借鉴北京、济南、广州等外地市摩托车管理的经验,结合本市实际,提出了对摩托车实行总量控制,以及划定禁行时间和区域的管理政策,并于2000年5月1日以市公安局名义发布了《关于加强摩托车管理的通告》,7月1日正式实施“禁摩”令。然而时至目前,摩托车的管理却成了一个老大难问题,主要原因:

一是《通告》发布后,由于社会的反响强烈,市政府又随即出台了配套措施,其中一条是允许本市摩托车早7时前和晚7时后进入禁行区域,后又改为早8时前和晚6时后可以进入,这样反复变化,既影响了《通告》的严肃性,又使群众无所适从,同时给交警部门执法工作带来很大困难,基层执勤民警在界定摩托车违法行为时难以做到准确掌握。

二是禁摩后,市区停止办理摩托车入户挂牌手续,大多数群众报等待、观望态度,随着政府从时间段上放开以后,不少群众到外地办理摩托车入户挂牌手续,

在市内行驶,有的甚至不去办理牌证,原来已挂牌入户的摩托车车主,也不愿去办年检手续。2000年至今,郊县共入户挂牌摩托车10余万辆(其中大部分是西安市居民购买的车辆)。这样以来,街面上行驶的摩托车大多数是外地市、远郊区县牌照和无牌无证、多年未检验的车辆,形成了目前摩托车源头管理失控,街面管不住的局面。

三是摩托车驾驶人法律素质普遍较差,与交警部门打“游击战”、“持久战”。针对摩托车秩序混乱的现状,作为交管部门只能采取人海战术,围追堵截,强拦强扣,但在整顿期间效果相对明显,一停下来就又回潮反弹,而且愈演愈烈,越打越多。加之一大部分被暂扣车辆的摩托车主不能按时或长期不来接受处理,给我们进一步开展摩托车专项整顿工作带来诸多问题。目前,我市各交管大队都无停车条件,暂扣车辆都是存放在辖区相对固定的社会停车场,不少停车场都被交管部门所扣留的摩托车占满,无法正常经营,停车场意见很大,不愿接纳交警扣留车辆。

(二)三轮车反复回潮

目前,西安市三轮车主要由人力三轮车、机动三轮车和残疾人专用三轮车三大类组成。由于这些车辆占地面积大,速度低,加之驾驶人员交通法规和安全意识差,违法现象非常普遍,严重影响市区道路的正常通行。为此,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市局和支队先后出台了一系列强硬的管理措施,特别是03年市政府在全市部署开展了取缔市区机动三轮车载客营运工作,各区政府、市级各有关部门坚持依法行政、有情操作、分工负责、通力合作,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宣传动员、回收置换和整顿取缔措施,共收缴取缔残疾人载客营运机动三轮车1504辆,交管支队共查扣各类运营机动三轮车3635辆(其中没收、销毁830辆),基本实现了市区杜绝机动三轮车载客营运,整顿工作取得了预期的效果。但是,全市性整顿结束后,又成为交警一家孤军作战的局面,一部分整顿期间隐匿在市区的车辆开始露头,以至于反复整顿,反复回潮,深层次的原因一是受经济利益驱动。人力和机动三轮车售价低廉,从事非法营运活动收入可观,这成为我市相当一部分外来人员和下岗职工主要生活来源,甚至成为养家糊口的一份职业,许多人纷纷仿效,自购车辆投入非法营运。二是存在市场需求。由于目前公共交通线网不够发达,存在许多交通盲点,市民有一些短距离的交通需求,加之外来人口和下岗人员不断增多,就业压力较大,这促使了非正规就业渠道和非法营运市场的产生。三是法律支持不够,管理难度大。对于三轮车的管理,法律没有做出明确的强制手段和措施规定,交警部门只能是扣了放,放了扣,还有一部分车主被扣后,重新购车继续营运,根治难度大。特别是一些残疾人三轮车车主经常聚集闯事,阻扰执法,加之吕福山案的败诉,严重影响了民警执法和积极性和合法性。 (三)停车难、乱停车问题突出

近年来,西安市停车难、乱停车的问题日益严重,这不仅直接扰乱道路交通秩序,而且影响了城市整体形象和我市创卫工作的深入开展,引发这一问题的原因,一方面是机动车辆增长快,停车场建设滞后,停车供需矛盾突出。目前,市区登记的机动车总数达33.34万辆,每年还以20%左右速度递增,市区现有各类停车场757处,可提供流动泊车位不足2万个,平均每百辆机动车拥有停车泊位为4-5个,与全国平均水平8-10个差距还很大,造成大量机动车随意占道停放,特别是一些新建、改建后的道路、慢车道、人行道很快被乱停乱放的机动车占用,尤其是一些大型商业街、住宅区繁华区更是车满为患。

另一方面是停车场经营管理不统一,执法主体不明确。当前,我市停车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