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晚正能量(54)鲁迅:另一面是教育家---文本资料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16 20:12:47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鲁迅:另一面是教育家

鲁迅先生不仅是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而且也是伟大的教育家。但鲁迅研究,更多令人关注的是思想、文学、艺术方面。郭沫若先生说:谁也不能忘记鲁迅同时还是一位卓越的教育家,一位以身作则的伟大的教育家。“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便是作为教育家的鲁迅的自画像

作为教育家的鲁迅先生

鲁迅先生不仅是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而且也是伟大的教育家。但鲁迅研究,更多令人关注的是思想、文学、艺术方面。明确地提出鲁迅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始于1956年鲁迅先生逝世二十周年纪念大会。郭沫若先生在这次大会上说:谁也不能忘记鲁迅同时还是一位卓越的教育家,一位以身作则的伟大的教育家。“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便是作为教育家的鲁迅的自画像。

鲁迅先生来自旧社会,他对旧中国的教育有着深刻的感受。他入过家塾、私塾,又进过“洋学堂”,留过学;读过“四书五经”,也学过“西学”。在日本留学期间,他大量地学习了西方文明,深感全面改造中国旧教育的的迫切性。早在留日期间,鲁迅就与著名的革命党人陶成章等联名给家乡绍兴人民写了一封公开信,对比中日两国情况,痛切地指出我国的教育“空疏陈迂”,强烈呼吁家乡人民冲破障碍,出外留学,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鲁迅认为,要国家强盛,首先要培育人才。因此,他十分重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尽管鲁迅先生在国内和国外所学均非教育专业,但他热爱教育事业,立志改造旧教育、改造国民性。只是他在思想界、文学界的令人眩目的成就掩映了他的教育成就。

1909年6月,鲁迅从日本回国之后,一直从事教育工作,前后近20年。1927年10月定居上海之后,虽然没有再在固定的学校任教,或在教育部门工作,但他仍然关心教育,曾多次到学校演讲,积极参加教育界的各项活动。教育工作,也是鲁迅先生一生中唯一的正式社会职业。

鲁迅先生毕生关注中华民族的生死存亡、荣辱兴衰,但他却几乎很少从国家政体、社会制度等政治层面来探索这一问题。他有着一个近乎固执的观念,即只有最广大的中国人都觉醒了,只有大大小小的阿Q、闰土们都被切切实实地启蒙了,中华民族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才能最终免于被欺凌的命运。而如果没有民智的真正开发,没有群众的真正觉悟,则无论怎样现代的国家政体,无论怎样先进的政治制度,都不过是沙土上的建筑,纸糊的衣冠。开发民智,群众觉醒,鲁迅先生用他的个人实践证明了他的思想,那就是一靠教育,二靠文艺,其中尤以教育为基础。鲁迅先生长时期直接从事教育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教育

问题发表了一系列革新主张和许多精辟的见解。他的教育经验和教育思想,对于我们的教育工作,特别是中小学教育工作至今仍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鲁迅先生的教师生涯

鲁迅先生任教的第一所学校是杭州浙江两级师范学堂(后改名为浙江第一师范学校)。鲁迅先生所教的两门课程,都是他自编讲义。可惜《化学讲义》至今没有找到,而《生理学讲义》现藏中国国家图书馆,长达11万字。

鲁迅先生非常关注当时最先进的科学知识,并在课堂上讲给学生听。讲生理学时,应学生要求,他果断地讲了生殖器与生殖系统。讲之前,他给学生提了一个要求:在讲授过程中“不许笑”。

学生们自始至终遵守这个条件,讲课效果很好。他认为,讲这些知识,“不许笑”是个重要条件。因为讲课老师态度是严肃的,课程知识是严肃的,如果有人笑,严肃的空气就被破坏了。

鲁迅先生在浙江两级师范学堂工作了一年,1910年暑假他回到绍兴,应绍兴府中学堂(简称府中)之聘,任教“天物之学”。天物之学,即生物学,包括动物学、植物学与生理卫生等。

鲁迅先生讲授生理卫生,理论联系实际,深入浅出,使学生易于心领神会。几十年过去了,当年的学生还记得他讲课的内容。有一次,鲁迅先生上生理卫生课,讲到口腔。他除了讲口腔的构造之外,特地在黑板上写了“细嚼慢咽———狼吞虎咽”八个大字。他说:古人讲病从口入,就是说吃东西要当心,要有技术。口腔是吃东西的第一关,吃饭要细嚼慢咽。所谓“细嚼”,是要善于利用牙齿。人共有牙齿32个,分门牙、犬牙、臼牙三种。门牙扁而宽,正如刀,利于切断;犬牙尖锐,正如叉,利于吃肉;至于臼牙,宽厚而上面凹陷,正如一具磨或掏臼,利于把饭或馒头等物捣成浆状。三者分工合作,对食物进行物理的加工。所谓“慢咽”,就是食物进口后,须有一定的时间进行加工,不可急于咽下。“狼吞虎咽”正与“细嚼慢咽”相反,容易引起消化不良,导致胃病,因为我们平常以米或面粉为主食,这些食物进口后,除用齿嚼碎的物理作用外,还有口中的唾液,内含淀粉消化酶,和米麦的淀粉质拌和后,还能使淀粉转化为糖,入胃易于消化。人吃饭时愈细嚼愈觉得其味变甜,就是淀粉转化为糖的证明。鲁迅先生这样的讲解,让学生既接受了知识,又懂得了生活,学生们印象非常深刻。

鲁迅先生除了重视课堂教学之外,还非常重视引导学生接触校外实际,了解社会。1910年6月南京举办了一次全国性的“南洋劝业会”,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具有现代意义的博览会,也是一场规模空前、展品丰富的博览会,展览设有教育、工艺、器械、卫生、武备(即军事)、农业等分馆。鲁迅得知这一信息后,立即与学校领导教师商量,力主带全校学生去开阔视野,增长知识,进行热爱祖国、热爱科学的思想教育。

鲁迅在府中一年时间,带领学生们游览了许多名胜古迹:兰亭、快阁、柯桥、七星岩、大禹陵、东湖……鲁迅每到一处,总要给学生说明古迹的来历及其名人的轶事,让学生了解历史、关心社会、思考人生。这种以社会生活和大自然为教育对象的教育思想与教育实践,在当时死读书的传统教育中,无疑是非常科学、非常进步也非常贴近学生实际的。

鲁迅1911年7月辞去绍兴府中学堂的教职。不久,辛亥革命爆发。绍兴府中学堂一时无人负责。因为鲁迅在府中学生心目中的崇高声望,学生坚请鲁迅回校主持校务。鲁迅推辞不掉,便又回校主持了一段时间的校务。11月份,鲁迅应刚刚成立的绍兴军政分府的邀请,出任山会初级师范学堂(后改名为绍兴师范学校)校长。

过去的校长如同官僚,到校时也坐办公室,不了解下情。鲁迅与他们不同,他经常深入教室课堂、操场、食堂、学生宿舍,了解情况,处理问题。有教师临时请假,鲁迅就亲自去

为他们代课。博学的鲁迅讲课简明扼要,通俗易懂,学生反映非常好,他们甚至希望课任教师请假时间再长一些。

鲁迅先生关注学生夜自修情况,关心学生身体健康,还亲自做学生思想教育工作。有一次,鲁迅发现有几个学生连续违反校规,夜间私自外出。他把这几个学生叫到办公室谈心,他说:你们都是师范生,将来要去做教师,要做学生的榜样。如果学校开除了你们,你们的名誉要受到影响,再说你们马上就要毕业了,此时开除实在可惜。这几个学生为鲁迅的诚恳态度所感动,都老老实实地讲出他们到亲戚家打牌的事,并表示悔过,以后决不再犯。鲁迅说:只要你们能改,这次可以不处分你们,但你们回去要把这次犯的错误记一篇日记。学生都心服口服回去照办了。

鲁迅先生在师范学校时间很短,只有几个月,但在此期间他工作兢兢业业,对教师、学生关怀备至,因而受到师生们的爱戴与尊敬。大家一致认为他是创办学校以来责任心最强的一任校长。

鲁迅先生的“教育部岁月”

1912年3月鲁迅先生应蔡元培之邀,出任孙中山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部员。从此鲁迅离开了家乡绍兴,也离开了他曾经服务过的家乡教育事业。从南京到北京,从1912年3月直至1926年8月,从32岁到46岁,鲁迅一直在民国政府教育部工作。鲁迅这12年服务教育部的经历,历来少为研究者关注,正如曹聚仁在《鲁迅评传》中所言:“他在教育部的工作,外人知道的很少,只有他的知友许寿裳提到他的‘提倡美育’……”

在鲁迅的教育思想中,美育思想占有重要的地位。鲁迅十分重视文学艺术的教育作用,他主张开发民智,唤醒民众,改造国民性,一靠教育,二靠文艺,这也是当年他在日本毅然弃医从文、“治文学和美术”的一个重要原因。民国新建,全国教师队伍明显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为应对师资紧缺问题,教育部在进驻北京不久便着手筹办师资培训班。蔡元培积极主张在学校中推行美育,“以美育代宗教”。因为美感是普遍性的,可以破人我彼此的偏见;美感是超越性的,可以破生死利害的顾忌,在教育上应特别注重。既提倡美育,自然不应离弃最具直观美感的美术,而美术教师紧缺在当时尤为突出,鲁迅良好的综合素质以及特禀的美术天赋,使得他用自己的实力积极响应了蔡元培的号召:举办全国美术讲习会。 这次讲习会,鲁迅不仅积极筹备会务,还亲自给讲习会主讲《美术略论》。从1912年6月21日起,每周一次,直至7月17日,共授课5次。鲁迅非常重视这次讲课,每天都在日记里认真记下讲课情况。其时正值全国临时教育会议召开,蔡元培也正要求辞去部长一职,教育部可谓人事动荡、人心惶惶,而前来听课的学员也有一些不够认真,常常请假或迟到早退,但鲁迅出于对美术教育的重视,坚持认真备课,认真讲课,他的讲课深入浅出,要言不烦,恰到好处。特别具有戏剧性的是7月17日的最后一次课:9点整,鲁迅走上美术讲习会的讲台,可会场里只坐了一个人。讲还是不讲?好比一场战斗,独自临敌,背后却只有一个人帮忙撑着帅旗,战还是不战?“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孟子的教诲令鲁迅胆壮神旺,他还是准时开讲了,他认为这是他的岗位,这是他的使命。民国初创,百废待兴,政局动荡,世事复杂,但他要发出自己的声音,以此证明教育是神圣的,新民国需要新国民,新国民需要新教育。台下尽管只有一个人,可鲁迅还是当成学员全勤一样,声音洪亮,伴以有力的手势,不知不觉,会场上坐满了10人,鲁迅以坚持与勇气赢得了尊重。

举办完全国美术讲习会后不久,1912年的9月份,鲁迅即着手筹备举办全国儿童艺术展览会。“儿童艺术展览会之设,意在汇集儿童制作,藉觇(借以了解)其心意之趋向,智力发展之程度,以资比较而图改良”,举办这次展览会,体现了鲁迅提出的美育思想。什么是儿童艺术品?当时各省甚至还有人不知道到底要送什么来参加展览。鲁迅便多次起草相关通令文件,认真仔细向各省明确要求。

画家刘海粟当年还只是江苏常州的一位小学生,他对画画兴趣尤浓,但他父亲却强烈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