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纤通信系统的仿真分析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7 10:11:14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参考文献

[1] 赵梓森.光纤通信工程[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1998 [2] 李玉全,朱勇,王平江.光通信原理与技术.科学出版社 [3] 沿凤平,裴丽,宁提纲.光纤通信系统.科学出版社

[4] Agrawal G P. Nonliner fiber oprics [M].Boston: Academic Press Inc,

1989.212-218

[5] 贾维国,杨性愉.非线性双折射色散光纤中极化调制不稳定性分析[J].光子学

报,2002(6):943-946.

[6] 杨淑雯.全光光纤通信网.科学出版社.2004年1月 [7] 顾生华.光纤通信技术.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5年1月

[8] 廖延彪 中国光纤传感技术发展的概况[期刊论文] -激光与红外1996(4) [9] Brambani L A, Friebele E J.Radiation effects in polarization—maintaining fibe

rs.SP正 。1988.992:43—49

Skumik B J,Greenwell R A.Radiation behavior of pure sifica core optical fibers[C].SPIE1998 9924~35

[10] 陈根祥.光波技术基础[M]京:中国铁道出版社, 2O00.4-8

[11] Alexander L Tomashuk,Vladimir A Bogatyrjov,Evgueny M Oianov,et

a1.Hermetically coated H2-containing radiation—resistant optical fibersfC1.SP正,20o2,4547: 69~73

[12] Tomashuk A 1,Golant K M,Dianov E M,et a1. Radiation—induced absorption

and iuminescence in specially hardened large-core silica optical fibers[J].Il三EE Transactions on Nuclear Science,2O00,47(3):693 698 [13] 赵梓森.光纤通信的回顾与展望,《光通信研究》2003.

[14] 纪越峰.光纤通信技术的发展战略与实施策略,铁道通信信号,2003.

31

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29010103058 专业班级 通信09C班 光纤通信系统的仿真分析 何志红 职称 副教授 所在单位 电子信息学电话 137907029院 13 课题类型 □工程设计、产品开发;□理论性研究、调研报告、案例分析;□软件开发;□应用(实验);√其他 课题来源 □科研;□社会生产实践;□实验;√其他 毕业设计(论文)时间 2012 年 10月20 日至 2013 年 4月 30日 阶段工作进度安排: 2012年10月20日——2012年12月26日 选择课题,进行资料查阅 2012年12月26日——2013年03月26日 进行课题的具体设计及形成论文初稿 2013年03月26日——2013年04月26日 最后修改论文并打印,准备答辩 设计(论文)的主要内容和要求: 一.全面深入理解什么是光纤通信系统。 二.深入理解光纤通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原理。 三.利用仿真软件(如MATLAB或OPNET等)对光纤通信系统进行仿真分析。 五.在毕业设计过程按照正常计划进度进行,按指导老师要求定期汇报毕业设计的进度。 六.保留设计图表、文档、软件、硬件等原始资料与实物。 七.积极认真完成毕业设计,按要求在预定日期前以标准格式文档向指导老师提交毕业论文。 推荐参考文献: [1] 赵梓森.光纤通信工程[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1998 [2] 李玉全,朱勇,王平江.光通信原理与技术.科学出版社 [3] 沿凤平,裴丽,宁提纲.光纤通信系统.科学出版社 [4] Agrawal G P. Nonliner fiber oprics [M].Boston: Academic Press Inc,1989.212-218 [5] 贾维国,杨性愉.非线性双折射色散光纤中极化调制不稳定性分析[J].光子学报,2002(6):943-946. [6] 杨淑雯.全光光纤通信网.科学出版社.2004年1月 [7] 顾生华.光纤通信技术.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5年1月 [8] 廖延彪 中国光纤传感技术发展的概况[期刊论文] -激光与红外1996(4) [9] Brambani L A, Friebele E J.Radiation effects in polarization—maintaining fibe rs.SP正 。1988.992:43—49 [10] Skumik B J,Greenwell R A.Radiation behavior of pure sifica core optical fibers[C].SPIE1998 9924~35 [11] 陈根祥.光波技术基础[M]京:中国铁道出版社, 2O00.4-8 [12] Alexander L Tomashuk,Vladimir A Bogatyrjov,Evgueny M Oianov, et a1. Hermetically coated H2-containing 32

学生姓名 题目名称 指导教师 陈百慧 学号

radiation—resistant optical fibersfC1.SP正,20o2,4547: 69~73 [13] Tomashuk A 1,Golant K M,Dianov E M,et a1. Radiation—induced absorption and iuminescence in specially hardened large-core silica optical fibers[J].Il三EE Transactions on Nuclear Science,2O00,47(3):693 698 [14] 赵梓森.光纤通信的回顾与展望,《光通信研究》2003. [15] 纪越峰.光纤通信技术的发展战略与实施策略,铁道通信信号,2003.

指导教师签名: 年 月 日 毕业设计(论文)专家组意见: □同意下达任务书 □不同意下达任务书 负责人签名: 年 月 日 注:阶段工作包括查阅文献、调研、撰写开题报告、实验或设计、撰写毕业设计(论文)或设计说明书、定稿及答辩等。

33

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毕业设计(论文)成绩评定表

评语: 指导教师: 年 月 日 评语: 评阅教师: 年 月 日 评语: 设计(撰写)过程 成绩 论文评阅 成绩 论文答辩 成绩 答辩组长: 年 月 日 34

总分 审核人: 年 月 日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