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校企双主体合作办学模式分析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18 15:51:22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职业教育校企双主体合作办学模式分析

我国的职业教育经历了几次改革之后,职业院校已经非常注重校企合作这项工作,实施了多种有效的校企合作模式。有的学校在企业建立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有计划地安排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在企业师傅的指导下,帮助学生适应课堂到岗位的转换;有的学校将企业引入到校内,共建实训基地,学生的实训课程由企业师傅讲授和指导在校内完成;有的学校与企业签订战略合作伙伴协议,共同搞产品的研发、人才的培养,促进成果转化。但是,经过多年实践之后,学校和企业之间仍有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企业的生产工作时间是分阶段的,有时业务量大且种类多,有时业务量小且种类单一,而且合作的企业也可能每年有变化,学校要想完全适应企业,就需要在教学安排上进行很多调整,有时会影响到师生的积极性,导致对此产生抵触情绪。尤其是原来的排课方式会受到很大冲击,使得教学管理部门工作难度加大,教师的课表更加复杂化。第二,学校办学的目标是为社会和行业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服务区域经济建设,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看重的是长期的社会效益;而企业参与办学的目标是以较低的成本生产出较多数量的产品,降低用人成本,在收回投资的同时还要有较好的短期经济回报。[1]第三,企业在办学方面的投入不一

定能有较好的产出。企业投资建设的实训室,希望学校多安排实训学生以充分利用,但学校要考虑学生整体的教学任务情况酌情安排;在进行有产品或者业绩的实训时,企业希望学生进行较为单一的实践活动,以提高效率,减少错误的发生,而学校希望学生全面锻炼技能、积累正反经验,将学到的技能和知识更多地进行应用。同时,学生在毕业后可能很快跳槽到其他企业就业,这让一些企业觉得是“为他人做嫁衣裳”,降低了参与办学的热情。第四,学校是教育教学活动的第一实施主体,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教学任务的落实、教材的选择、对学生成绩的评价等方面居于主导地位;企业在教学过程中更多的是配合学校的教学安排,而到了顶岗实习环节时,学生在技能、知识、素质方面会暴露出诸多问题,这时,企业就会觉得在教学过程中没有贯彻好企业的培养理念,导致人才质量不完全符合企业的要求,从而对这种合作模式的有效性产生质疑。

尽管在双主体合作办学过程中,校企双方会因很多细节问题面临挑战,但实际上,可以通过寻求双方利益的关联性和平衡点来从根本上减少或者避免矛盾的发生。第一,企业通过与学校合作,可以较低的培训成本选拔并培养本企业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在家长、学生都认可的情况下,提前获取优质的人才资源;学校通过与企业合作,举办订单班等,可有效地提升学校的社会形象,促进招生,提高知名度。第二,

学校利用企业在资金、设备等方面的投入,可以有效地改善实习实训条件,并将企业实际工作情境引入到课堂教学中,增强学生的职业体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掌握熟练技能的信心;企业利用学校的场地和条件,既可以培养在校生,又可以为企业自身或者其他企业培训员工,从而产生额外的收益。第三,企业员工在校内实训室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可以同时完成一些生产任务,既给学生提供了实战的机会,又能创造一定的经济价值;学校与企业合作过程中,教师可以向企业员工学习,了解最新的行业动态,熟悉最新的生产和工作流程,同时,可以与企业员工一起研发新产品或者对原有产品进行改良,提高技术服务的能力,为校企双方创造价值。第四,学校引进企业的实际生产、工作情境,引进行业技能标准,可以使学生学习目标更明确,在“做”中“学”,并以企业标准作为衡量技能水平的依据,更易为企业为接受;企业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生产、工作流程进一步改良,提升标准化、规范化程度,提高工作效率,同时将企业文化渗透到日常教学中,培养学生对企业的认同感,提升学生的职业素质,也就是为企业培养了优秀的员工。第五,企业希望与学校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既可以减少一些资金、人力、物力的投入,提高回报率,又可以从战略高度优化企业人才的储备和选拔,而且在合作办学的过程中,不断向学生输出企业文化,培养共同的价值观,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