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广东省中考化学试卷及解析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16 9:14:00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5.(2分)(2017?广东)黄蜂的毒液呈碱性,若被黄蜂蛰了,涂抹下列物质可缓解疼痛的是( ) A.食盐水(pH≈7) ≈3)

【分析】黄蜂毒液呈碱性,人若被蜜蜂蛰了,可以依据中和反应的原理,涂抹显酸性的物质,据此结合常见物质的酸碱性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黄蜂毒液呈碱性,人若被蜜蜂蛰了,可以涂抹显酸性的物质. A、食盐水显中性,不能用于治疗黄蜂蛰伤,故选项错误. B、牙膏显碱性,不可以用于治疗黄蜂蛰伤,故选项错误. C、肥皂水显碱性,不可以用于治疗黄蜂蛰伤,故选项错误. D、米醋显酸性,能用于治疗黄蜂蛰伤,故选项正确. 故选:D.

6.(2分)(2017?广东)下列化学用语书写正确的是( ) A.三个二氧化硫分子:2SO3 C.Co元素的化合价:Na

B.两个氧分子:2O

B.牙膏(pH≈9) C.肥皂(pH≈10) D.米醋(pH

O2 D.一个铝离子:Al+3

【分析】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

【解答】解:A、三个二氧化硫分子可表示为:3SO2;故选项错误;

B、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所以两个氧分子可表示为:2O2;故选项错误;

C、元素化合价的表示方法:确定出化合物中所要标出的元素的化合价,然后在其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所以NaCoO2中Co元素的化合价,故可表示为:Na

O2;故选项正确;

D、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故一个铝离子可

第11页(8页)

表示为:Al3+;故选项错误; 故选C

7.(2分)(2017?广东)如图的实验设计不能实现其对应实验目的是( )

A.

测定空气中O2含量 B. 检验氢气的纯度

C.

探究燃烧的条件 D.

证明密度:CO2>空气

【分析】A、所选除氧剂要具备以下特征:本身能够在空气中燃烧;本身的状态为非气体;生成的物质为非气态.

B、根据检验氢气纯度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薄铜片上的白磷和红磷、水中的白磷的燃烧情况,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下层的蜡烛先熄灭,上层的蜡烛后熄灭,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或者一氧化碳气体甚至是两者的混合气体,虽除去氧气,而增加了新的气体,不能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

第12页(8页)

含量,故选项实验设计不能实现其对应实验目的.

B、检验氢气纯度的方法:用排水法收集一试管氢气,用拇指堵住试管口,管口向下移近酒精灯火焰,松开拇指点火,如果听到尖锐的爆鸣声,表明氢气不纯,需要再收集,再检验,直到听到很小的响声,才表明氢气已经纯净,故选项实验设计能实现其对应实验目的.

C、铜片的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水中的白磷不能燃烧,薄铜片上的白磷能与氧气接触,温度能达到着火点,水中的白磷不能与氧气接触,红磷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可得出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且温度达到着火点,故选项实验设计能实现其对应实验目的.

D、下层的蜡烛先熄灭,上层的蜡烛后熄灭,说明了CO2密度比空气的大,故选项实验设计能实现其对应实验目的. 故选:A.

8.(2分)(2017?广东)有机锗具有抗肿瘤活性,锗元素的部分信息见图,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x=2 B.锗原子的电子数为32 C.人体中锗是常量元素

D.锗原子的中子数为41

【分析】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由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可知,第一层排满应排2个电子,所以x=2,故选项说法正确.

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为32,表示原子序数为32;根据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该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为32,故选项说法正确

第13页(8页)

C、由锗元素的部分信息图,无法获取锗元素在人体中的含量,故选项说法错误. D、根据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可知,锗原子的中子数为:73﹣32=41,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9.(2分)(2017?广东)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选用的试剂与方法正确的是( ) A.CO(水蒸气):通过浓硫酸洗气 B.CO2(HCl):通过饱和NaHCO3溶液洗气

C.NaCl固体(沙子):溶于水、过滤、洗涤、干燥 D.铁粉(锌粉):加入稀H2SO4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

【分析】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解答】解:A、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且不与一氧化碳反应,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B、HCl能与饱和NaHCO3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应再进行干燥,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C、氯化钠易溶于水,沙子难溶于水,可采取加水溶解、过滤、蒸发的方法进行分离除杂,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D、锌粉和铁粉均能与稀H2SO4溶液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故选:A.

10.(2分)(2017?广东)如图为四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第14页(8页)

A.当温度为10℃时,物质溶解度关系为①>③>②>④

B.若NH4H2PO4中混有少量NaCl杂质,可在较高温度配成饱和溶液,再降温结晶

C.在10℃时把NH4H2PO4和Ce2(SO4)3的饱和溶液升温到30℃,有晶体析出的是Ce2(SO4)3

D.22℃时(NH4)2HPO4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约为70%

【分析】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 【解答】解:A、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当温度为10℃时,物质溶解度关系为①>③>②>④,故A正确;

B、磷酸二氢铵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所以NH4H2PO4中混有少量NaCl杂质,可在较高温度配成饱和溶液,再降温结晶,故B正确;

C、Ce2(SO4)3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所以在10℃时把NH4H2PO4和Ce2(SO4)3的饱和溶液升温到30℃,有晶体析出的是Ce2(SO4)3,故C正确; D、22℃时,磷酸氢二铵的溶解度是70g,所以(NH4)2HPO4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约为:故选:D.

第15页(8页)

×100%=41.2%,故D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