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开题报告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11 7:20:55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开题报告

海口市灵山中学信息技术组课题

一、课题研究背景

教育部在《关于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中指出:“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要求广大教师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并把信息技术教育融合 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各地要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实现多媒体教学进入每一间教室,积极探索信息技术教育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促进中小学教学方式的根本性变革。”教育能否经受和应对信息时代的冲击和挑战,正是我们这一代教育工作者要面对和回答的时代命题。而运用信息技术教学具有“多信息、高密度、快节奏、大容量”的特点,其所提供的数字化学习环境,表征着一种非常有前途的个性化教育组织形式,可以超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教学变得灵活、多变和有效。而目前,我们农村中学教师对信息技术、网络教育尚不熟悉,利用网络实施教育教学尚有距离,尤其是建立“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新模式和新方法”还有待起步,基于此,我们提出了本课题的研究。处在教育第一线的我们,必须加强对现代化教育技术前沿问题的研究,努力探究如何运用信息技术,尤其是在课堂上将基于信息技术条件下的多媒体、计算机网络与学科课程整合,创新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积极性, 使课堂教学活动多样化、趣味化、生动活泼、轻松愉快,提高教学效率。

二、本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及研究价值 (一)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

1、信息技术环境:信息技术环境是借助现代科学技术 ,特别是多媒体技术所创设的人--机、人--人互动系统。信息技术环境已成为整个校园与课堂环境中最具震撼力、最具魅力的一部分 ,甚至有人称之为\教学\、\数字教学\。信息技术正在构造一个网络化、数字化和智能化有机结合的教育环境,一座新的、无限开放的平台将在这个环境中架起,所有的教育资源将得到沟通,新的教育教学

规律将要在这个平台上产生并得以运行。信息技术环境无疑会给课堂教学带来潜移默化的深刻变化。

2、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是教学过程中诸要素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组织结构和操作程序。教学方法是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方法,它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获得身心发展而共同活动的方法。

3、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是将信息技术与教学融为一体,使师生信息意识的形成、信息技能的训练、信息素养的提高,自然而然地融到教育教学之中,以促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使师生均得到可持续的全面发展。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目前,国内外总结出的信息技术应用于学科教学的教学模式多见于以下三种:

1、基于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用于课堂教学的“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模式; 2、基于互联网的“网络教学”模式;

3、基于计算机仿真技术的“虚拟现实教学”模式。

以上三种教学模式是对以往信息技术应用于各学科教学中的教学实践的概括,也是对相关理论的具体化。从中我们可以发现:“多媒体辅助教学模式”下的教学,教师控制教学全过程,占主导地位,教学设计注重系统设计,但教学流于程序化;它注重课件在教学中的作用,学生的主体地位并没有确立起来;“虚拟现实教学”模式更多的应用于未来教育及培训领域,而“网络教学”模式不仅可以提高信息传播与利用率,而且学生可以实现自主学习,同时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可以平等地通过“协商”进行学习,但教师对学生的学习缺乏有效地指导与调控。

不难看出,许多课题组正在涉足在这一领域但并未有创新性的研究,对于我们的研究既是挑战又是机遇。国内外研究成果为我们进一步探讨信息技术环境下创新的教学模式提供了有益的参考,使我们进一步明确了研究与突破的方向。

为此,我们提出了“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课题。试图探索教育技术环境下,营造以学生为中心的、信息化的学习环境,建立平等、

和谐的师生关系,使信息技术成为学生进行学科学习的工具,成为终身学习与交流的工具。通过实践探索与理论研究,创新各学科的教学模式,获得成功值得推广的经验。

(三)选题意义

探索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和课程内容、课程资源以及课程实施等融合为一体,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新型的教学创新模式和方法。有利于发展学生主体性、创造性,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信息素养,促进教育现代化,提高国民素质,推进我国现代化建设。

理论意义:

构建信息技术环境下创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丰富和发展富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教学论。

实践意义:

1、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让信息技术为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新型人才发挥应有的作用。

2、全面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促进教师教育思想的不断更新,不断提高教师个人素质与教学能力。

3、为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科研水平、办学效益与办学水平开辟新的途径,寻求学校发展的新路子。

(四)研究价值

积极推进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广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为中小学课程、教材、教学改革服务,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是面向21世纪国际竞争, 提高全民素质,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型人才的一项重要措施。对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研究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需要。

1、通过课题的研究和教学实践,总结出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并提高师生的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水平,高质量地实施新课程,全面提高新课程的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