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自评报告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3 12:14:08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够完善,开设实践实训课程的力度与能力不足,学生实践教学平台建设仍有待进一步完善,现有设备也没有充分发挥设备的利用率。开放性实践教学项目较少,大型图文设计设备利用率低且社会服务少,跨学院共用实践教学平台项目无,实习基地的规模较小,不能实现跟班实习。

7.教学管理人员业务能力还不够强,队伍不够稳定,流动性强,影响了教学管理工

作。由于教学管理人员工作任务重、压力大,很难吸引有管理经验的教师从事基层一线的教学管理工作,教学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管理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教学督导力量还不够强大。缺乏专业性教学经验丰富、师德威望和督导水平高的督导组成员。督导机构建设还不是不是太健全。评教模式单一,学生对评教的价值感受不深,认识不足。评教的科学性、公正性和可操作性有待进一步提高。评教机制有待于进一步完善。通过教务管理系统开展的学生评教工作,有时候不能完全客观反映某些教师的实际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学生考勤不够严格,学生迟到旷课现象比较普遍,补考环节不够严格,对学生的作业监控不力,抄袭现象比较普遍,对学生知识掌握程度估计不足,有些课程考试成绩偏低,不及格率高,违纪作弊行为依然存在,有些课程平时成绩构成不够严谨。 七、整改措施

根据评价指标有关要求,我院针对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在教学评价自查过程中,发现的一些问题,进行逐一分析,拟在如下方面进行改进:

1.加大课程和教材建设力度,要把任务分解到人,责任到人,并配套一些激励或奖励政策,确保课程和教材建设规划完成。根据目前自编教材力量不足的情况,在以后的教学管理过程中,制定鼓励教师编写教材的制度,并对自编写教材给予经费投入和奖励政策,以适应本专业知识更新的速度。

2.艺术学院建设专业的图书阅览室既能方便学生借阅,又能保证图书质量适应现在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学需要,引导学生利用现代电子设备进行图书资料的查阅以补充专业图书资料的不足。

3.对于师资队伍建设我们依据有关精神和学校政策要求,必须加快师资队伍建设步

伐,加强对外宣传和人才吸引工作,加快加大人才引进的速度和力度,缩短本校人才培养的时间,引进高水平的人才,使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专任教师数量、质量尽快达到理想标准,以保证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和质量提高。同时在学院层面制定相关政策,鼓励教师进修继续攻读博士学位,鼓励教师积极参加职称评定。

4.围绕学校与专业人才培养的定位,在遵循高等教育规律和人才培养规律的基础上,继续深化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人才培养计划的改革,合理配置基础模块、创新能力培养模块、学科基础模块、专业模块,丰富第二课堂资源,精心设计课程体系、课程大纲、教学方法。开展以核心课程为引领的课程群课程建设和特色课程为主的专业方向课程群的课程建设;建设一批精品课程,编写一批适应本校学生特点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材,从而整合一套符合我校视觉传达专业特色的实践性强的高质量教材。

5.为了突出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特色,下一步的师资队伍建设工作主要有三个方向,一是增强师资团队的创作实践能力,提高双师型教师的比例,有计划的外派教师到专业实践能力强的院校访学,有计划地拓宽与设计企业的交流。二是提高师资队伍学缘比例,通过引入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毕业的高层次人才,三是提高师资队伍的现代教育技术能力。

6.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计划今后逐年扩大实践教学平台建设力度,增加开放的实验室数量,增长开放时间,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随时进入实验室进行实践创作,参与教师的科研活动,充分发挥实践教学平台的资源优势,科学充分利用实践教学平台资源为本专业学生快速掌握实践创作技能、创作能力服务,充分发挥实践教学平台对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作用。建立多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开展多渠道的大学生创新实践活动,使部分学生有机会参与教师的创作项目,大学生科研创新项目,学生获取的教育资源更广、更好、更有特色,受到的训练更加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从而提升其创新能力。加大开放性实践教学项目要向学生公布且大力宣传,鼓励引导更多的学生参加,加强和企业院所联系,提供较多的社会服务,提高大型仪器设备利用率,克服困难和张家口地区外的大型企业联系,建设一些规模大的实习基地。

7.提升教学管理人员素质。将德才兼备的人员充实到各级教学管理岗位,建立稳定、精干、高效的教学管理队伍。从职称评聘、职务晋升、待遇落实、发展机遇等方面进一步完善激励机制,提高管理人员工作积极性。进一步加强教学管理人员培训的制度、机制建设,为教学管理人员培训和交流创造机会。鼓励学习先进管理经验和科学管理思想,促进其朝着教学管理专业化方向发展。加强院级督导组的建设,督导制度常态化、规范化、对督导组成员进行绩效评估。抓紧完善、细化有关专业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加强两级教学质量绩效考评,确保质量监控执行到位。完善学生评教,注重同行评教和领导评教,强化教学督导;调动教学管理与改革的积极性,实现科学的教学管理。督促我们的教师要为人师表,多和学生交流,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的新情况要及时调整教学手段和方法,多开学生座谈会,对经常不上课的同学要重点跟踪督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