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为园林景观取名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3 16:55:39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如何为园林景观取名

作者:高雨薇

来源:《绿色中国·B》2015年第05期

对园林设计者来说,设计一处优秀的景观不难,为作品取一个贴切的名字则不那么容易。对游赏者来说,一个揭示景观特色的名字可以作为切入点,引领其停顿、思索,体会意境。 搜索“园林景观取名”,看到的大多是“园林取名汇总”、“园林取名必看”等信息,这些信息无一例外都是把中国古典园林各种景观的名字简单地收集在一起,分析内容极少。因此,我将自己在读《红楼梦》大观园时的一些心得记录下来,希望能够为园林设计者给景观命名提供参考思路。

暗示园林景观的观景方式

在《红楼梦》中,嘉萌堂、凸碧山庄、凹晶溪馆为一组祭月赏月的建筑群,是大观园中偏于素净的景区。

其中,嘉萌堂位于山角之下,“焚着斗香,秉着风烛”,是“祭月”的场所。贾府众人中秋赏月在此小憩,贾母八十大寿曾在此上香。

凸碧山庄位于山脊之上,用于登高赏月。《红楼梦》中关于凸碧山庄的描述为:“赏月在山上最好,因命在那山脊上的大厅上去……从下逶迤而上,不过百馀步,至山之峰脊上,便是这座敞厅。因在山之高脊,故名曰凸碧山庄。”(第七十五回“开夜宴异兆发悲音,赏中秋新词得佳谶”)现有研究多由此认为凸碧山庄位于嘉萌堂后面的山上,作为全园中轴线的末点。这符合中国古典园林的设计原则——在中轴线的终点以山结束,并在山上中轴线的末端建亭。 作为凸碧山庄的退步和对景建筑,凹晶溪馆隐匿在凸碧山庄所在山之山怀的近水低洼处,前有皓月清波,是临水赏月之所。“天上一轮皓月,池中一轮水月,上下争辉,如置身于晶宫鲛室之内。微风一过,粼粼然池面皱碧铺纹,真令人神清气净。”凹晶溪馆虽不如在山上看的真,却妙在能同时欣赏到天上人间两轮明月,与山上的凸碧山庄一上一下,一高一低,分享着月色之美。史湘云和林黛玉中秋联句就是在这里。且有“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诗魂”这样的好句对出(第七十六回“凸碧堂品笛感凄清,凹晶馆联诗悲寂寞”)。

凸碧、凹晶这两处新颖别致又不落俗套的题点体现了景点名称与观景方式的关系。关于“凹”与“凸”,《红楼梦》有这样一段对话:“这山之高处,就叫凸碧;山之低洼近水处,就叫作凹晶……可知这两处一上一下,一明一暗,一高一矮,一山一水,竟是特因玩月而设此处。有爱那山高月小的,便往这里来;有爱那皓月清波的,便往那里去……”(第七十六回黛玉、湘云二人中秋夜联诗)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这段对话非常重要,不仅解释了“凹晶”、“凸碧”命名的缘由,还点出了“凸”、“凹”所代表的观景(赏月)方式的不同——仰视的、远距离的山上月和俯视的、近距离的水中月。 凹晶溪馆与凸碧山庄都以月景为主题。单看景点本身其实非常平淡,“房宇不多,且又矮小”。这处所似乎淡雅得只宜赏月,景观设计来说也比较简单,甚至可以说是简陋。其特别之处是引入了自然界的元素——月亮。这样一来,从月亮初现,到缓缓上升,再到明月当空、下降,观赏者从时间的变化中获得空间进程的流动美,其中隐藏着一种心理期待。而月有阴晴圆缺,在一年当中的不同时间段来这里赏月,所得之景是不同的,这使得景观中的元素有了形态上的变化。再有,这里充分运用了自然光,把月光作为景观背景烘托式的补充,似给景观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且用低矮、朴素、不起眼来陪衬月亮,不喧宾夺主,才能够突显出主要元素的精彩。

以上原因都使得凹晶溪馆和凸碧山庄这两处景观新颖别致,也给园林设计者以启发——把自然界的元素融入到园林景观中。由此,设计师还可以拓展至其它要素,诸如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叶片上汇集的露珠,月光、日光下的光影变化等等。运用自然的光线、通过时间、四季的变化来设计景观,这样的景观才有变化、才能给游赏者以心理期待。

另外,关于凸碧山庄植物的选择也有学问。从第七十六回得知,凸碧山庄特为赏月而建,山之峰脊上是开阔的敞厅,周围种有桂花。为什么选择种桂花呢?我们知道,凸碧山庄和凹晶溪馆都为赏月而建,平时较少人来往,因此才会“石上苔滑”且“只有两个婆子上夜”。而桂花花期在秋季,尤其是仲秋时节,丛桂怒放,清可绝尘,浓能远溢。若在夜静轮圆之际,把酒赏桂,那才更令人神清气爽。第七十六回就有这样一段描述:“只听那壁厢桂花树下,呜呜咽咽,悠悠扬扬,吹出笛声来。趁着这明月清风,天空地静,真令人烦心顿解,万虑齐除……大家都肃然危坐,默默相赏……”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凹晶溪馆与凸碧山庄在最初建造之时就已经预先安排好了观景方式,对于观景的地点、时间都做了统一设计,这样细致的考虑通过新雅的题点暗示给游赏者,由此才成就了大观园中又一处经典的景观。 说明景观的建造目的

大观园是特为元妃省亲而建的,其匾额楹联直接体现这种“功用性”。大观园的宫殿式建筑包括体仁沐德厅、省亲别墅石牌坊、大观楼。其中,大观楼为正楼,是元春省亲时亲属行觐见礼的场所。东边有飞楼“缀锦阁”,西边有斜楼“含芳阁”。这些建筑气势宏伟,既有皇家之富丽,又有仙境之脱俗。其匾额楹联的主要目的是颂圣,属于应制类匾联。在《红楼梦》中,这样的景观有以下三处。 1.体仁沐德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这是贾元春省亲时下轿小憩处,也是她入大观园见到的第一个匾灯。原著描写如下:“只见院内各色花灯烂灼,皆系纱绫扎成,精致非常。上面有一匾灯,写着‘体仁沐德’四字。元春入室,更衣毕复出,上舆进园。”(第十七至十八回,237页)

体,领会;沐,受恩泽;仁是儒家最高的道德标准,可当仁爱看;德在此为恩德。仁是从执行政策的角度上考虑的,德是从执政者的品行上考虑的。”仁德常常合用,如《淮南子·缪称训》:“善之由我,与其由人,若仁德盛者也。”《后汉书·鲁恭传》:“进柔良,退贪残,奉时令。所以助仁德,顺昊天,致和气、利黎民者也。” 唐韩愈《论孔戣致仕状》:“此诚陛下仁德之至。”

作为娘娘省亲用的大观园,体仁沐德匾额表达了贾府众人对元妃的尊重,更是整个贾府对皇室的“仰视”态度与感激之情——园中的香烟缭绕,花彩缤纷,这灯光相映、细乐声喧的太平气象,都要归功于皇帝的仁德呀! 2.省亲别墅

省亲别墅为正殿前石牌坊上的匾额,正殿后面是大观楼及东西配楼。省亲别墅是大观园主景,是元妃省亲活动的主要场所。整个院落充满了皇家园林金碧辉煌、雍容华贵的气派。 《红楼梦》原著中有两次具体描写。第一次是第十七回“大观园试才题对额”:“行不多远,则见崇阁巍峨,层楼高起,面面琳宫合抱,迢迢复道萦纡,青松拂檐,玉栏绕砌,金辉兽面,彩焕螭头。”第二次是贾妃省亲:“便见琳宫绰约,桂殿巍峨。石牌坊上明显‘天仙宝境’四字,贾妃忙命换‘省亲别墅’四字。”

“省亲别墅”这四字改的非常朴素平实,仅说明建筑用途。而原准备题“蓬莱仙境”、“天仙宝境”,也并非夸张。因为在写到省亲别墅石牌坊时,以作者的语气直接题了这样一联:金门玉户神仙府,桂殿兰宫妃子家。虽然未提到这一联是石牌坊的楹联,不过从上下文来看,它应该是配 “天仙宝境”的。桂、兰都是有香气的草木,“桂殿”又指月殿仙宫。上联说这建筑如神仙的居处, 金碧辉煌。下联说建筑周围弥漫着兰草桂花的芳香, 宛若仙境。“宝玉见了这个所在,心中忽有所动,寻思起来,倒象那里曾见过的一般,却一时想不起那年月日的事了。”这里是通过与太虚幻境相仿佛这种描写来暗示“省亲别墅”一带的场地金碧辉煌,芳香氤氲,建筑富丽堂皇,不同凡响。 3.顾恩思义

此为贾元春所题大观园正殿匾额。对应楹联:天地启宏慈,赤子苍头同感戴;古今垂旷典,九州万国被恩荣。

赤子, 本指初生的婴儿, 因婴儿肤色呈粉红。封建社会的伦理将君臣关系视同父子, 故也称百姓为赤子。苍头,原指老年的奴仆, 老年人, 后泛指老百姓。感戴, 感恩戴德。旷典, 前所未有的大恩典。此联的意思是皇恩浩荡古今罕有, 百姓同感恩德, 天下共沐荣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