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经济学讲义1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1 10:52:08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第一阶段课程主要完成了产业组织理论所涉及到的基本方法的介绍,应掌握以下主要内容: 1、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 2、不同市场结构及其福利分析 3、完全信息静态博弈分析方法 4、OLS回归分析方法及结果分析 基本概念:

1、 马歇尔冲突:规模经济与垄断的冲突 2、 单一产品厂商的规模经济 (1) MC?AC ?规模经济

MC?AC ?规模不经济 MC?AC ?不变规模报酬

构造判定系数FC(function coefficient)来描述企业的规模经济特征。判定系数被定义为平均成本与边际成本之比,即FC=AC/MC。

(2) 最小有效规模MES(minimum efficient scale)是指企业的平均成本逐渐减少至最低点

时所对应的企业最小规模,其含义是企业在选择生产能力规模或进行投资时,至少要大于这一产量水平——Q1点。

AC/MC

规模不经济 规模经济

MC AC AC MC

Q Q1(MES) Q2

0

(3)规模经济与学习曲线:规模经济表现为成本随着生产数量的增加而降低;学习曲线表现为在产量不变的情形下,成本曲线向下平移。

3、 多产品厂商的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 (1) 总成本:C(q1,q2)——厂商生产q1单位的产品1和q2单位的产品2时的成本,由于可

能存在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C(q1,q2)不一定等于Cq1+ Cq2 (2) 边际成本:MC1??C(q1,q2)?q1,MC2??C(q1,q2)?q2

(3) 平均成本——基于定义多产品厂商总成本的同样原因,引入射线平均成本概念

(RAC)表示多产品厂商的平均成本

用λ1和λ2表示产品1和产品2的生产比例,q表示总产出,则q1=λ1q,q2=λ2q,

有:RACq?C(?1q,?2q)

q(4) 规模经济:用s表示规模经济的衡量尺度(不同版本教材分子分母可能会颠倒,但

不影响分析)

s?Cq?C?C(q1?q2)?q1?q2

有: s>1,RAC随着q的增加而下降,即存在规模经济;依次类推出规模不经济和规

模报酬不变

(5) 特定产品规模经济

产品1产量不变,产品2从0增加到q2所增加的成本记为IC2,则:IC2=C(q1,q2)- C(q1,0);所增加的平均成本记为AIC2,则:AIC2=[C(q1,q2)- C(q1,0)]/ q2

特定产品的规模经济:当其他产出不变时,特定产品i的规模经济衡量指标记为PSi,则PSi=AICi/MCi (6) 范围经济

厂商生产q1单位的产品1和q2单位的产品2时 单独生产的成本可记为:C(q1,0)+ C(0,q2) 一起生产的成本可记为:C(q1,q2)

范围经济的衡量指标设定为SC=[ C(q1,0)+ C(0,q2)- C(q1,q2)]/ C(q1,q2),则: SC>0,则存在范围经济;

注意:如果边际成本为正,则SC不可能大于1 ∵ 若SC>1,

则:C(q1,0)+ C(0,q2)- C(q1,q2)> C(q1,q2)

即:[C(q1,0) - C(q1,q2)]+ [C(0,q2) - C(q1,q2)] >0

而:边际成本为正,有C(q1,q2) > C(q1,0);C(q1,q2) > C(0,q2) ∴ 矛盾

习题:

1、 假定租一台机器的成本为100美元,它既可以生产红气球又可以生产蓝气球,红、蓝气球的生产数量分别为q1和q2,若成本函数为:C(q1,q2)=100+ q1+2q2, 计算:

(1) MC1和MC2;

(2) 若λ1=λ2=0.5,求RACq (3) 判断是否存在规模经济 (4) 判断是否存在范围经济

(5) 判断对于q1和q2是否存在特定产品经济 参考资料:

[1] 臧旭恒,徐向艺,杨蕙馨.产业经济学[M].第四版,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 [2] Carlton & Perloff, “Modern Industrial Organization” [M], 4th edition, Addison-Wesley, 2005

主要内容:

1、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 2、不同市场结构及其福利分析 3、完全信息静态博弈分析方法 4、OLS回归分析方法及结果分析 基本概念:

1、 完全竞争(Perfect competition) (1) 假设:价格接受者(Price takers),产品(技术)同质,完全市场信息,企业自由进

出,其中关键假设是企业很小且为价格接受者。

(2) 推论:给定市场价格 p,企业选择产量q ,利润为pq-c(q);利润最大化要求使得:

均衡时 p=MC(q);价格接受者假设使得:p=MC(q)=MR(q)。

(3) 短期均衡与长期均衡:在短期均衡中,企业的利润可为正或负;在长期均衡中,“边

际”企业获得零经济利润。 短期盈利 短期亏损 长期竞争均衡:厂商 P=40时厂商增加产量有正经济利润(P高于LAC),吸引新厂商进入,直到经济利润为零 长期竞争均衡:行业 新厂商进入,使得行业供给曲线移至S2,价格降至P2,此时,经济利润为零,不会激励任何厂商进入或退出 (4) 税收的代价和无谓损失(Deadweight lo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