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工艺学之第七章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20 13:25:33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烧成:对陶瓷生坯进行高温焙烧,使之发生质变成为陶瓷产品的过程

高火保温:为了促使坯体内部的物理化学变化更趋完善,确保产品的质量和性能,实际生产中往往使坯体在烧成温度附近适当保温一定时间,工艺上称为高火保温阶段

制品过烧:在坯体到达充分烧结后继续使之加热焙烧,由于液相粘度降级,莫来石溶解,数量减少,闭口气孔的气体扩散,相互聚集,以及液相过多等,造成坯体膨胀、气孔率增大,强度降低而出现软化变形

烧成温度:指陶瓷坯体烧成时获得最优性质时的相应温度,即烧成时的止火温度 一次烧成:将施好釉的生坯(也称釉坯)经一次煅烧直接得到产品的方法 二次烧成:生坯先经素烧,然后施釉再进行釉烧的烧成方法

低温烧成:凡烧成温度有较大幅度降低(如降低幅度在80~100℃以上者)且产品性能与通常烧成的性能相近的烧成方法

快速烧成:产品性能无变化,而烧成时间大量缩短的烧成方法

常压烧结:在通常的大气压下(无特殊气氛、常压下),在没有外加动力作用下坯体自由烧结 热压烧结:高温高压下成型和烧结同时完成的烧结方法

烧成分为低温阶段、氧化分解阶段、高温阶段、冷却阶段四个阶段

在氧化分解阶段中“氧化”主要是指碳素及有机物的氧化和硫化铁的氧化;而“分解”包括结构水的排除和碳酸盐的分解

烧成时如果采用还原焰,则高温阶段又包括氧化保温、强还原和弱还原

普通陶瓷的烧成窑炉分为连续式窑和间歇式窑,常见的窑炉有隧道窑、辊道窑、推板窑和倒焰窑

陶瓷材料的烧成制度包括温度制度、气氛制度和压力制度

氧化分解阶段坯体物理化学变化碳素及有机物的氧化、硫化铁的氧化、结构水的排除、碳酸盐的分解、晶型转变;坯体失重明显,气孔率进一步增大。 莫来石由高岭石分解物形成的粒状及片状莫来石称为一次莫来石,由长石熔体形成的针状莫来石称为二次莫来石

烧成过程长石作用长石熔体碱离子迁移,组成移向莫来石的析晶区,形成二次莫来石;一次莫来石熔融,并在二次莫来石上长大,为针状。温度继续升高,长石不断熔化至1200℃以上几乎熔完。它在熔化过程中因不断溶解粘土分解物和细粒石英,从而熔体组分不断变化。这种高硅质熔体首先将细小针状莫来石溶解,高温时针状莫来石也强烈受蚀。

高温阶段坯体变化液相量增加;晶体继续生长;进一步坯体瓷化,釉层玻化;各种反应进行更完善,强度、硬度增大,坯体颜色趋白,光泽感增强,薄坯制品渐具半透明性

冷却阶段坯体物理化学变化液相析晶,液相过冷为玻璃相,残余石英发生晶型转变,坯体的强度、硬度及光泽度继续增大

烧成制度及制定依据烧成制度就是陶瓷制品在烧制过程中需要的温度制度,气氛制度,压力制度的总称。其依据是:坯体在加热过程中的性状变化;坯体的形状、厚薄及入窑水分;窑炉热工性能、燃料性质及装窑密度;烧成方法

低温与快烧作用及实施节约能源;充分利用原料资源;提高窑炉与窑具的使用寿命;缩短生产周期、提高生产效率;低温烧成,有利于提高色料的显色效果,丰富釉下彩和色釉的品种;快速烧成可使坯体中晶粒细小,从而提高瓷件的强度、改善某些介电性能降低烧成温度的工艺措施:调整坯、釉料组成;提高坯料细度快速烧成的工艺措施:坯、釉料能适应快速烧成的要求;减少坯体入窑水分、提高坯体入窑温度;控制坯体厚度、形状和大小;选用温差小和保温良好的窑炉;选用抗热震性能良好的窑具 热压烧结的特点可以降低坯体的成型压力;可以显著提高坯体的致密度;可以显著降低烧结温度并缩短烧成时间;可以有效控制坯体的显微结构;可以生产形状比较复杂、尺寸精度比

较高的制品;能制得高纯度的陶瓷材料;热压烧结过程及设备较复杂,要求高,电耗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