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部关于印发《全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2006-2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18 18:07:20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农业部关于印发《全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

划(2006-2010年)》的通知

【法规类别】农业管理

【发文字号】农计发[2006]21号 【发布部门】农业部 【发布日期】2006.08.03 【实施日期】2006.08.03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E0303

农业部关于印发《全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2006-2010年)》的通知

(农计发〔2006〕21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农业、农机、畜牧、兽医、农垦、乡镇企业、渔业厅(局、委、办),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局:

为贯彻落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精神,按照国务院统一部署,结合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实际,我部组织编制了《全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2006-2010年)》。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本部门实际,认真贯彻执行,促进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附件: 《全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2006-2010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

1 / 12

二○○六年七月三日

“十一五”时期是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根据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在深入分析“十五”时期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状况,正确认识和把握“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发展新阶段新形势的基础上,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适应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变化,编制《全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2006-2010年)》。

第一章 形势与任务

第一节 “十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成就“十五”时期,党中央、国务院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农业和农村工作全局,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和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制定了“多予少取放活”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出台了一系列扶持“三农”的政策措施,经过全国上下特别是亿万农民的共同努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取得巨大成就。 一、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

粮食生产能力明显恢复。2005年粮食总产量达到4.84亿吨,在2004年增产3877万吨的基础上又增产1455万吨;粮食亩产309.5公斤,再创历史新高。“十五”期间,主要经济作物生产能力明显提高,棉花总产年平均542万吨,与“九五”相比,增加111万吨,亩产增加5.7公斤;油料总产年平均2943万吨,增加496万吨,亩产增加12.7公斤;糖料总产年平均9522万吨,增加821万吨,亩产增加597.7公斤。畜牧业保持了较快增长速度和平稳发展态势,产值年均增长率超过10%,2005年肉蛋奶产量比2000年分别增长26.4%、28.3%和211.7%。渔业保持快速发展,2005年全国水产品总产量比2000

2 / 12

年增加827万吨,年均递增3.6%。主要农产品供求基本平衡、丰年有余的格局趋于稳

定。

二、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

高效经济作物、畜牧业、渔业保持较快增长,农业产业化经营快速发展,农业生产区域布局得到优化,优势特色农产品产业带已现雏形。“十五”期间,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年均增长15%,主要农产品加工转化率由2000年的30%提高到45%。2005年乡镇企业增加值达到50534亿元,比2000年增长86.1%,年均增长13.3%。农垦经济实现了快速增长,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2%,增速比“九五”时期提高一倍。 三、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和应用水平进一步提高

农业基础研究和高新技术研究取得新进展,特别是转基因生物技术、超级稻、矮败小麦和禽流感疫苗等方面的研究取得重大突破。农业科技整体水平与国外先进水平的差距正在缩小。农业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力度加大,启动了农业科技入户工程,重点推广了一批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全国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5%。科技进步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提高到48%左右,比“九五”期末提高11个百分点。农业装备水平显著提高,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36%。农业标准化进程加快,无公害、绿色食品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明显提高。 四、农业市场化、国际化进程不断加快

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粮食购销市场全面放开,以批发市场为中心、集贸市场为基础、直销配送和超市连锁为重要补充的农产品市场体系不断完善,农产品大市场、大流通格局逐步形成。大中城市消费鲜活农产品的80%通过批发市场提供。农业国际合作领域不断扩大,合作方式日趋多样,合作水平不断提高。农产品贸易大幅度增长,我国已成为仅次于美国、欧盟、日本的世界第四大农产品贸易国。以远洋渔业和境外土地开发为代表的境外资源开发利用成效显著。

3 /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