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材料《仪器分析》期末练习题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17 20:06:34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仪器分析》 练习题

一. 选择题

1、色谱法

1-1.常用于评价色谱分离条件选择是否适宜的参数是( C )。

A.理论塔板数 B.塔板高度 C.分离度 D.死时间

1-2.在色谱分析中,可用来定性的色谱参数是( B )。

A.峰面积 B.保留值 C.峰高 D.半峰宽 1-3.在色谱分析中,可用来定量的色谱参数是( A )。

A.峰面积 B.保留值 C.保留指数 D.半峰宽

1-4.用分配色谱法分离A.B和C三组分的混合样品,已知它们的系数KA>KB>KC,则其保留时间大小顺序为( C )。

A.A<C<B B.B<A<C C.A>B>C D.A<B<C 1-5.同时包含色谱过程热力学和动力学两项因素的是( B )。 A.保留值 B.分离度 C.选择性 D.理论塔板数 1-6.衡量色谱柱选择性的指标是( C )。

A.理论塔板数 B.容量因子 C.相对保留值 D.分配系数

1-7.常用于评价色谱分离条件选择是否适宜的参数是( C )。

A.理论塔板数 B.塔板高度 C.分离度 D.死时间

1-8.影响两组分相对保留值的因素是( D )。

A.载气流速 B.柱长 C.检测器类型 D.固定液性质

1-9.两组分的分离度(R)数值越大,其正确的含义是( B )。

A.样品中各组分分离越完全

B.两组分之间可插入的色谱峰越多 C.两组分与其他组分分离越好 D.色谱柱效能越高 1-10.物质A和B在一根长 30.00 cm色谱柱的保留时间分别为16.40 min和17.63min,峰底宽度分别为1.11min和1.21min,若达到1.5分离度所需柱长度为( B )。

A.42cm B.60cm C.240cm D. 84.83cm 1-11. 下列哪个因素会引起相对保留值的增加( B )。

A.增加柱长 B.降低柱温 C.把N2换成H2 D.降低流动相速度 1-12.下列参数中不属于色谱图参数的是( D )。

A.tR B.W C.A D.R

1-13.下列保留参数中完全体现色谱柱固定相对组分滞留作用的是( C )。

A.死时间 B.保留时间 C.调整保留时间 D.相对保留时间

1-14.色谱峰的区域宽度用于色谱柱效能的评价,下列参数不属于区域宽度的是( D )。

1 / 39

A.ζ B.W1/2 C.W D.tR’

1-15.可用做定量分析依据的色谱图参数是( AB )。

A.A B.h C.W D.tR

1-16.下列因素中不是色谱分离度(R)的影响因素的是( D )。

A.色谱柱效能 B.色谱柱容量 C.色谱柱选择性 D.色谱柱形状 1-17.气相色谱法规定完全分离时分离度(R)的数值是( B )。

A.R=1.0 B. R=1.5 C.R=2.0 D.R=2ζ

1-18.当下列操作条件改变时,分离度(R)会随之改变的是( AC )。

A.载气流速 B.进样器温度 C.色谱柱室温度 D.检测器温度

1-19.当色谱柱效能增高(相应组分的色谱峰更尖.窄)时,预示着分离度(R)的变化是( A )。

A.分离度(R)值可能增大 B.分离度(R)值可能减小

C.分离度(R) 值无明显改变 D.无法确定分离度(R)值的变化 1-20.塔板理论对色谱分析的贡献是( AB )。

A.提出了色谱柱效能指标 B.解释了色谱峰的分布形状 C.给比了选择分离条件的依据 D.解释了色谱峰变形扩展原因

1-21.衡量色谱柱效能的指标是塔板数(n)或有效塔板数(n有效),其数值大小与下列因素有关的是( AB )。

A.色谱峰的位置 B.色谱峰的形状 C.色谱峰的面积 D.色谱峰的高度

1-22.当下列因素改变时,色谱柱效能的理论塔板数(n)或有效塔板数(n有效)不会随之改变的是( D )。

A.载气的流速 B.色谱柱的操作温度 C.组分的种类 D.组分的量

1-23.在一定操作条件下,根据色谱图中的某色谱峰计算的塔板数(n )或有效塔板数(n有效)数值越大则说明( C )。

A.色谱柱对该组分的选择性越好 B.该组分检测准确度越高 C.该组分与相邻组分的分离度可能高 D.该组分检测灵敏度越高

1-24.根据Van Deemter方程可以计算出载气的最佳操作流速,其计算公式是( B )。

A.

B.

C. D.

1-25.在气相色谱填充柱中,固定液用量相对较高且载气流速也不是很快,此时影响色谱柱效能的各因素中可以忽略的是( C )。

A.涡流扩散 B.分子扩散 C.气相传质阻力 D.液相传质阻力 1-26.根据速率理论,当下列因素改变时不一定使色谱柱效能增高的是( C )。

A.减小色谱柱填料粒度 B.降低固定液膜厚度 C.减小载气流速 D.尽可能降低色谱柱室温度

1-27.色谱柱室的操作温度对色谱柱效能影响较大,当色谱柱室操作温度改变时下列因素会随之改变的是( BC )。

A.各组分在色谱柱中的涡流扩散 B.各组分的容量因子 C.各组分的气.液相扩散系数 D.各组分的相互作用 1-28.下列哪种说法不是气相色谱的特点( C )。

A.选择性好 B.分离效率高 C.可用来直接分析未知物 D.分析速度快 1-29.气相色谱中通用型检测器是( C )。

A.紫外吸收检测器 B.示差折光检测器

2 / 39

C.热导池检测器 D.氢焰离子化检测器 1-30.气相色谱法中的程序升温是按—程序改变( B )。

A. 流动相配比 B. 色谱柱温度 C .载液的流速 D . 组分的分离度 1-31.下列这些色谱操作条件,正确的是( B )。

A.载气的热导系数尽可能与被测组分的热导系数接近

B.使最难分离的物质对能很好分离的前提下,尽可能采用较低的柱温 C.担体的粒度愈细愈好 D.气化温度愈高愈好

1-32.在实际气相色谱分离分析时,计算分离度(R)应选择( C )。

A.样品中色谱峰相邻的组分

B.样品中色谱峰面积最大的两组分 C.样品中最难分离的一对组分 D.样品中任意一对组分

1-33.在气相色谱中,色谱柱的使用上限温度取决于( D )。

A.样品中沸点最高组分的沸点 B.样品中各组分的平均沸点 C.固定液的沸点 D.固定液的最高使用温度 1-34.不影响组分保留值的因素是( C )。

A.载气流速 B.柱长 C.检测器类型 D.固定液性质

1-35.气相色谱检测器的检测信号不能给出的检测信息是( C )。

A.组分随时间改变的量变 B.组分的检测响应时间 C.组分的种类 D.组分的检测灵敏度

1-36.气相色谱检测器的检测信号与检测物质量的数学关系有( AC )。

A.与进入检测器物质质量成正比 B.与进入检测器物质质量成反比 C.与进入检测器物质浓度成正比 D.与进入检测器物质浓度成反比

1-37.分离、分析常规气体一般选择的检测器是( A )。 A.TCD B.FID C.ECD D.FPD

1-3 8.用气相色谱法检测环境中农药残留量时,检测器最好选择( C )。 A.TCD B.FID C.ECD D.FPD

1-39.气相色谱法分析生物样品中氨基酸的含量,检测器最好选择( D )。

A. FID B .ECD C.FPD D.NPD

1-40.气相色谱仪进样器需要加热、恒温的原因是( A )。

A.使样品瞬间气化

B.使气化样品与载气均匀混合 C.使进入样品溶剂与测定组分分离 D.使各组分按沸点预分离

1-41.在气液色谱中,被分离组分与固定液分子的类型(包括极性.化学结构等)越相似,它们之间( A.作用力就越大,其保留值越大 B.作用力就越小,其保留值越大 C.作用力就越小,其保留值越小 D.作用力就越大,其保留值越小

1-42.在气相色谱法中,若保持流速恒定,减小柱填料的直径,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A D )。 A.柱压增大 B.保留时间增大 C.色谱峰变宽 D.分离度增大 1-43.下列这些色谱操作条件,正确的是( B )。

A.载气的热导系数尽可能与被测组分的热导系数接近

3 / 39

A )。

B.使最难分离的物质对能很好分离的前提下,尽可能采用较低的柱温 C.担体的粒度愈细愈好 D.气化温度愈高愈好

1-44.空心毛细管色谱柱气相色谱法的主要分离原理是( B )。

A.吸附 B.分配 C.离子交换 D.体积排阻 1-45.在实际气相色谱分离分析时,计算分离度(R)应选择( C )。

A.样品中色谱峰相邻的组分 B.样品中包谱峰面积最大的两组分 C.样品中最难分离的一对组分 D.样品中任意一对组分

1-47.在液—液分配色谱中,下列哪对固定相/流动相的组成符合反相色谱形式?( D )

A.石蜡油/正已烷 B石油醚/苯 C.甲醇/水 D.氯仿/水

1-48.在液—液分配色谱中,下列哪对固定相/流动相的组成符合正相色谱形式?( A )

A.甲醇/石油醚 B.氯仿/水 C.石蜡油/正己烷 D.甲醇/水

1-49.在正向色谱法中,固定相与流动相极性的关系是( A )。

A.固定相极性>流动相极性 B.固定相极性<流动相极性 C.固定相极性=流动相极性 D.不确定

1-50.在反向色谱法中,固定相与流动相极性的关系是( B )。

A.固定相极性>流动相极性 B.固定相极性<流动相极性 C.固定相极性=流动相极性 D.不确定

1-51.液相色谱法中的梯度洗脱是按—方程序连续改变( AB )。

A.流动相配比 B.流动相极性 C.载液的流速 D.组分的分离度

1-52.HPLC与GC的比较,可以忽略纵向扩散项,这主要是因为( C )。

A.柱前压力高 B.流速比GC快 C.流动相的粘度较大 D.柱温低

1-53.毛细管气相色谱比填充柱色谱具有更高的分离效率,从速率理论来看,这是由于毛细管色谱柱中( 2 )。

A.不存在分子扩散 B.不存在涡流扩散 C.传质阻力很小 D.载气通过的阻力小

1-54.在反向色谱法中,固定相与流动相极性的关系是( B )。

A.固定相极性>流动相极性 B.固定相极性<流动相极性 C.固定相极性=流动相极性 D.不确定

1-56.—般而言,毛细管色谱柱比填充色谱柱的柱效能高10-100倍,其主要原因是( A )。

A.毛细管色谱柱比填充色谱柱的柱长要长1—2个数量级 B.毛细管色谱柱比填充色谱柱的柱口径要小1—2个数量级 C.毛细管色谱柱比填充色谱柱的固定液用量要少1—2个数量级 D.毛细管色谱柱比填充色谱柱的传质阻力要小1—2个数量级

1-57.在实际气相色谱分析中,常使用比最佳载气流速稍高的流速作为实际载气操作流速,如此操作的原因是( B )。

A.有利于提高色谱柱效能 B.可以缩短分析时间 C.能改善色谱峰的峰形 D.能提高分离度

1-60.气相色谱仪色谱柱室的操作温度对分离、分析影响很大,其选择原则是( AD )。

A.得到尽可能好的分离度 B.使分析速度尽可能快 C.尽可能减少固定液流失 D.尽可能采取较低温度

1-61.对于样品组成较简单的气相色谱分析常采取恒定色谱柱柱箱温度操作,此时选择设置温度时除选择原则规定的因素外,还应考虑( BC )。

A.样品的进样量 B.样品各组分的沸点 C.固定液的“液载比” D.色谱柱的长度

4 / 39

1-62.对于多组分样品的气相色谱分析,一般采用色谱柱室程序升温操作,如此操作的主要目的是( AC )。

A.使各组分都有较好的峰形 B.缩短分析时间

C.使各组分都有较好的分离度 D.延长色谱柱使用寿命

1-63.在实际气相色谱分析时常采用相对保留值(r1,2)作定性分析依据,其优点是( C )。

A.相对保留值r1,2没有单位 B.相对保留值r1,2数值较小

C.相对保留值r1,2不受操作条件影响 D.相对保留值r1,2容易得到

1-65.气相色谱定量分析方法“归一化法”的优点是( BC )。

A.不需要待测组分的标准品 B.结果受操作条件影响小 C.结果不受进样量影响 D.结果与检测灵敏度无关

1-66.使用“外标法”进行气相色谱定量分析时应注意( BD )。

A.仅适应于单一组分分析 B.尽量使标准与样品浓度一致 C.不需考虑检测线性范围 D.进样量尽量保持一致

1-67.影响气相色谱“外标法”定量分析淮确度的因素有( AC )。

A.仪器的稳定性 B.样品的分离度

C.进样操作的重现性 D.检测组分的含量

1-68.下列情形中不适宜使用“外标法”定量分析的是( CD )。

A.样品中有的组分不能检出 B.样品不能完全分离 C.样品待测组分多 D.样品基体较复杂

1-71.气相色谱定量分析方法“内标法”特别适应于生物样品的分析,其原因是( B )。

A.容易找到内标物 B.能有效扣除样品基体干扰 C.生物样品容易分离 D.待测物的标准品不易得到

1-72.下列情形中不是气相色谱定量分析方法“内标法“的优点的是( D )。

A.定量分析结果与进样量无关 B.不要求样品中所有组分被检出 C.能缩短多组分分析时间 D.可供选择的内标物较多

1-73.使用“内标法”进行气相色谱定量分析时,选择内标物应注意其结构.性质与待测物相近且含量准确已知,此外还应注意( AB )。

A.在色谱图上内标物单独出峰 B.尽量使内标物峰与待测物峰相近 C.内标物的响应信号足够大 D.内标物的色谱峰为对称峰

1-74.气相色谱定量分析方法“内标法”的缺点是( BD )。

A.内标物容易与样品组分发生不可逆化学反应 B.合适的内标物不易得到

C.内标物与样品中各组分很难完全分离

D .每次分析均需准确计量样品和内标物的量

1-77.气相色谱定量分析的依据是m=f.A,式中f的正确含义是( AD )。

A.组分的检测灵敏度

B.对任意组分f都是相同的常数 C.与检测器种类无关

5 / 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