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铁路路基施工方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 20:58:16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管路系统,防止风、水管的堵塞,密封圈良好。

钻机就位符合要求后,开始钻进,同时注入清水辅助钻进。

钻进达到设计深度后,吸浆管放入浆液池,开启出浆阀,关闭回浆阀,开动高压泵,开始注浆。当高压泵压力表指针波动、压力上升时,开动钻机旋转钻杆,压力达到要求后,开始提升钻杆旋喷注浆。

在旋喷达到一节钻杆的高度后,需短时停止注浆拆卸钻杆。先停止提升和回转,同时停止送浆,然后逐渐减少风量和水量,最后停机。注意在拆完上根钻杆后,喷头下降10cm左右进行复喷,保证接头完整,防止断桩。

在旋喷到达设计桩顶后,复喷半分钟,然后停止注浆,提升钻头,将吸浆管放入清水池,注入清水清洗机具。

旋喷桩施工工艺流程见下图。 5.2.10锚杆框架梁 5.2.10.1施工准备

开挖前做好地表截排水措施,待排水工程施工完成后,边坡自上而下分层进行开挖,每一分层高2~3m 。边坡土石方开挖宜遵循“纵向分段,自上而下,逐级开挖”的原则。边坡施工时开挖一级,防护一级,不得一次开挖到底再进行防护。按设计要求放测锚孔位置,锚索全面铺开施工前进行锚索锚固拉拔试验,试验选择与加固工程地质条件相似的现场进行,以确定锚索可能承受的最大张力、锚固工程的安全性及所采用的参数是否正确。

5.2.10.2钻孔

钻孔前,根据设计要求和土层条件,定出孔位,做出标记。

作业面场地要平坦、坚实、有排水沟,场地宽度大于4m。钻机就位后,保持平稳,导杆或立轴与与钻杆倾角(15°)一致,并在同一轴线上。

锚索钻孔要求干钻,禁止湿钻,按设计的孔位、孔径、方向及倾角钻孔,钻进过程中作施钻记录,如遇地层松散、破碎时,采用跟管钻进技术,若遇坍孔采用固壁灌浆处理(灌浆压力0.1~0.2MPa),待水泥砂浆初凝后重新扫孔钻进。

钻孔完成后使用高压空气(风压0.2~0.4MPa)吹孔,严禁用水冲洗。钻孔时注意地层情况,以保证锚固段地层与设计相符。

5.2.10.3锚杆制作及灌浆

锚杆杆体采用φ32mm螺纹钢筋,锚杆长10m,沿锚杆轴线方向每隔1.5m设置一个对中支架(φ6.5mm钢筋)。施工时,若锚杆与地梁钢筋、箍筋相干扰,可局部调整钢筋、箍筋的间距,竖、横主筋交叉点必须绑扎牢固。安装前,要确保每根钢筋顺直,除锈、除油污,安装锚杆体前再次认真核对锚孔编号,确认无误后再用高压风吹孔,人工缓缓将锚杆体放入孔内,用钢尺量出孔外露出的钢杆长度,计算孔内锚杆长度(误差控制在±50mm范围内),确保锚固长度。

5.2.10.4框架梁制作

框架梁为钢筋砼现浇,灌注前按设计绑扎钢筋,将锚具中的螺旋钢筋、锚垫板固定在地梁钢筋上,方向与锚孔方向一致,锚垫板与锚索垂直,再进行砼浇注、振捣,在锚孔周围仔细振捣,保证质量。锚索孔预留排气管和补浆管。

5.2.10.5验收及封孔

锚索锁定后,做好记号,观察三天,没有异常情况即留长10cm后用手提砂轮机切割多余钢绞线(严禁电弧烧割)。最后用水泥浆注满锚垫板及锚头各部分空隙,并按设计要求支模,用C25砼封锚处理。

5.2.11沉降观测

路基沉降观测按设计要求进行。深层沉降监测、加筋(土工格栅)变形和应力监测按不同的地质地貌单元,选择有代表性地基类型工点进行;在一般路基地段,监测点布置于路基基底和基床底层顶面;软土及松软土路基填筑时,沿线纵向每隔20~50m在距坡脚2m处设置位移边桩。

5.2.11.1沉降观测控制标准

路堤中线地面沉降速率每昼夜≯1.0cm,坡脚水平位移速率每昼夜≯0.5cm,如果超出此限立即停止填筑,待观测值恢复到限界值以下再进行填筑,填筑速率以水平位移控制为主。

5.2.11.2监测测试项目

以路基中心沉降监测为重点,其他包括路基面位移监测、基底沉降位移监测、路堤本体沉降监测、深厚层第四系地层的深层沉降监测,另外还有软土或松软土地段的边桩位移监测等。

5.2.11.2.1路基面沉降监测

路堤地段分别于路基中心、两侧路肩各设一个监测点。每个监测断面共3个点。采用监测桩方式,路基成形后设置。

路堑地段分别于路基中心、两侧路肩各设一个监测点。每个监测断面共3个点。采用监测桩方式,路基成形后设置。路堑地段主要指:厚层地质、全风化层路堑;浅挖路堑(挖深≤3m)。

5.2.11.2.2路堤基底沉降监测

路堤填筑前,分别于路堤基底地面的线路中线、两侧路肩各设一个监测点,每个监测断面共3个测点。测试设备可为沉降板或预埋单点沉降计。在试验段路基加密。

5.2.11.2.3路堤基底全断面沉降监测

试验段路基全断面沉降监测可采用剖面沉降仪进行。监测设备选用水平测斜仪,以满足测试精度要求。

5.2.11.2.4地基深层沉降监测

土层、全风化层厚度≥10m(软土、松软土厚度大于6m)地基,一般每隔50m设置一处深层沉降监测断面,过渡段路基必须设置。采用串联式分层沉降仪,每断面设1个,于路堤中心地基中设置。

软土、松软土路基地段,沿线路纵向每隔30m~50m在坡脚外2m处设置边桩进行水平位移监测,以控制软土地段的填土速率。每监测断面设3个测点。

5.2.11.3测量的精度及频度

观测频率与位移速率相适应,位移越小,观测频率也可减慢,反之位移越大,观测频率越要加快。当位移曲线骤然变大时,更要跟踪观测,分析原因,并考虑是否需要采取措施。

测量精度一般达到二级水准测量标准;测量频度:在路堤填筑期间,每天监测一次,各种原因停工期间,前2天每监测一次,以后每3天测试一次。填筑施工完成后,前15天内每3天监测一次,第15~30天每星期监测一次,第30~90天每15天监测一次,以后每个月监测一次。雨后加密监测。

5.2.11.4监测类型和方法 5.2.11.4.1一般路堤地段沉降监测

一般路堤地段沉降监测见表“一般路堤地段沉降监测”。

一般路堤地段沉降监测 顺序 监测类型 1 2 路基面沉降监测 路堤基底沉降监测 监测仪器 监测桩 沉降板 单位数量 3个/断面 3个/断面 适合条件 一般路堤地段指地基土良好,无下卧软层,无复合地基处理地段 5.2.11.4.2一般软弱土地基路堤地段沉降监测

一般软弱土地基路堤地段沉降监测见表“一般软弱土地基路堤地段沉降监测表”。

一般软弱土地基路堤地段沉降监测表 顺序 1 2 3 监测类型 路基面沉降监测 监测仪器 单位数量 监测桩 3个/断面 3个/断面 3个/断面 适合条件 软土、松软土地基≤6.0m;可塑状的第四系黏性土≤6.0m;砂类土、岩石风化层≤8.0m地段。 软土,松软土地段设置 路堤基底沉降监测 沉降板 软土水平位移监测 边桩 5.2.11.4.3深厚覆盖层地基地段沉降监测

深厚覆盖层地基地段沉降监测见表“深厚覆盖层地基地段沉降监测表”。 深厚覆盖层地基地段沉降监测表 顺序 监测类型 1 2 3 4 路基面沉降监测 路堤基底沉降监测 水平位移监测 地基深层沉降监测 监测仪器 监测桩 沉降板 边桩(监测桩) 单位数量 3个/断面 3个/断面 3个/断面 适合条件 软土、松软土地基>6.0m; 厚层的可塑状的第四系黏性土>6.0m;厚层砂类土、路堤地段。 串联式分层沉降仪 1个/断面 5.2.11.4.4低填浅挖路基地段沉降监测

低填浅挖路基地段沉降监测见表“低填浅挖路基地段沉降监测表”。

低填浅挖路基地段沉降监测表 监测类型 监测仪器 单位数量 适合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