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三新一德考试 教育新理念含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解答题、分析题、论述题及答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9 9:17:58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最新三新一德考试 教育新理念含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解答题、分析题、论述题及答案

《教育新理念》选择题、判断题考点

1.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也是教育改革的原点。

2.创新能力具有竞争能力、是否能够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从教育学、心理学的角度看,创新不创新是就他个人而言的,而不是与别人比是否有所创新。从个体思维发展的角度说,一名小学生发现了他个人未曾发现的东西,与科学家发现了人类未曾发现的东西,是等价的。创新当然希望有创造性的成果,但从学校教育的角度说,创新更在于创新意识、创新人性的培养。

3.创造性,首先要保护和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进行问题性教学。问题意识、问题能力可以说是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基础。

4.面对不断的批评和嘲笑,孩子们回答问题和提问问题的积极性也逐渐降低,所以在学校里看到的情形是,小学低年级小手如林,小学高年级则逐渐稀疏,到了初中举手的则是廖若晨星了。高中学生还有举手的吗?没有了。随着这种态度的发展,问题意识也在日渐淡化。

5.学生没有问题走进教室,没有问题走出教室。我把这种教育称为“去问题教育”。而美国人却不这样理解教育。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室,带着更多的问题走出教室。这就是以问题为纽带的教育。教师并不以知识的传授为目的,而是以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加深问题的深度、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特别是形成自己对解决问题的独立见解为目的。

6.问题能力在于学生,能不能以问题贯穿教学在于教师。

7.知识的本质在于它的不确定性,在于它的不断定变化,知识的本质在于不断地推陈出新。所谓科学态度,就是实事实是的态度,所谓科学精神,就是怀疑的、批判的、探索的、创造的精神。科学态度、精神必须渗透在学科教学的过程之中。

8.以综合为导向的教学。世界是综合的。人类型认识世界的过程可以看做是一个不断深化地对世界进行分析的过程。能不能综合所学的知识根据需要解决问题。

9.20世纪50年代以后,科学发展的最大特点就是在两个或多个学科的边缘,在学科交叉、重叠的地方产生重大突破;在各个学科、在各行各业最活跃的人才总是具有强烈综合知识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10.大学的专业概念已经越来越淡化,基础教育上移,通识教育增强。如何使学生具有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成为我们的基本理念。

11.综合性教学的关键是教师综合知识的水平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第一,教师综合意识与综合知识的自我更新;第二,培养教师的大学改进课程结构,跨越学科界限,拓宽学术视

野,培养适应综合性教学的新师资;第三,改进教师在职培训的内容结构,突破单科进修的固定模式,为教师的跨学科进修提供机会。

12.研究性学习和研究性教学也非得在高中才能进行,那就大谬不然了。简单内容的学习同样可以具有探索性,而复杂、深奥知识的学习照样可以是接受性的。我们可以把知识变成思想,也可以把思想变成知识。这全在于教育者的观念和实践。 13.天生的好奇心、探究心正是研究性教学的心理基础。研究性教学不仅是重要的教学方法,是日后继续独立学习、独立处理问题的生活能力的重要保证,而且是以学生发展为本的价值追求。 14.研究最重要的是要觉察到问题,然后形成某种假设,然后或者通过实验、或者通过调查、或者通过文献整理,等等,去验证或推翻假设,然后把研究的过程、得到的数据写成报告,最后,如果有可能或需要的话,提出某种建议。

15.研究性教学的特点:第一,研究性教学是开放性的,非标准答案的。接受性教学与研究性教学的根本区别在于,接受性教学是有标准的、预期的答案,而研究性教学没有甚至不可能有标准答案。有什么样的教学理念、什么样的教学意识,就有什么样的教学方法。第二,研究性教学常常需要综合运用知识。

16.第三,研究性教学常常与生活密切联系,鼓励协作性学习。研究性教学是有计划的,但却不是惟计划的。

17.课程意识,最简单地说,就是教什么的意识,而教学意识是怎么教的意识。

18.教学内容是完全安排好的,既不能跳过也不能旁骛,我们要求所有的学生学习同样的知识,并且用同样的标准要求和检查他们。没有一个国家的教材是完全一样的,有些相同年级教材的内容相差三分之二。就说明对基础的理解本身就是主观的选择。散点教学不是把所有重要的东西都选择好了给学生,而是选择部分重要的东西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探索若干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补充他自己认为需要补充的知识。

19.素质教育在本质上是一种新的教育价值观。

20.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素质教育能不能得到真正贯彻的关键。课堂内真正体现了素质教育的思想,非但不会与升学相矛盾,而且有利于学生综合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课堂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学科教育,因此课堂中能否实施素质教育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落实到学科教育中去。

21.科学分为相互关联的四个层次的内容: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科学精神。对知识的理解有这样一些基本特征:第一,知识是预设的,也就是预先早已具备的;第二,知识被认为都是正确的,凯洛夫《教育学》;第三,人格化的,即知识和人的品行联系在一起。这些特征决定了传统知识教育的特征:第一,被动接受的;第二,知识的学习过程主要是记忆过程;第三,知识的学习带有社会强制性。

22.在科学教学中,是把知识本身作为目的,还是把知识作为工具和手段,以掌握科学方法为目的,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教育思想。

23.科学又是发展的,而且发展性才是科学的本质。

24.科学知识强调的是确定性,而科学精神强调的却不是确定性。

25.赫尔巴特的四个教学步骤:明了——给学生明确地讲授新知识;联想——新知识要与旧知识联系起来; 系统——作概括和结论;方法——把所学知识用于实际(作业)。

26.杜威的五个教学步骤:设计问题情境;产生一个真实的问题;占有资料,从事必要的观察;有条不紊地展开所想出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检验或验证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否有效。

27.杜威的这一思想,开启了现代科学哲学和现代教育思想的大门,对我们变革科学学科的教育有深刻的意义。科学教育的过程就不再是追求标准答案的过程,而是发展学生富有个性的综合科学素养的过程。

28.科学呼唤以科学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进行科学教育。科学的本质是发现,数学的本质是发明,是主观建构。

29.人文学科包括哲学、文学、艺术、神学等研究领域。我国图书被分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大类。国外的图书分为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文科被消融在科学之中,文科教育的目的也就是被涵盖在科学教育的目的之中,解决科学问题的方法自然也就被认为适合于解决文科问题,甚至于只有用解决科学问题的方法,来思考和解决文科问题才是正确的,才有发展前途。标准化测试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科学意识形态主义。

30.人文学科的价值被瓦解了,人文学科的独立性和人文学科教育的特殊性被忽视了。科学在于揭示自然和社会运动的客观规律,文科则在于探求人生生活的意义;科学追求的是精确性和简约性,文科追求的则是生动性和丰富性;科学的标准是规范的和统一的,文科的标准是多变的和多样的;科学强调客观事实,文科强调主观感受。

31.王国维先生、蔡元培先生,以“美育代宗教”。美育不是德育,美育也不等于艺术教育。审美的最高境界是超功利的境界。

32.美育活动可以丰富多彩,但如果不能获得一种美的感受,不能体验一种美的情怀,不能接近和进入一种美的境界,那只是活动,而不是美育。

33.美育以文学艺术教育为核心,这只是从文学艺术的典型性、深刻性来说的,而不是从美育的范围和途径来说的。

34.班级授课制的祸根?班级授课制一开始就种下了教育的一系列祸根;非针对性、去个性化。班级授课制的另一个祸根在于对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消磨。传统教育顺带种下了第三个祸根——师生间的尊卑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