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甘薯加工企业发展现状、特点与趋势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 15:59:16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1中国甘薯加工企业发展现状、特点和趋势

戴起伟钮福祥孙健曹静

1

2

2

1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信息研究所 江苏 南京 210014;

2

1

江苏徐淮地区徐州农业科学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甘薯研究所 江苏 徐州 221121)

摘要:中国甘薯加工企业正向产业化与规模化方向高速发展。依据实地调研,分析了中国甘薯加工企业的区域分布、技术创新能力、产品结构、品牌与营销等发展现状,并从经营模式、企业规模、加工设备、市场营销模式、产品研发、质量管理等方面深度分析了中国甘薯加工企业的发展特点和趋势。

关键词:甘薯;加工企业;发展现状;发展特点和趋势

DevelopmentalStatus, Characteristics and Trends of China’s Sweet Potato

ProcessingEnterprises

Dai Qiwei1, Niu Fuxiang2, Sun Jian2, Cao Jing1

(1Institute of Agricultural Economy and Information, Jiangsu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Nanjing 210014, Jiangsu; 2 Institute of Xuzhou Agricultural Science of Xu Huai Area; Sweet Potato Institute of 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Xuzhou 221121, Jiangsu)

Abstract: Sweet potato processing enterprises are developing at the top speed in the direction of industrialization and scalein China. On the basis of investigation, the authors analyzed the development situation of China’s sweet potato processing enterprises from four aspects including regional distribution,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capability, product structure and brand & marketing,and analyzed in depth 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s and trendsof China’s sweet potato processing enterprises focusing on management mode, enterprise scale, processing equipment, marketing mode, productdevelopment, quality management and other aspects.

Key words: sweet potato; processing enterprise; development situation; development al characteristicand trend

0 引言

我国甘薯产后加工企业的发展起源于传统的农民家庭作坊式手工生产,兴起于上世纪80年代的乡镇企业,近10年来相继进入转型升级,向产业化与规模化方向高速发展新阶段。目前,我国甘薯企业发展已从数量型增长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包括在加工原材料基地建设、加工产品研发、加工设备研制、工艺流程创新、质量效益管理、品牌建设、市场营销等方面都达到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新局面,出现了一些起点较高、装备齐全、设备 收稿日期:2015-12-30

基金项目: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基金项目( CARS-11-B-20)

作者简介:戴起伟(1955—),男,江苏扬州人,硕士,研究员,主要从事甘薯产业经济技术研究。E-mail:dqw00001@126.com

1

先进、规模较大的加工企业和集团。本研究依据实地调研资料的分析,从区域分布、技术创新能力、产品结构、品牌与营销等方面阐述了我国甘薯加工企业的现状,并从经营模式合作化、企业发展规模化、加工设备自动化、市场营销模式多样化、产品研发自主化、产品质量标准化、生产加工绿色化等方面重点分析了我国甘薯加工企业的发展特点和趋势。

1 中国甘薯加工企业发展现状

1.1 地域性分布特征较为明显

目前,全国获得食品生产许可证和卫生许可证的甘薯加工企业约有200多家,主要分布在北方及长江中下游部分薯区,其中山东、河南、湖北、四川和河北等地集中了全国60%左右的企业,地域集中度较高。北方薯区淀粉加工用甘薯量约占总消费量的40%以上,长江中下游部分薯区约占30%左右。近年来新兴的上规模的大中型甘薯加工企业多数集中在山东、河南、四川、湖北、湖南、福建、江西、重庆等地。这些地区都是甘薯主要产区,甘薯面积大,产量高,甘薯资源十分丰富,通过投资建厂,就地加工,就地利用,深受当地政府和广大薯农的欢迎和支持

[1-3]

1.2 加工企业趋于规模化,技术创新能力提高

近年来,随着甘薯加工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手工作业的家庭作坊和半机械化生产的中小型加工厂因生产设备陈旧、生产工艺落后、缺乏专业技术人才,难以实现生产加工技术和工艺的改进和创新,在市场竞争中逐步淘汰或被先进的大中型规模化企业所取代。科技创新是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核心,也是提高农产品竞争力的关键所在。我国甘薯加工企业正由手工作业的家庭作坊、半机械化生产的中小型加工厂占大多数,逐步向规模化、全程自动化流水线生产的大中型加工企业为主的方向转变,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的步伐日益加快。企业积极主动联合农业科研院所、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共同携手开发,应用和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产品,技术创新的主体作用日益显现。目前,我国甘薯加工企业正向着“高科技、新技术、多领域、全方位、高效益、可持续”的方向发展,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高,竞争力不断增强。 1.3 产品结构趋于多样化

甘薯加工企业积极引进国内外先进的机械化生产线,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技术装备水平和加工转化精深程度大幅度提高,甘薯产品加工实现了专业化、标准化和精细化生产。目前甘薯加工产品种类,一是精制纯淀粉提取,包括天然纯白甘薯淀粉和紫色甘薯淀粉;二是以主食消费利用为用途的甘薯全粉原料的生产;三是甘薯食用淀粉制品的生产,如粉丝、粉皮以及甘薯复配馒头粉、糕点、薯泥等主食品的生产;四是甘薯类休闲食品,如薯脯薯干、甘薯脆片、紫薯饮料、甘薯快餐粉丝、蛋苕酥、甘薯丁、薯片、薯条、甘薯麦片、紫薯烤饼、紫薯小花片、薯丝、薯饼、薯仔、薯糕、薯枣、紫薯果蔬片等各个系列达数百种之多。五是甘薯食用酒精和能源乙醇的生产

[5-7]

[4]

1.4 加工企业积极打造自身的产品品牌

2

品牌是产品的名片,加工企业积极打造自身的产品品牌,主要有三类:一是与企业经营质量和规模效益等考核指标有关的,由政府或行业授予企业的各种荣誉称号,像各种龙头企业的称号,包括国家级的、部委级的、行业级的、省级的,如“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全国食品工业优秀龙头食品企业”等。二是与企业产品质量有关的,由市场权威部门认定或授予命名的商标与品牌,如“中国驰名商标”“绿色食品”等。三是企业自身命名的产品品牌,多与企业文化和产品内涵有关。如用企业名称命名的“白家陈记”系列方便粉丝等。有的商标和品牌赋予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如“黛溪老磨坊冰晶粉条”寄寓的是“磨得去的岁月,磨不变的品质”;“本草茶食”“花之恋”品牌五谷杂粮紫薯果蔬片的含义是绿色天然食品等,引人入胜,文化品味十分浓厚。

2 中国甘薯加工企业发展特点和趋势 2.1 经营模式合作化

目前多数大中型甘薯加工企业采用“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订单生产,合同收购。有些企业通过土地流转,建立了高标准的甘薯生产基地和贮藏设施。为保证薯源的高质、稳定,企业在与合作社和农户合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提供优良品种和优质种苗,有的还提供从种到收一条龙综合服务,解决广大农户一家一户难以解决的农技、农机、农资服务等难题。大多数甘薯企业还与科研院所和大学建立了技术合作关系,通过这种合作,企业可选用适合加工需求的专用型品种提供于合作社和农户,实行封闭式自繁自产,这有利于加工品种来源的一致性和品质保证,并防止病害的传播。企业与生产者的合作经营模式立足于本地加工资源和人力资源,在甘薯产区与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之间形成了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的产业链,解决了农民种植甘薯的出路和销路,提高了生产效益,增加了农民收入。如山东泗水利丰食品有限公司50%加工原材料来源于公司生产基地,30%来源于合作社,20%来源于社会散户。

2.2 企业发展规模化

近年来,随着甘薯加工产业化、集聚化,甘薯加工企业呈现规模化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一是投资规模化。目前大中型甘薯加工企业的投资规模普遍在1000万元以上。据对34家企业投资总额数据分析,投资额1000万元以下的仅1家,1000万~5000万元的有14家,5000万~1亿元的有7家,1亿元以上的有12家。投资额亿元以上的企业中,有2家达到8亿元,有3家达到10亿元。二是加工规模化。规模化甘薯加工企业多分布于甘薯种植优势区域,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当地种植规模的扩大与稳定。如,山东泗水利丰食品有限公司,总投资额8亿元,年综合生产能力18万t,拥有自建与合作共建甘薯基地8666.67万hm。山东圣琪生物有限公司每年消化甘薯资源达到13万~15万t,其主要甘薯原料来源包括与农户共建甘薯种植基地1333.33万hm、与农村合作社签订收购合同约5万t、市场收购约3万t,通过其的统一收购加工,基本解决了当地周边地区薯农产品出路,并形成了甘薯从种植到加工的产业化、集约化和规模化。三是产值“规模化”。据对鲁、豫、鄂、川等地64个较大规模甘薯加工企业的调研,企业加工产值总额达到108亿元,其中,加工

2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