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市中心城区蔬菜产销现状调研报告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8 0:06:15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遵义市中心城区蔬菜产销现状调研报告

作者:毛东 胡建宗 江玮 陈荣华

来源:《长江蔬菜·技术版》2013年第04期

为全面了解遵义市蔬菜市场现状,查找蔬菜价格居高不下的原因,探求遵义市蔬菜价格监管的有效途径,为市委、市政府提供决策依据,市农委于2012年9~10月组织专题调研组深入到红花岗区、汇川区、遵义县、绥阳县、桐梓和仁怀的蔬菜生产基地和蔬菜生产专业合作社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零售市场、超市以及相关职能部门进行了为期15天的走访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1 中心城区蔬菜生产供应的基本情况 1.1 生产发展初具规模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一是1~8月蔬菜种植面积累计达4.9万hm2,产量累计110.3万t;二是设施蔬菜生产发展较快,2012年6个县(区、市)大棚、温室蔬菜面积累计达到469.73 hm2;三是订单生产逐年增加,重点发展了菜辣椒、大白菜、大葱、番茄等蔬菜露地和棚室生产,累计面积5 252.7 hm2;四是蔬菜种植农户达58 344户,其中种植大户19 056户,蔬菜专业合作社142家。

1.2 市场自给率较低、菜价偏高

①理论蔬菜自给率 调查显示,遵义市蔬菜商品率不高,其中,红花岗和汇川蔬菜商品率50%,仁怀市蔬菜商品率40%,而遵义县、桐梓县、绥阳县蔬菜商品率只有30%。因此,上市的蔬菜量就只有38.58万t,再减去蔬菜在采摘、运输和市场销售过程中的正常损耗量(损耗量一般在30%左右),蔬菜的实际供应量为27.2万t,较2011年同期增加2.6万t。中心城区 6个县(区、市)总人口424余万人,其中城镇人口、流动人口和其他非农业人口共约208万人,按人均每天消费0.5 kg净菜计算,每天需商品蔬菜1 040 t,1~8月需求约24.96万t。而在27.21万t可供蔬菜中,除去30%外销菜和10%加工或饲料用菜,累计可供中心城区市民消费的蔬菜量只有16.32万t(表1)。还需8.64万t蔬菜才能满足市场需求,因此,1~8月遵义市中心城区的平均蔬菜自给率只能达到65.38%。

②蔬菜产品销售走向 通过调查发现,遵义市主要农产品批发市场的蔬菜有一部分从外地调入,主要来源是云南、广西、海南、山东、山西、陕西、兰州等地,品种有莲花白(结球甘蓝)、大白菜、茄子、番茄、萝卜、土豆(马铃薯)、甜椒等;而大约30%的本地大宗蔬菜除销往成都、重庆、粤港澳以及铜仁、毕节等地州市外,还有30%左右辐射到遵义市其他县、区(市)。

③蔬菜自给率较低、菜价偏高原因分析 一是我市蔬菜生产结构性和季节性短缺的矛盾突出。1~5月,叶菜类蔬菜基本为我市本地生产,占需求量的70%左右,茄果、瓜类基本是从外地调入,占需求量的30%左右;5~9月,茄果、瓜类以及叶菜类蔬菜是本市的优势品种,50%的量主要外销到重庆、四川及沿海地区,大约只有10%的茭瓜(茭白)、莲藕等从外地调入;10~12月,以本地蔬菜为主,大约有30%的蔬菜是从外地调入。二是蔬菜种植大户在茬口调剂中的双面作用。我市蔬菜种植大户接近2万户,占总数的35%以上。一方面在旺季上市的蔬菜,大户因量大本地销不了,势必销往销价更高的重庆观音桥、盘溪农贸批发市场和贵阳五里冲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只有零星散户的少量蔬菜应市,“物以稀为贵”就成为正常的事;另一方面虽然大户种植规模大,但品种单一,造成大量其他品种的蔬菜需从外地调入。所以,在本市各蔬菜批发、零售市场上就出现市场自给率较低、价格偏高的现象。 2 农产品批发和零售市场情况

2.1 农产品批发市场较少,经营秩序相对平稳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全市农产品批发市场仅有2家:金土地绿色产品批发市场和黔北果蔬批发市场,其中金土地绿色农产品批发市场是遵义县最大的蔬菜批发市场,现已入驻商户达650多户,3 200余人,年交易额达10亿元以上。但这2个农产品批发市场面积偏小,设施落后,并不具备农副产品贮藏、批发、交易功能,蔬菜经纪人、种植大户、批发商只能利用中心市场附近街道进行交易,批发交易集中在4:00~6:00进行,必须赶在天亮前交易完毕。调查显示,市区各大农贸市场蔬菜经营门店、摊位及临时摊位的数量和经营者人数保持稳定,蔬菜市场经营秩序相对平稳,受人为干扰的因素较少。 2.2 农贸零售市场遍布6个城区

6个县(区、市)城区共有县级以上农贸零售市场73个,其中红花岗区37个,汇川区17个,绥阳县3个,遵义县3个,仁怀市8个,桐梓县5个,销售的蔬菜一小部分为附近的农民种植直销的蔬菜,大部分是从遵义两大蔬菜批发市场调入。种植大户或蔬菜生产基地种植的蔬菜一般由经纪人从田间收购后销往蔬菜批发市场或直接销售给蔬菜零售摊贩,如汇川区高坪鸣庄大娄山蔬菜专业合作社的辣椒、番茄,红花岗区金鼎山的苦瓜、莲花白,遵义县三岔红星村的香葱,虾子、青坪宝合的花菜、白菜;绥阳县农鑫蔬菜等都是由经纪人收购外销。 3 影响蔬菜成本和价格的主因 3.1 中心城市近郊蔬菜基地萎缩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不断推进,建设用地增多,导致城市近郊菜地明显减少,“不见种蔬菜只见种房子”,而偏远蔬菜基地生产、技术指导、各项运输成本增加,以前遵义市传统的蔬菜保供基地河溪坝、礼仪坝、董公寺、高桥、新洲、磨刀溪等已见不到蔬菜,蔬菜基地外延都在15 km以上,如金鼎蔬菜基地。中心城市近郊蔬菜基地比2005年累计减少约6 733.3 hm2,其中红花岗区减少666.7 hm2,汇川区减少333.3 hm2,桐梓县减少1 933.3 hm2,遵义县减少1 333.3 hm2,绥阳县减少666.7 hm2,新蒲新区减少1 000 hm2,仁怀市减少800 hm2。 3.2 蔬菜产销磨合程度不够

与蔬菜产品相适应的新型营销体系没有同步跟上,导致蔬菜产销脱节。同时,由于遵义市蔬菜品种特别是绿叶菜品种不耐储运的特性、春季低温多雨寡照形成的春淡和不确定的夏秋连续干旱形成的秋淡等季节性供应能力问题,“菜贵伤民”与“菜贱伤农”现象同时存在。 3.3 流通环节多而不畅

本市现有两家农产品批发市场,由于市场面积太小,大量的蔬菜不能进市场,而其他零售农贸市场存在菜霸或摊位费较高等现象,本地蔬菜也很难进得去。另外,就是中间环节太多,从蔬菜生产基地到消费者一般要经过菜贩子从生产基地购买—蔬菜批发市场—蔬菜销售摊主—消费者等环节,运输损耗大、层层加价等因素,导致流通成本高达70%左右,以当前白菜、番茄、鲜辣椒为例(每1 kg),菜贩子从菜农手中收购白菜0.8~1.0元,而市场零售价高达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