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课复习资料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9/13 2:20:54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1. 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2. 音节:用听觉可以区分的语音结构基本单位。 3. 音素:语音的最小单位。(普通话中共32个音素,其中元音音素10个,辅音音素22个)

4. 元音、辅音发音特点 元音(10个) 气流在口腔中不受明显阻碍 呼出气流较弱 发音器官肌肉均衡紧张 声带颤动 辅音(22个) 气流在口腔中受阻碍 呼出气流较强 发音器官肌肉部分紧张 声带不颤动

5. 单元音:发音过程中,音质始终不变的一个元音,即单纯元音。

6. 一般单纯元音:又叫舌面元音,发音过程中,舌位活动在舌面的元音。

7. 一般单纯元音发音条件:舌位高低、舌位前后、唇形圆展。 8. 舌位:发元音时舌面隆起的最高点,也就是最接近上腭的一点,即近腭点的位置。 9. 复合元音:由两个或三个元音音素组成的音组。

10. 复合音:两个或三个元音音素组成的音组,或者复合元音后面附带鼻尾音组成的音组。

11. 舌位动程:复合元音的发音过程是有几个元音音素的舌位连续移动而形成的。舌位移动的过程叫舌位动程。

12. 复合鼻尾音:单纯元音或复合元音的后面带有鼻尾音n或ng作尾音的复合音。 13. 声母:一个汉语音节中起头的辅音。(21个辅音声母) 14. 零声母:汉语音节中没有辅音声母的音节叫零声母。(如:爱ài、移yí、五wǔ。w

和y两个字母是作为i、u和ü 的音头,不作为元音或辅音,名称仍与i、u、ü 相同) 15. 韵母:汉语音节中声母以后的部分。(39个) 16. 四呼:根据韵母起头元音的唇形特点,分为开口呼(15)、齐齿呼(9)、合口呼(10)、撮口呼(5)

17. 声调:汉语音节固有的,可以区别意义的声音的高低和升降。 18. 调类:声调的种类。即阴平、阳平、上声、去声

19. 调值:声调的实值,即声调的实际发音,声音高低、升降、曲直、长短等形式。普通话里有高平调(55)、高声调(35)、降升调(214)、降调(51)

20. 语流音变:在语流中,由于受到相邻音素的影响,一些音节中的声母、韵母或声调会发生语音的变化,称之为语流音变。

21. 轻声:句子里有些音节常常失去原有的声调,而念成较轻较短的调子。 22. 儿化:后缀词“儿”不自成音节,而是与前面的音节合在一起,使前一音节的韵母成为卷舌韵母。

23. 吐字归音:具体发音过程中,咬字器官的阶段性配合,使字音更清晰、完整、饱

满的传统发音手段。

24. 发音部位:发辅音时,口腔对呼出气流构成阻碍的部位(7部,双唇组、唇齿组、舌面阻、舌间前阻、舌间中阻、舌尖后组、舌根组)

25. 发音方法:发辅音时,呼出气流破除发音部位所构成的阻碍的方法(5法:擦音、塞音、塞擦音、边音、鼻音)

26. 送气与否:配合发音方法对辅音发音条件进行的区分。在塞音和塞擦音中按呼出气流的强弱区分为送气音和不送气音。 27. 清浊区分:配合发音方法对辅音发音条件进行的区分。清音指发音是声带不颤动,浊音指发音时声带颤动。22个辅音音素中,只有鼻音m、n、ng、边音l和擦音r等5个辅音音素为浊音,其余17个均为清辅音。

28. 辅音发音过程:成阻(发音过程中阻碍作用开始形成,要求部位准确、成点不成面)、持阻(发音过程中阻碍作用的持续,要求气息饱满,结实有力)、除阻(发音过程中阻碍作用的解除,要求短暂敏捷,干净利落) 29. 舌位图

30. 辅音发音要领表 发 音 部 发 位 音 方 法 塞音 塞擦音 擦音 鼻音 边音 不送气 送气 不送气 送气 清音 浊音 浊音 浊音 双唇组 唇齿组 舌尖前阻 舌间中阻 舌尖后组 舌面阻 舌根组 舌根 软硬腭交界处 上唇 下唇 上齿 下唇 舌尖 舌尖 舌尖 前硬腭 舌尖 硬腭前部 上门齿背 上门齿龈 b P m f z c s d t n l zh ch sh r j q X g k h ng 发声器官:

1. 动力系统:肺、气管、胸廓以及膈肌、腹肌等器官与相关肌肉。 2. 声源系统:喉、声带。

3. 成音系统:声道(喉咙、咽腔、口腔、鼻腔),以及喉以下的胸腔

语音的物理性质(声音的四要素) 1. 音高:音高指的是声音的高低。 由声带决定(声波的频率) 2. 音强:音强指的是声音的强弱。

由呼出气流的流量和流速决定(声波的振幅) 3. 音长:音长是指声音的长短。 由声带震动的持续时间决定。

4. 音色:音色是指声音的本质和特色。 由声波的含量决定。

口语发音过程:

四个阶段:编码、转换、传递、发音

心理状态对发音的影响:

正常心理状态是顺利发声的必要条件,心理活动对发音过程起决定作用。

1. 人类有声语言的产生从一个有声语言代码介入的意识活动开始,语言信息的意识活动被编为语言代码后传递到控制发音的大脑皮层的特定区域,变为发音指令,通过神经系统控制发音器官,产生语言声波。

2. 发音过程中,发音器官的运动和发出的声音处在说话人的监督之下,通过动觉反馈保证发音的准确无误。

3. 发音过程中,说话人通过听觉反馈监督、修正语音。 影响高级命令中心编码,词不达意 影响运动中枢,结巴

影响感觉中心,出错不知道

普通话语音的特点:

简单、清楚、表达力强。主要表现在 1、音系比较简单,音节结构形式较少。

2、音节中元音占优势,清声母多,听觉感觉清脆响亮。 3、声调变化鲜明且高音成分较多。

4、音节间区分鲜明,有节奏感。 5、词的双音节化和轻重格式的区分,轻声、儿化的使用,使表达更加准确、丰富。

单韵母(10个)

a、o、e、ê、i、u、ǖ、-i(前)、-i(后)、er。

复韵母(13个)

由复合元音充当的韵母,普通话里有13个。

ai、ei、ao、ou、ia、ie、ua、uo、ǖe、iao、iou、uai、uei。 根据口腔的开合,舌位的高低和韵腹的位置,又可以把复韵母分为前响、中响、后响。 1、前响复韵母——ai、ei、ao、ou。 开头响亮清晰

2、中响复韵母——iao、iou、uai、uei。发音由弱到强,再由强到弱 3、后响复韵母——ia、ie、ua、uo、ǖe。收尾响亮清晰

发音特点:拉开立起如枣核,声挂前腭,音素间自然过渡,兼顾四呼着力点

鼻韵母

带舌尖鼻音n的鼻韵母称前鼻音:an、ian、uan、ǖan、en、in、uen、ǖn。 带舌根鼻音ng的鼻韵母称后鼻音:ang、eng、ing、iang、ong、iong、uang、ueng。 发音特点

1. 元音音素与鼻尾音之间不是简单相加。而是不同舌位动程 2. 元音音素后半段半鼻化

3. 不丢掉鼻尾音,也不鼻化元音 4. 到位弱收

开口呼——指没有韵头,韵腹又不是i、u、ǖ的韵母,共有15个:

a、o、e、ai、ei、ao、ou、an、en、ang、eng、ê、-i(前)、-i(后)、er。 齐齿呼——指韵头或韵腹是i的韵母,共有9个: i、ia、ie、iao、iou、ian、in、iang、ing。

合口呼——指韵头或韵腹是u的韵母,共有10个: u、ua、uo、uai、uei、uan、uen、uang、ueng、ong。 撮口呼——指韵头或韵腹是ǖ的韵母,共有5个: ǖ、ǖe、ǖan、ǖn、iong。

播音发声对呼吸的要求:

运用胸腹联合式呼吸法调节呼吸,使气息顺畅、均匀、深浅适中,运用自如(稳劲、持久、有变化)

呼吸器官:呼吸道、肺、胸廓和有关肌肉、横膈膜和腹部肌肉

呼吸原理:建立在胸腔容积扩大或缩小的基础上,呼吸过程中横膈起主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