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抗寄生虫药物作用机理研究进展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1 8:15:47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动物抗寄生虫药物作用机理研究进展

作者:陈红霞

来源:《乡村科技》2018年第21期

[摘 要] 为了有效防治动物寄生虫病,要适时对动物进行动物抗寄生虫药的注射和喂食,有效维护畜牧业健康发展,提高公共卫生安全管理水平。而要想维护抗寄生虫药物的药效,就要对其作用机理有一定的认知,从而制订契合实际情况的治疗计划。基于此,本文简要分析动物抗寄生虫药物酶的作用机理,并集中讨论影响物质代谢及离子转运的机理。 [关键词] 动物抗寄生虫药物;作用机理;物质代谢;离子转运

[中图分类号] S85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7909(2018)21-110-2

在抗寄生虫药物的实际应用过程中,药物效应多种多样是不同药物分子与机体不同靶细胞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尤其是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随着化学合成及生物制药技术的发展,使得抗寄生虫药物的品种和数量不断增加,因其化学结构、作用等不同,故其作用机理也不同。

1 酶作用机理

因为动物寄生虫病会对肉、奶及蛋等产量产生影响,会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人畜共患寄生虫病甚至会直接危害人类的生命安全,因此,需要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在应用抗寄生虫药物的过程中,因为其内部含有抑制虫体正常生理功能的酶,导致虫体出现功能障碍,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达到抗寄生虫的目的。例如,左旋咪唑为广谱驱肠虫药物,是抑制虫体内琥珀酸脱氢酶活性的药物,能制约虫体内肌肉的氧代谢,从根本上达到驱虫的效果。另外,有机磷类药物能用于驱虫,主要是因为其内部含有抑制虫体内胆碱酯酶活性的物质,并且使酶可以丧失水解乙酰胆碱的能力,实现乙酰胆碱数量不断增多,直到寄生虫出现肌肉痉挛最后麻痹死亡。需要注意的是,若是此类药物结合后呈现出不可逆性,则抗寄生虫的能力较强,但若是不能发挥不可逆性,则驱虫效果会相对减弱。

此外,硝硫氰酯类药物也能有效抑制虫体琥珀酸脱氢酶的形成,进而抑制寄生虫体内的三羧酸循环,达到杀死寄生虫的目的。氨基甲酸酯类药物与乙酰胆碱酯酶也是应用效果良好的抗寄生虫药物,主要是能使得寄生虫体内相应细胞失活,造成其神经突触部位出现乙酰胆碱的大量累积,从而使寄生虫异常兴奋,全身痉挛、麻痹直至死亡[1]。 2 影响物质代谢及离子转运的作用机理

一些抗寄生虫药物是借助干扰虫体内蛋白质代谢、能量代谢、核酸代谢等方式达到驱虫及杀虫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