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地区)2017中考语文 考点跟踪突破19 说明方法与语言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16 16:39:22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考点跟踪突破19 说明方法与语言

(一)(2016·济南)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4题。

呦呦之蒿,中国神药

①“呦呦鹿鸣,食野之蒿”,这是《诗经》中的句子。在2015年10月5日之前,有谁能想到,这句诗竟能和诺贝尔奖联系起来——名字来自《诗经》的中国药物学家屠呦呦,因首次提取出治疗疟疾的“神药”青蒿素,而被国际学术界公认为“青蒿素之母”,也因此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②青蒿素所对抗的疟疾是地球上最古老的、死亡人数极高的疾病之一,是一种极为可怕的瘟疫。几千年来,人们深受其害却不知如何防治。自1878年发现其“真凶”——疟原虫开始,全世界的科学家就发起了寻找抗疟药的“攻坚战”。屠呦呦带领她的中草药抗疟研究小组,从古代医术《肘后备急方》中发现治疗疟疾的方法:“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医术中所说的青蒿是一年生草本植物,采用乙醚提取的方法,经过190次的反复试验,终于在第191次提取出青蒿中的有效抗疟成分——青蒿素。

③青蒿素是一种味苦的无色针状晶体。进入人体后,它首先作用于疟原虫的细胞膜、线粒体、内质网,并对核内染色质产生一定影响,让疟原虫的细胞内迅速形成自噬泡,并将细胞液不断排出虫体外,使疟原虫损失大量细胞液而死亡。正是这一治疟原理,使青蒿素当之无愧地成为疟疾的“天然克星”。

④青蒿素治疗疟疾效果显著,是抵抗疟疾耐药性最好的药物。中国发现青蒿素时,美国也研制出一种抗疟新药——化学合成的甲氟喹,但疟原虫很快就适应了它,产生耐药性,临床使用后患者还出现了明显的不良反应。而对于青蒿素这种从中草药中提取的药物,疟原虫对它完全没有抵抗能力。1976年1月,柬埔寨爆发疟疾,因疟原虫已经产生耐药性,疫情一时难以控制。中国医疗队携带一批青蒿素在柬埔寨大显神威,挽救了一大批疟疾患者的生命。

⑤但青蒿素也有一定的局限和不足。提取青蒿素的原料贵且稀缺,近十几年来,科学家一直在研究人工合成青蒿素,但收效甚微。国内外许多著名化学公司也进行了长达30多年的化学合成研究,但回报率过低,目前难以形成产业化。 ..⑥中国传统中医药是一个伟大的宝库。青蒿素正是从这一宝库中发掘出来的“神药”,是我国传统中医药献给世界的礼物。未来,通过不断地深入研究,传统中医药一定会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更好地为人类造福。

1.阅读全文,说说文章是从哪些方面来写“中国神药”青蒿素的。 文章主要从青蒿素的提取之困难、形态和治疟原理、治疟效果显著和局限不足等方面来写的。

2.结合文章内容,说说第①段有什么作用。

点题,与题目呼应,为下文做铺垫,统领全文,引起下文。 3.从说明方法的角度,简要分析第④段画线句的表达作用。 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表现了青蒿素治疟的效果显著,使文章表达的意思更明确、更生动形象,读者更明白,增强说服力。

4.阅读第⑤段,分析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国内外许多著名化学公司也进行了长达30多年的化学合成研究,但回报率过低,目前..难以形成产化。

人工合成青蒿素的研究回报率极低,虽然国内很多化学公司进行长达30多年的合成研究,但仍无过多进展,“目前”表现了人工合成青蒿素的工作任重而道远。

(二)(2016·平顶山二调)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①北宋以来,瓷业昌盛,各窑口相互竞争,汝窑印花青瓷工艺,传遍四方。汝瓷的装饰,丰富多彩,在民间备受欢迎,所以各地竞相仿制。从目前考古调查获知,河南地区宋元以来.........为民间烧造青瓷的窑口,有原汝州地区的临汝窑、鲁山窑、宝丰窑、郏城(即今郏县)窑,还有许昌五楼村窑,禹县钧台窑、新安城关窑、宜阳窑、内乡大窑店窑以及黄河以北的焦作窑、鹤壁窑、安阳窑等,这些窑口,各具有不同规模,其装饰技法和艺术风格亦各有特色。

②然而由于汝窑为宋皇宫烧制御用瓷器,不仅造价高,且受到许多限制,所以产量不大,而民窑系统,则得以较大发展。特别是汝瓷的印花装饰,颇受民间喜爱,所以各地窑口也广为运用这一传统技法,烧造出各有特色的代表作品。从北宋河南各地窑口烧造的青瓷观察,有其显著的演变发展过程,如北宋早期的碗、盘装饰简单,多唇口。在碗、盘的内壁往往用凸线纹分成六等份,外壁刻以简单的直线纹。北宋中期的碗、盘等纹饰简练、奔放,内壁多刻画牡丹花纹,外壁刻缠枝牡丹、折枝叶纹和莲瓣纹。有的瓶身刻满花纹,或刻篦结合,纹饰生动有力,具有较高的艺术效果。由简单的水浪发展到海水游鱼、鸳鸯戏莲、海螺浮于水浪之中,以及婴戏、水鸭、荷花、把莲等富有生活气息的图案等等,均属于北宋晚期特征。

③各窑不仅在制作工艺上各显其能,而且普遍注重装饰技法,一则保持了汝窑的工艺传统,同时也创造了各自的艺术风格。特别为了赢得信誉,各窑还创立牌号,互相竞争。常以姓氏为标记的碗铭作为标记,以招徕顾客,而一旦成为名牌产品,各窑又竞相仿制。如“吴”姓碗铭,在临汝、宜阳、新安窑皆有之,“同”字在宜阳、新安窑共存。另外,临汝窑的“童”字,宜阳窑的“吉”字和“思”“划”字,新安窑的“杨”“惠”“张”字,以及内乡窑的“田”字等众多姓氏出现,就反映了各窑口之间在创立牌号上既有共性,又有个性,为打开销路,出现了激烈的商品竞争,从而刺激了产品质量相继提高。所以汝窑的印花青瓷,从创烧以来,便成为河南地区的重要窑口之一。

④但金兵南侵,宋室南迁之后,汝窑和其它各窑一样均遭到同样厄运,窑废人亡,有些窑工也随之南渡,使得这一精良瓷艺技术失传。金元时期,对恢复汝青釉生产虽有所举,然日趋衰落。到了明代已全部停止生产。曾在历史上大放光彩的汝瓷,逐渐被其他产品所代替。

⑤综上所述,汝窑系我国北宋时代的五大名窑之一,从兴起到昌盛,直到衰落,经历了..漫长的岁月,在我国青瓷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1.阅读第②段,简要概括汝瓷印花装饰传统技法在各个时期的变化特点。

早期装饰简单,中期纹饰简练、奔放(生动有力),晚期图案丰富多彩(富有生活气息) 2.第③段主要使用了哪种说明方法?请结合相关内容分析其表达效果。

举例子。列举了“吴”姓碗、“同”字碗多地共有的例子,具体地说明了汝窑以姓氏为标记招徕顾客,并相互仿制的特点。

3.结合下面句中加点部分,分析本文的语言特点。 (1)从目前考古调查获知,河南地区宋元以来为民间烧造青瓷的窑口,有原汝州地区的.........临汝窑、鲁山窑、宝丰窑、郏城(即今郏县)窑…… (2)综上所述,汝窑系我国北宋时代的五大名窑之一。 ..

“从目前考古调查获知”限制了时间和资料获得渠道,“之一”指出了汝窑是北宋时代名窑中的一个,还有其他名窑,这体现了说明文严密、准确的语言特点。

4.结合下列材料,说说你对汝瓷发展的看法。

材料一 2015年12月14日至15日,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政府首脑(总理)理事会第十四次会议在郑州举行。会上,国家外交礼宾司选择中国陶瓷设计艺术大师李怀廷设计的龙头杯作为会议用杯,备受人们关注。

材料二 日本NHK电视台赴汝州拍汝瓷 将推《宋徽宗与茶》(《大河报》)

汝瓷曾从昌盛走向衰落,但技艺并没有失传,传承者不断改进,它将重新焕发光彩,走向世界。

(三)(2016·哈尔滨)阅读下面文章,回答1~4题。

菊 花

①菊花原产地是中国。菊花又名鞠,还有黄花、九华、金蕊、金精、帝王花等三四十个称谓。菊花大多开放在秋寒之季,飒飒冷风中,百花凋落,唯有菊花灿然绽放,让人心生敬意。

②菊花分类的标准多种多样。依花径可将菊花分为大菊和小菊;依花期可分为春菊、夏菊、秋菊、冬菊(寒菊)和四季菊;依花色可分为黄、白、粉、紫、橙、褐、绿以及间色和复色等。在人们的传统印象中,菊花都是黄色的。这实际上是一种错误认识。 .③菊花的适应性强。它喜爱阳光也耐寒冷。光照充足的地方,菊花长得更健康、更茁壮,而在少光、寒冷的地方菊花也能生长。与郁金香等花卉相比,菊花对土壤的要求不高。它更适宜生长在排水良好的土壤中,但潮湿的环境中也能寻觅到它的芳容。播种或扦插的方式菊花都可成活。菊花良好的适应性,使其在中国自华南至东北地区均能栽植。菊花是很多城市绿化的首选花卉。

④菊花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菊花端庄素雅,晚香凝秀,花姿飘逸,淡意疏容,是著名的观赏植物。“重阳日赏菊”始于晋代陶渊明,现在已成为我国的一种文化传统。秋季,我国许多城市常常举办规模不等的“菊展”供市民欣赏。

⑤菊花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菊花作为药材使用,距今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中医学认为菊花具有散风清热、平肝明目的功效。它的这一功效,历来为广大民众所认可。例如,有人经常饮用菊花茶,就是为了达到明目润咽的目的。

⑥菊花自古受人喜爱,国人爱其质朴的形象更爱其高洁的品格。菊花是中国的传统名花之一,后来也风靡世界,是中国送给世界的一份美丽礼物。

(选文有改动)

1.选文第②段中加点词“这”指代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菊花都是黄色的。(在人们的传统印象中,菊花都是黄色的)

2.阅读③至⑤段,说说菊花具有哪特点?(答案含标点在内不能超过30个字)

适应性强(菊花的适应性强),观赏价值高(菊花有极高的观赏价值),有药用价值(菊花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

3.指出下列句子所使用的说明方法。(一个括号只能填写一种说明方法) (1)与郁金香等花卉相比,菊花对土壤的要求不高。(作比较) (2)菊花作为药材使用,距今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列数字)

(3)例如,有人经常饮用菊花茶,就是为了达到明目润咽的目的。(举例子) 4.读完本文后,请你给准备栽培菊花的朋友提三条建议。

示例:可以根据自己喜欢的花色选择菊花品种,花盆尽量摆放在光照充足的地方(或把菊花栽培在阳光充足的地方);要选择排水性好的花土(或把菊花栽培在排水性好的土壤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播种或扦插的方式去栽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