窑匠手中的泥团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16 16:39:35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窑匠手中的泥团

罗马书9:19-21

当我们提到“神学”这个词的时候,很多弟兄姐妹不是肃然起敬,就是敬而远之,大部分人觉得“神学”是一门高不可及的学问,把神学应用到实际的生活中,是一件遥不可及的事情。事实上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常常用了具有神学意味的话。当一个人脱口而出说:“我的天啊!”通常是遇到一下子接受不来的事,他想找老天爷帮忙;当一个人自以为“神不知鬼不觉”的做某些事时,他是把鬼神包括欺蒙的对象里面;当我们说“举头三尺有神明”时,代表我们承认上帝无所不在。还有很多类似具有神学意涵的用语,我们常常在用。 保罗在罗马书9-11章讨论以色列人的得救问题时,同时呈现出许多神学方面的议题。这些神学讨论不是为了作学问,而是要学着把神的启示应用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今天看的这三节经文,有一个主要的神学问题,“神的主权与人的自由意志之间的关系”。在十九节保罗举出一个对神的主权抗议的说法:“他为什么还指责人呢?有谁抗拒他的旨意呢?” 保罗在罗马书第九章从神的拣选一路讨论下来,指出有被选上跟没被选上的,最关键的原因就是“神要怜悯谁、就怜悯谁、要叫谁刚硬、就叫谁刚硬。”那些蒙神怜悯的就是得救的人,神叫他刚硬的人是指将来灭亡的人,按照这样的说法,

只有神的主权,人不具有所谓的自由意志。如果这样的理解真的能够成立,十九节的问题就不会有人问了。如果人真的没有自由意志,就不会对上帝的绝对主权提出质疑。 我们今天看的这三节经文大纲很清楚,十九节提出问题,二十节提供答案,二十一节用一个画面解释二十节的答案。在这一段问答中,保罗用三个对比谈上帝的权柄。第一个是人与神的对比,保罗说:“你这个人哪、你是谁、竟敢向神强嘴呢?”这样的语气我们都很熟悉,人在不同的阶段和处境里面,会跟不同的权威对象抢嘴争辩,一直到我们发现对我们拥有权柄的对象不高兴了,将要对我们采取压制的手段时,我们才晓得闭嘴。人敢对掌权者争辩,大部分都是出于无知。很多时候我们并不明白神的作为是什么,事实上我们也不会明白,人与神之间的差距之大,人自已无法想像。当我们不明白上帝的作为时,可以向上帝求让我们明白,在不明白之前就说上帝错了,这种指控是出于无知的反应。

第二个对比是受造者与造物主。受造主所有的一切都是造物者所定的,人类制造一个机器之前,都先设计好这部机器要做什么,能发挥多大的效能。上帝造人也把人的各种能力设定好了,包括人能自由思想的能力,也都是来自于上帝。上帝给人自由选择怎么面对人生,所以我们看见各式各样的人生百态,有人用他的自由权利选择神不喜悦的生活方式,也有人愿意选择按神的旨意行。第三个对比是窑匠跟泥土的

对比,这个对比是用来解释造物主对受造者的主权。按照字面的意义,我们看二十一节都能明白保罗的意思。但我们要留意在旧约圣经中,关于窑匠和泥土关系的意义。 旧约圣经中有四个地方用到窑匠和泥土的比喻。第一处经文在以赛亚书29:16:“你们把事颠倒了,岂可看窑匠如泥吗?被制作的物岂可论制作物的说“他没有制作我”?或是被创造的物论造物的说“他没有聪明”?”先知问说:“岂可看窑匠如泥么?”这里是指人把上帝当成人来看。虽然圣经告诉我们,人是按照神的形象及样式造出来的,不过人并没有完全跟神一样。上帝乐意我们认识他,他透过先知、圣经、耶稣基督把他自己启示给人,他采取人可以了解的方式,藉着耶稣基督道成肉身成为人的样式,叫人认识他。但人因为耶稣看起来跟人没有两样,就以为上帝跟人一样。

我们都知道瞎子摸象的故事,几个从来没看过大象的瞎子为了了解大像是什么,用他们的手去摸大象。摸到大向尾巴的人说,大象像一条绳子;摸到大象脚的人说,大象像一根柱子;摸到大象身体的人说,大象像一面墙壁;另一个摸到象鼻子的人说,大象像一条粗水管。每一个人都是用自己的体会去描述,结果都是错误的。站在人的角度去认识神,如果光凭着自己的感觉和体会,很容易认错了神。 第二个在旧约中论到窑匠与泥土的比喻在以赛亚书45:9:“祸哉!那与造他的主争论的,他不过是地上瓦片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