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2018年高考模拟语文试卷(含答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13 20:20:10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2018年浙江高考模拟试卷

语文 试题卷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

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抢跑式”校外培训班喧宾夺主,主要原因在于义务教育优质资源分布不均衡(héng),这种不均衡导致一些中小学校与校外培训机构互相钩连,将培训结果与中小学校招生入学挂钩。 B.教育事业绝不是一个人的独行,团队协作、分工明确、高效执行、目标一致是做成任何事业的必备前提,唯有如此,才能在于浑沌处亮一盏明灯,做教育行业中“口碑(bēi)票房”双丰收的《红海行动》。

C.水受重力驱动,总要往低处流,且荡平阻挡、充盈凹陷,秉(bǐng)持温良向善;沙则借风力助推,偏爱往高处攀,且积沙成峰、摧枯拉朽(xiǔ),始终前赴后继。

D.中国在外交斡(wò)旋过程中提出的一系列理念和方案,体现了中国与世界各国共同发展、休戚(qì)与共的态度和决心,也体现了中国作为大国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题。

中国的文人历来有出游的嗜好。[甲]李白的狂放,除去金樽对月“将进酒”,还是仗剑浩歌..“行路难”;而在细雨骑驴入剑门的途中,大诗人陆游肯定会有不同于“铁马冰河”的全新感受。[乙]相对于逼仄的书斋来说,外面的世界充满了缤纷浩阔的人生体验,“衣上征尘杂酒痕,远游无处不..消魂”,这又是何等的令人神往!

于是,他们打点一下行装,收拾起几卷得意的诗文(那大抵是作为“行卷”走后门用的),潇潇....洒洒地出门了。[丙]一路上访友、拜客,登临名胜,走到哪里把诗文留在哪里。在当时的交通条件下,..

这些彬彬弱质的文人肯定会有相当一部分时间要消磨在旅途中,而驿站,便成了他们诗情流溢和远游行迹的一个汇聚点。

2.文段中的加点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还是 B.逼仄 C.打点 D.潇潇洒洒

3.文段中画横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2分) ( ) A.甲 B.乙 C. 丙

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 ) A.PM2.5俨然已成为中国当下最敏感的话题之一,1月30日全国雾霾面积已达到143万平方公里,社会各界呼吁尽快出台治理空气污染,各城市和地区开始探索治霾之道。 B.他处事谨慎,善于思考,也很有主见,对别人的意见从来不随便苟同。

C.寻找人类的精神家园,就是寻找人作为文化的人应该得到的一个朴素宁静的安居的住所。 D.古人在写诗过程中常常倾注颇多心力在一两个字上,这一两个字常常使诗歌有一种“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产生出来。

5.请把下面的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只填序号(3分)

1

但是,作者却回避了这样的渲染。因为作者觉得,不用细节的铺陈、多方面的渲染,也可以构成相当的感染力。 ▲ 。 ▲ 。 ▲ 。而 ▲ 。散文以情动人,收敛了情感,会不会影响文章感人的力量呢? ①叙述从表面上来看,和描写不同 ②叙述首先是外部细节的简略,其次是情感的收敛 ③感染力不一定从丰富的描写中产生,叙述也能动人 ④描写是在细节上铺陈,不仅是外部细节的铺陈,而且是内在情感的夸张 答: 6.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超过150字。(6分)

(1)学校即将举办戏剧节,演出《雷雨》《哈姆雷特》《堂吉诃德》等剧目。请你为演出节目单撰写一段角色介绍文字。要求写清剧目与角色名称,突出角色的形象特点。

(2)微信朋友圈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有人喜欢在“圈”里晒晒照片,吐吐槽,也有人不想再被其“绑架”,甚至退出了微信。对此,你有何思考?请写一段文字,表达你的观点和理由。 (3)请以“青春是一本太仓促的书”为首句,写一段抒情文字。 二、现代文阅读(共30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10分)

文化认知应告别无限度“啃老”

提起文化符号,最容易想到的还是孔子、书法等传统中国文化,两千年文明古国,传统文化在历史长河中秉承了中国文化的先驱与精髓。事关中国传统文化符号的宏篇叙事自然也少不了这些祖辈先烈世代相传的“中国味”,譬如京剧,譬如书法,譬如造纸术,譬如中医。中国文化也因为传统文化的彰显而在世界文明史上熠熠生辉。

传统文化的体认与传承,彪炳着国人在现代性社会里对历史的一种认知和阐释,特别是在功利主义洪流大举进犯的文明危机下,常怀缅怀传统文化之心能实现价值观的自我扬弃。无需附庸风雅,也无需故作清高,在传统文化符号的推选中,我们看到了那些影响深远的中国特色“古色古味”。 传统文化符号被大举推崇,是好事,至少说明其在开化性的文明发展史中有其立足之地。但我们又应该有所认知,与之相对应的当代文化缺失使我们的切肤之痛。

无限度的透支传统文化似乎已成为一种习惯,在这种习惯中,我们鲜有看到将其托起至扬弃和革弊的层面,对普罗性的大众而言,传统文化成了万金油——大家都大概了解,大家都为之骄傲,大家都能侃侃而谈,但对其体认也仅停留在骄傲和谈资的深度。这实际上是一种文化“啃老”行为。一方面,传统文化在现代性社会的建构中被屡屡搬上台面,能够和国外媲美,能够彰显中国特色的,传统文化被用了再用;另一方面,当代文化的发展和架构始终落后半拍,或者说上不了台,处在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局面。

当然,这里面有个心态问题。传统文化的“中国化”情结根深蒂固,固化的思维和逻辑锁导致的是容不下其他能够代表中国特色文化的存在,即使是当代先进文化也不能上升到“中国符号”的高度,对被抽查的大学生而言如此,对广大国人亦是如此。因为可能无需多想,提到文化符号,脑

2

子里都会理所当然的将孔子、书法、中医等“文化元老”拿出来,这已经变成一种毋庸置疑的体认习惯——这就衍生为在文化符号选择上出现的趋同性和理性化及其与日常文化趣味的分离的情况。 另外的问题还在于在现代文明社会的建构中,功利主义泛滥,肤浅和偏执文化如洪水猛兽,文化多元化的一种弊病就是文化冗杂繁多,核心文化价值缺失。这是最需要警惕的,因为即使是传统文化都会出现最近的“糟粕精华”如何界定的学术争论,而当代文化虽然批判性和抵制性大有,却依然不能消弭和摆脱落后和腐朽文化的扰攘侵蚀。在现代社会价值观体系的建构下,当代文化缺少“领头羊”,既有文化的深度和广度尚需锤炼,特别是在西方文明的冲击下,“中国特色”的当代文化符号岌岌可危。需要拯救和弘扬的,正是那些身处庞杂文化侵扰的“中国味”,譬如鲁迅,譬如鸟巢等等。

在各种思潮泛滥的情况下,中国当代文化既要自证清白,出污泥而不如染,还要自我升华,自我琢磨。而这一切,都得依靠国人的力量,那么在这场当代文化符号的提格与抛光中,首先要做的就是实现对传统文化的认识纠偏——不能无限度“啃老”。——选自《新华文摘》2016年第3期 7.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本内容的一项是(3分) ( ) A.文化多元的弊病是文化的多样化,然而核心文化价值缺失。 B.文化符号选择出现趋同性和理性化及其与日常文化趣味的分离。 C.文化功利主义、肤浅和偏执文化影响当代社会对待文化的态度。 D.中国当代文化的发展方向是自证清白,出淤泥而不染。 8.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3分)

( )

A.京剧、书法、造纸术、中医等等,这些祖辈先烈世代相传的“中国味”实际上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符号。

B.对传统文化的体认与传承,显示着国人对历史的一种认知和阐释,常怀缅怀传统文化之心能实现价值观的自我扬弃。

C.当前,传统文化符号被大举推崇,不但如此,我们也已经常看到,大多数将其托起至扬弃和革弊的层面。

D.在西方文明的冲击下,“中国特色”的当代文化符号岌岌可危,譬如鲁迅、鸟巢等等,尤其需要我们的拯救和弘扬。

9.根据文章内容,谈谈我们应该怎样对待文化。(至少写出三点)(4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20分)

菩提本无树

熊召政

①五祖寺在黄梅东山上,虽然其规制比之省城归元寺、当阳玉泉寺,略欠恢宏。但其在中国佛教史上的地位,不要说放在鄂省,就是放诸全国来考量,也是不可替代的。

②大家都知道,佛教传自印度。但自从禅宗产生后,佛教才算实现了中国本土化。这个过程经历了数百年,尽管曲折,但最终找到了出路。这种皈依是双向的,因此也是有趣的。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