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研究结题报告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1/1 7:42:47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序,究其原因时往往一句“粗心了”作为出错的理由。在解答问题是常常尚未看清题意。只是见数字,便拼凑解答等。遇见 “多”字便加,遇见 “少”字便减,看见“平均”两字就除,这些都是学生思维机械的体现。

(三)如何突破学生的思维障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数学教学的思维训练,是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结合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实现的。在教学中我认为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实践可以有效训练学生的思维。

1.创造有趣的情境,实现教学过程的生活化,使学生快乐进入数学学习。陶行知说过:“教育必须是生活的,一切教育必须通过生活才有效。”《数学课程标准》中也强调,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这广泛的应用。所以数学教学必须贴近学生生活,数学课应于生活相衔接。所以教师在备课时,要根据教材内容、学生实际情况设法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内在和外在动机,促使学生想学、要学。只有赋予思维以物质的基础,学生才能好奇的、快乐的进入未知世界。如在学习《立体图形的认识》一课时,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任务,让学生收集一些不同形状的物品(如茶罐、牙膏盒、魔方,乒乓球等),使学生通过动手收集这些生活种不同形状的物品,认识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并初步感知概念,扩大主动参与和亲身实践的空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习惯及能力。

提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很多人都会认为这是语文教学的任务,但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在培养学生计算、逻辑思维能力的同时,也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因为,先读懂才有正确的思考。在我做的计算题及解决问题的调查统计中,有20%左右的学生应用题做错是由自己的数学阅读能力较差造成的,这些学生自己未能读懂题。还有的学生在做题时只读一遍就开始动笔,很少有学生在完全读懂,理解题意以后才做题。由此可见数学学科不是不需要阅读,而是应切实加强和指导学生阅读。数学阅读首先要注重学生对课本的阅读。首先在教学中我们要注重学生对主题图的阅读。新教材在使用是用了大量联系实际,生动活泼的主题图,在教学中我们应引导学生认真阅读,细细品味,思考优美画面下的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千万不能把主题图仅仅看作情境创设的素材,培养学生读图、识图、理解图意的能力。在教学中要加强学生阅读主题图的能力。其次要引导学生在学习概念后认真阅读概念,在阅读中理解、感悟内在的意义。可以让学生找出关键词、读时加重语气等方法深入理解概念。最后还要注重对应用题的阅读教学。新教材中的应用题更贴近社会生活、生产的实际情况,呈现形式多样化、除文字叙述外,还用表格、图画、对话形式,适当的还增加有多余的条件和开放性的问题,将情境、数据、数量关系、计算思考融为一体,给学生提供了鲜活、真实、具有探索,思考价值的数学问题。所以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真确,认真的阅读题意,为正确解决问题打好基础。在

教学实践中我经常让学生以动带读,让学生在读应用题时勾一勾画一画,,将题中的已知信息、所求问题勾出来,在低年级时还要求勾画单位名称,也可以把题目中的信息用画图的形式表现出来。中高年级则可以让学生学会边看题边画线段图、几何图或简单表格以帮助解题。长期坚持学生就会形成数、形、意三者结合的思维模式,为正确解答打好基础,做好铺垫,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 在操作中发展儿童的思维能力

针对小学生的特点,动手操作是他们展开思维、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学生动手操作学具,让他们实际数一数、画与画、摆一摆、折一折、拼一拼,符合儿童生性好动、好奇的生理特征,有利于引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促进教学内容的深化,使学生的理解进一步深入,提高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灵活性,培养学生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例如,教学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的认识时,我让学生分组用纸折出或者用小剪刀裁剪出所学图形,总结图形特点, 这样操作和思维的有机结合,从而达到操作的目的,也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又如,在教学“倍”的概念时,我们采用了直观演示和学生动手摆学具的方法进行教学,使学生在直觉表象的基础上理解“倍”的意义。教学时,我先在黑板上方摆3只小兔,再让在下方摆3只小狗。通过演示使学生看到:把3只小兔看成一份,小狗的数量和小兔的数量一样多,建立1倍的概念。然后提问:在第三行摆出多少只小狗才是

小兔的2倍哪?请同桌利用学具摆出小兔的2倍、3倍。学生摆好后,教师进行检查,并提出问题,小兔的2倍多少只?求第三行小狗的数量就是求几个3只?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2个3只是多少,就是把第一行摆的3只小狗看作一份, 2个这样的一份用乘法计算,即2×3=6(只)”明确:“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使学生在操作过程中领悟到“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与“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意义是一致的。通过动手操作学生很轻松的概括出了“倍”是两个数之间的关系以及计算方法,既强化了概念的记忆,又发展了儿童的抽象思维能力。4.科学训练,有效培养思维能力。学生所学知识只有在知识的应用中,在知识与能力的互动中,学生思维发展和思维能力才能得到有效提升。所以好的作业正是训练学生思维的重要手段。首先教师要注重课堂作业,加强学生基础性的训练。课堂作业可以从书写的速度、思维的广度、深度、解题的思路和方法入手,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其次教师要精心设计一些开放式练习,让学生从不同的方面去进行思维,求得合理和正确的答案。这种练习能够避免学生形成的思维定势,是增强学生解题的灵活性、敏捷性,特别是深刻性、独创性、变通性等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例如“12=□+□”中的第一个□和第二个□可以填很多的数,如:12、0、11、1、10、2、9、3、8、4、7、5、6、6、5、7、4、8、3、9、2、10、1、11、0、12,比单一的9+3=□强多了。实践证明,教学中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设计一些开放式的例题和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