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5/1 1:33:05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2014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基础 试卷
(课程代码02864)
本试卷共4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 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 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 的相应代码涂黑。未涂、错涂或多涂均无分。淘宝自考赢家 1.T细胞表位是
A.T细胞表面表达的化学结构 B.一般为顺序决定基
C.一般为构象决定基 D.一般位于抗原分子表面 2.抗体V区的功能是
A.结合抗原 B.激活补体 C.调理作用 D.ADCC作用 3.可发挥ADCC作用的免疫细胞是
A.B细胞 B.NK C.CTL D.DC 4.补体旁路激活途径的C3转化酶是
A. C3 bBb3b B.MASP C. C 3bBbP D.C 4b2b 5.只参与补体活化的经典途径.不参与旁路途径的补体是
A.C3 B.B因子 C.C4 D.C5 6.有刺激造血功能的细胞因子主要是
A.干扰素 B.肿瘤坏死因子 C.白细胞介素 D.集落刺激因子 7.适应性免疫应答细胞是
A.αβT细胞 B.γδT细胞 C.巨噬细胞 D.NK 8.B细胞活化的第二信号来源于
A.CD28 - B7 B.抗原的刺激
C.CD40 - CD40L D.LFA -2与LFA -3的结合 9.属于专职抗原提呈细胞的是
A.巨噬细胞 B.上皮细胞 C.成纤维细胞 D.T细胞 10. Th细胞表面的CD4分子可结合APC上的
A.B7 B.MHC -I类分子 C.MHC -Ⅱ类分子 D.ICAM -1 11.I型超敏反应的主要效应细胞是
A.中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 B.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 C.肥大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 D.巨噬细胞和CTL 12.肥达反应是
A.凝集反应 B.沉淀反应 C.ELISA D.免疫荧光法
13.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的特点是
A.无细胞结构
B.除核糖体外无其他细胞器
C.由一种类型的核酸以及蛋白质组成 D.必须在活的细胞内增殖 14.有拟线粒体之称的细菌的结构是
A.细胞壁 B.核质 C.细胞质 D.中介体 15.大多数细菌繁殖一代需要的时间是
A.5~ 10分钟 B.20 ~30分钟 c.5~10小时 D.18 ~24小时 16.病毒稳定吸附于靶细胞,主要依靠 A.碰撞接触
B.病毒表面的配体蛋白与易感细胞表面相应的受体特异性结合 C.静电吸引
D.病毒抗原与中和抗体结合 17.对病毒体特性叙述正确的是
A.测量的单位是微米 B.以出芽方式增殖 C.只含一种类型核酸(DNA或RNA) D.对抗生素敏感 18.实验室培养真菌常用的培养基是
A.巧克力色培养基 B.鲍一金培养基 C.SS培养基 D.沙保培养基
19.决定细菌内毒素的生物学毒性作用的主要结构成分是
A.脂质A B.磷壁酸 C.核心多糖 D.特异多糖 20.正常情况下,机体无菌的部位是
A.支气管 B.皮肤 C.泌尿生殖道 D.消化道 21.条件致病性真菌的特点是 A.主要是外源性感染
B.致病性强,引起慢性肉芽肿、溃疡等 C.宿主免疫力降低是其致病的主要条件
D.多为生存于自然界而正常机体内不存在的真菌 22.紫外线杀菌的机制是
A.使微生物蛋白质发生变性 B.与微生物的酶类结合影响代谢
C.在DNA上形成胸腺嘧啶二聚体阻碍DNA转录 D.损伤细胞膜
23.可利用链球菌溶血素“O”试验进行辅助诊断的疾病是
A.波浪热 B.风湿热 C.猩红热 D.出血热 24.在血琼脂平板上菌落周围能形成双溶血环的微生物是
A.破伤风梭菌 B.产气荚膜梭菌 C.肉毒梭菌 D.无芽胞厌氧菌 25.可通过节肢动物(蚤、虱)叮咬而传播的微生物是
A.霍乱弧菌 B.破伤风梭菌 C.立克次体 D.钩端螺旋体 26.卡介苗是结核杆菌的变异株,这种变异主要属于
A.毒力的变异 B.菌落的变异 C.形态结构的变异 D.耐药性的变异 27.水痘一带状疱疹病毒在成年复发感染的常见临床表现是 A.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B.疱疹性结膜炎 C.水痘 D.带状疱疹
28. HIV的传播途径不包括
A.同性或异性间性行为 B.日常生活的一般接触 C.输血和器官移植 D.母婴垂直传播 29.内基小体是
A.汉坦病毒包涵体 B.麻疹病毒包涵体 C.狂犬病毒包涵体 D.腺病毒包涵体 30.不能对病毒进行分离培养的方法是
A.细胞培养 B.固体培养 C.动物接种 D.鸡胚培养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
二、填空题 (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请在答题卡上作答。
31.机体抵御、清除病原微生物等外来抗原性异物侵袭的功能称为________。 32.外分泌液中主要的抗体类别是_________。
33. HLA -I类分子提呈内源性抗原,可被__________T细胞识别。 34.细胞产生细胞因子后作用于自己本身,该方式称为____________。 35.在胸腺发育成熟的淋巴细胞是__________。 36.按功能分类,T细胞有Th、Tr和___________。
37.外周血中白细胞数量最多的吞噬细胞是___________。 38.抗原经____________注射途径最易诱导耐受。
39.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的共有成分是___________。
40.当两种病毒同时感染同一细胞时,可发生一种病毒抑制另一种病毒增殖的现象,称为病 毒的____________现象。
41.病毒核心的成分主要由一种类型核酸DNA或____________组成。 42.真菌的繁殖体是___________。
43.病原菌致病性的强弱程度称为__________。
44.母体内的病毒通过胎盘或产道传播给子代的方式称_____________传播。 45.鉴定结核分枝杆菌的重要染色方法是____________。
46.烫伤样皮肤综合症是由金黄色葡萄球菌产生____毒素引起。 47.白喉棒状杆菌在______________血清琼脂平板上生长时,使茵落呈黑色,具有鉴别意义。 48.引起秋冬季婴幼儿急性腹泻最重要的病原体是____________。
49.乙型肝炎病毒的“两对半”检查项目是HBsAg、抗HBs、HBeAg、抗HBe和____________。 50.鹅口疮的病原体是___________。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请在答题卡上作答。 51异嗜性抗原 52. APC 53.MHC 54.免疫耐受 55.溶原性转换 56.病毒潜伏感染 57.衣原体 58.朊粒 59.病毒复制 60.无菌
四、简答题 (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