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石首市融入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分析与思考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10 14:30:01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关于石首市融入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分析与思考

□廖胜南

省委、省政府《关于建设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决定》的出台,标志着湖北正式形成了“一带(长江经济带)两圈(武汉城市圈、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双轮驱动”的总体发展战略态势。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基本内涵是以丰富的生态文化资源为基础,以发达的旅游业为引擎,推动区域联动、资源整合、整体开发、互利共赢,促进鄂西地区发展。其构思的特点是涵盖面积大,占全省70%左右;区域跨度大,揽括襄樊、荆州、宜昌、十堰、荆门、随州、恩施、神农架8个市州区;发展差异大,有人均GDP达4000美元的宜昌市,同时包括67%的贫困县。大手笔下,必定有大发展。石首作为“一带一圈”覆盖县市,如何抢抓机遇谋求发展,是当前面临的重大课题。对此,笔者进行了一些浅显的分析与思考。 一、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带来的发展机遇

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是一个以旅游为红线串起来的经济圈,它作为省委、省政府统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在国家扩大内需,特别是扩大消费需求的背景下,将不仅有力地促进我省旅游产业的提档升级,而且有利于地处圈内的石首生态旅游经济快速发展。

1、融入大旅游市场的机遇。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主旨就是要突破体制、机制局限,推进区域内主导产业与关联产业跨行政区

域实现优化整合,这恰好也是制约旅游大循环的障碍。如果各类旅游资源以线路串联得到整合,形成较强的关联和互补,必将会打造出一批精品旅游线路。此外,从发展的眼光来看,随着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成熟与发展,必将带动整个鄂西地区的旅游产业融入全国大市场。

2、享受政策扶持的机遇。省委、省政府大力发展旅游的政策机遇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产业发展政策。通过相应的财政政策、信贷政策和奖励措施,支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多渠道筹集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资金;二是生态补偿政策。加大对生态补偿的财政投入和转移支付力度,对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三是土地利用政策。为旅游开发,突破土地瓶颈提供政策保障;四是财税支持政策。特别是加大对公共服务项目及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的政策优惠及资金投入;五是旅游激励政策。对旅游示范县、旅游名镇(村)、中国优秀旅游城市、4A级以上景区等都分别给予奖励,对旅游区环境整治给予补助等。

3、受惠项目支撑的机遇。省委、省政府将加强圈内重点项目建设:一是加强以交通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圈内城市完善重点景区内部交通网络,建立和完善鄂西旅游信息网、电子商务网等;二是启动建设一批文化旅游项目,建设各具特色的文化遗产保护和文化旅游设施,鼓励创作弘扬地域文化的优秀文艺作品等;三是实施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工程,将农村环境卫生整治与清洁能源建设纳入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工作范畴,将自然保护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与重点

动植物保护项目列入全省发展规划等。另外,省委、省政府考虑到圈内贫困县占67%的实际问题,还将加大圈内主导产业、特色产业、经济拉动型产业等产业项目的资金投入。

4、借助人才保障的机遇。各行各业的发展,人才是关键因素,从整体上看,旅游业作为一个新型的低门槛高标准行业,人才奇缺。省委、省政府积极建立人才保障机制,实施干部人才素质提升计划,加大人才培训、交流、引进力度,通过推动高校与地方共建合作、成立“博士服务团队”等方式,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提供多元化、多途径的人才保障,可以有效避免因人才短缺而造成盲目发展旅游的尴尬局面。

二、面对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优劣势分析

石首市地处湘鄂交接处,素有“江南秀地”、“荆楚明珠”之称,这里生态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发展旅游条件得天独厚。一是地理环境独特。石首市是有限的几个临江建市的县城之一,也是跨江而治的少有的县市之一,黄金水道穿境而过,为我们开发长江文化、水文化提供了优势资源。二是生态资源良好。1966年长江因人工裁弯取直,在石首形成故道湿地面积达70多万公倾。故道区内拥有麋鹿和白暨豚两个国家级动物保护区。麋鹿是在中国灭绝一百年后而重新引进的稀有物种,在这里野生放养,种群数量已达到一千余头。白暨豚虽已濒临绝迹,但石首市保护区拥有世界少有的珍稀白暨豚标本二头,白暨豚的姊妹品种江豚(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野生放养于长江天鹅洲故道区,目前该种群数量达32头,是世界上最大的人工野生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