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认知在地理高考试题中的体现-精品文档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20 21:55:14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区域认知在地理高考试题中的体现

区域认知是与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并列的地理学科四大核心素养之一。区域认知的内涵是什么?如何在教学中渗透区域认知?高考试题是如何体现区域认知的?笔者基于自己的理解,?谈对上述问题的认识,以期对教学和备考有所启发。

一、区域和区域认知

区域是指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是人们在地理环境差异的基础上,根据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

区域认知不仅指对某一区域加以认识,更侧重于“用区域的方式认识”,区域认知是认识地球表面复杂多样性的一种策略和视角。广阔的地球表面存在着丰富的多样性,“地球表面没有两个地方是完全相同的”。美国地理学家阿瑟格蒂斯认为“把世界划分为区域加以认识,旨在使地球表面无限的多样性井然有序”[1]。把世界划分为不同类型、不同等级、不同功能的区域加以认识,是地理学最具特色的研究方法,是地理学的独特贡献。区域认知在地理核心素养中居于“基本方法”层面。 二、区域认知在高考试题中的体现 (一)在特定区域中认识地理事物 例1(2016年全国Ⅰ卷)

罗讷河发源于瑞士境内的冰川。分别指出罗讷河上游(瑞士

境内)、北部支流(索恩河)和地中海沿岸支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

认识一个地理事物,地理学的基本方法是把它放在相应的区域中去认识。地理试题通过提供位置及其他相关信息,考查学生在特定区域中认识地理事物的能力。因此地理学习的任务之一,就是掌握地球表面基本区域划分及其特点。从全球尺度来说,地球可以划分为南北半球、海陆、五带等不同区域。就陆地自然环境而言,自然带是一种基本的区域划分。陆地上不同地区由于所处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不同,产生相应的水热组合,不同的水热组合又影响到植被、土壤等,共同形成带状分布的陆地自然带。每种自然带意味着特定的位置、气候、生物、土壤、水文等地理要素和整体表现。

把一个地理事物放在它所属的自然带中去认识,是高考地理试题常见的考查方式。例1要求指出罗讷河上游(瑞士境内)、北部支流(索恩河)和地中海沿岸支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需要把不同河段或支流放在相应的自然带,并综合考虑河流流量变化与气温、降水、冰川、地形等要素的关系。北部支流(索恩河)流域处于欧洲西部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区,全年温和湿润,河流以降水补给为主,因此全年径流量比较稳定,无明显枯水期。地中海沿岸支流受地中海气候影响,夏季为枯水期,冬季为丰水期。从题目文字信息“罗讷河发源于瑞士境内的冰川”以及图中罗讷河上游地区纬度较高、海拔较高等信息,可推知罗讷河上游地

区主要有积雪和冰川融水补给,因此河流有春汛,夏季径流量大,冬季为枯水期。

(二)在相应区域尺度中认识地理事物

区域是对空间的概括。区域尺度不同,认知区域的视角与关注的重点不同,得出的结论也会不同。区域尺度越大,越忽略区域内部的差异,而关注区域的共性;区域尺度越小,越关注区域内部的差异,突出局部区域的个性。区域特征总是对一定尺度的区域而言的。

例2(2016年天津卷)

在天津市南部地区发现的贝壳堤,是贝壳及碎屑物受潮水搬运,在海边经较长时期堆积而形成的垄岗,可以作为当时海岸线的标志。

(1)图2所示古海岸线分布地区地势的总体变化趋势是 A.由东北向西南倾斜 B.由西向东倾斜 C.由西北向东南倾斜 D.由北向南倾斜

(2)该地区5000年来海岸线位置的变化,反映了 A.海平面间歇性下降 B.气候持续性变暖 C.海滨泥沙不断淤积 D.地壳阶段性下沉

(3)与天津市其他地区相比,北部地区降水较多的原因主要是

A.锋面过境频繁 B.地处迎风坡 C.空气对流旺盛 D.多气旋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