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概论》知识点总结-文学概论意境知识点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18 21:15:45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1)创作冲动是一种具有主导性的朦胧的情绪体验。如宗白华对城市“喘息”之声的感觉。这种朦胧的情绪体验来源于诗人的内心深处,诗人只能体验到它们的存在,却无法说出它们从何处来,到何处去。 (2)创作冲动是一种复杂的和升华了的情绪。作者将现实中的情感转化为创作冲动时,这些情感不再是现实的日常情感,而成了被再度体验的情感。

(3)创作冲动总是指向作家的内心世界。创作冲动将作家的注意力引向自己的心里现实,从而使他按照一种内在逻辑去思考、去体验。 38.思想道德修养与文化艺术修养

①作家的人格修养。由于作家面向社会读者言说,他创作的是能够影响人的文学作品,因此社会有权要求作家具有较高的人格修养。 ②作家的文化素养。作为从事精神生产活动的人,作家无疑应该有较好的文化素养。要有较好的文化知识基础与基本创作技能。 ③作家的独特素质。 a.经常保持创作激情状态。

b.对生活中那些具有特征的、隐含重要意义的事物有敏锐的观察力。 c.对语言有超常的敏感与驾驭能力。 39.文学价值的多样性和主导价值:

文学价值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系统,包含多层次、多方面的价值因素和价值内容,具有多样性。其中,总有一种价值居于主导地位,成为主导价值。

(1)文学价值的多样性

文学价值的多样性是指文学具有多种不同的价值,这既包括文学作品本身价值的多样性,也包括文学作品在读者接受中所显示的多种价值。

文学价值的评判尺度随着时代的变迁和读者审美需求的变化而发生变化。(eg:六朝时期曾经盛极一时的骈文,在唐代古文运动中价值遭到否定。)

(2) 文学的主导价值

文学的主导价值,是指在文学作品多样性价值中总有一种占主导地位的价值。一般来说,文学的思想、伦理、认识等价值常常居于主导地位,它要和审美、语言艺术等价值融合起来,才能体现它的主导作用。 (eg:在当代中国,文学的主导价值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反映。or毛泽东多次赞扬鲁迅的政治远见、斗争精神和牺牲精神,并强调指出,“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这个方向就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是无产阶级服务人民大众的方向。) 论述题

40.马恩的文艺思想的五个方面: (1)关于文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基础

唯物史观的创立,为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奠定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使文学理论产生了历史性变革。

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又可以塑造与改变社会存在; B.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C.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eg:文学

作品总是和作者所处的时代有关,如古希腊的《理想国》《神谱》) (2)关于文学的社会地位与作用

马克思把整个人类社会比喻为一座有机统一的建筑,文学和文学理论,居于社会结构中的上层建筑领域,都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恩格斯指出:“哲学、宗教、文学、艺术等等的发展是以经济发展为基础的。但是,它们又都互相作用并对经济基础发生作用。”这一点可以从三个方面理解:

①辩证理解文学艺术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文学艺术的发展从根本上讲是受经济基础决定的,同时也对经济社会发展有着重要的反作用。

②正确认识社会心理与文学艺术的关系。人们的社会心理等就是文学艺术与社会经济生活相互作用的重要中介因素。

③深入把握文学艺术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平衡和不平衡关系。文学艺术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平衡关系是就二者的总体关系而言的,这种平衡并不是绝对的、一成不变的。(eg:18世纪的法国经济上比英国落后,但出现了一大批启蒙主义思想家)(eg:19世纪后半期的挪威和俄罗斯,物质生产显然落后于英法美,在挪威却出现了戏剧的繁荣,在俄罗斯却出现了小说的繁荣。) (3)关于文学艺术的特点与艺术生产

①文学艺术的特点。文学作为一种艺术,其掌握世界的方式主要有一下三个方面的特点:

A、充分发挥想象力的作用。(eg《致橡树》)

B、努力塑造典型的艺术形象。(eg:鲁迅说过,他写《阿Q正传》,“是想暴露国民的弱点”,是想“写出一个现代的我们国人的灵魂”,他塑造的阿Q形象是提炼出的很多国人的一个缩影。)

C、借助于特定的文学语言(eg:诗歌的语言要有韵律、声律、节奏等。)

②艺术生产。马克思深刻指出:在资本主义条件下,作家身份具有二重性。当他从属于资本、融入资本主义生产链条之中,他是一个生产劳动者;当他按照自己的天性“同春蚕吐丝一样”去进行自由创作时,他是一位非生产劳动者,是一位真正的作家。(eg:弥尔顿创作《失乐园》时,他按照自己的天性进行自由创作时,他是一个真正的作家,是一个非生产劳动者;而当他从属于资本,为了资本家赚钱,而按资本家的需要和口味去进行创作时,他又是一个生产劳动者。) (4)关于人学思想与文学理论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的学说,作为唯物史观的重要部分,为我们打开文学大门,正确认识文学的对象,探讨文学的本质和规律提供了一把钥匙。

①从现实的人出发,是文学理论乃至一切人文学科的根本出发点。 ②自由自觉的活动是人区别于动物的一般特征。

③对人的本质的科学阐释。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eg:正如鲁迅所说,贾府上的焦大是不会爱上林妹妹的。) ④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⑤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与文学的未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实现理想的和谐社会的前提条件,也是推动文艺走向大发展、大繁荣的根本保证。 (5)关于美的规律与文学的创作原则和批评原则。

马克思在继承前人思想的基础上,从社会实践观点出发,提出了“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构造”的科学命题。

①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马克思主张创作要联系文学实际,全面理解和掌握现实主义在叙事文学中的基本原则:“除了细节的真实外,还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eg:叶圣陶先生的作品《潘先生在难中》塑造了潘先生患得患失、明哲保身、自私精明的小市民知识分子的形象,批判了社会中一些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卑琐庸俗的思想。)

②美学的和历史的批评标准。作为文学批评的原则,美学观点与历史观点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缺一不可。(eg:马克思和恩格斯1859年就剧本《济金根》分别给卡萨尔的信和恩格斯1885年给敏·考茨基的信和1888年给玛·哈克奈斯的信为我们提供了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典范。)

41.经济的发展和文学艺术发展的不平衡关系

(1)实质:从根本上说,文学生产随物质生产的发展而发展,同时也要受其他意识形态形式的影响,并且又可以对物质生产等领域产生反作用,但物质生产与文学生产的关系不是一一对应的,甚至也不是直接关联的,其相互影响往往有着中介环节,所以在发展上可以不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