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一元二次方程1认识一元二次方程第1课时教案新版北师大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18 13:24:28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认识一元二次方程

课题 认识一元二次方程(第一课时)课时安排 共(2 )课时 课标P328 方程与方程组(1)能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课程标准 实世界数量关系的有效模型。 1.经历抽象一元二次方程概念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中数量关系的一个有效数学模型。 2.会识别一元二次方程及各部分名称。 目标1,2 目标2 支架式教学法,教师引导 希沃白板,课件 1. 复习回顾复习整式乘法的运算,及完全平方公式和平方差公式; 2. 复习回顾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自主探究一 出示问题一:幼儿园活动教室矩形地面的长为8米,宽为5米,现准备在地面的正中间铺设一块面积为18m的地毯,四周未铺地毯的条形区域的宽度都相同,根据这一情境,结合已知量你想求哪些量?你能根据条件列出关于这个量的什么关系式? 环 节 一 活动目的: 根据这一情境,结合这些已知量,你想求哪些量?旨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要求学生根据条件列出关系式,旨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2学习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 教学准备 课前作业 课堂合作交流 二次备课 (修改人:) 的能力、提高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同时也为后续归纳一元二次方程提供材料。 自主探究问题二 (1)你能找到关于10、11、12、13、14这五个数之间的等式吗? (2)得到等式10+11+12=13+14之后你的猜想是什么? (3)根据猜想继续找五个连续整数,使前三个数的平方和等于后两个数的平方和。 活动目的: 上述问题直接给出方程没有说服力,所以先让学生猜想。学生得到的猜想是:是否还存在五个连续整数,使前三个数的平方和等于后两个数的平方和。然后让学生根据猜想继续找这样的五个连续整数,在难以找到的情况下,促使学生想办法归结为方程去解决。 自主探究问题三 2222222222如图,一个长为10m的梯子斜靠在墙上,梯子的顶端距地面的垂直距离为8m.如果梯子的顶端下滑1m.那么梯子的底端滑动多少米? 活动目的: 通过前两个环节的学习,直接让学生设未知数,列出适合条件的方程。 活动的实际效果: 先让学生理解题意,然后让一生结合图示分析题意,这样等量关系就会浮出水面。由于有了前两个环节作铺垫,学生自然地设梯子底端滑动Xm,从而列出方程,问题解决得很顺畅。 课中作业 观察所列出的三个整式方程,将他们化简后,这三个方程有什么共同特征呢? 总结归纳 归纳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结合上面三个问题得到的三个方程,观察它们的共同点,得到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及其各部分的名称。 活动目的: 环 节 二 关注学生对概念的理解,通过具体的例子来归纳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加深对概念的理解。使学生基本能识别一元二次方程及各个部分。 练习反馈: 下列哪些方程是一元二次方程?如果是,他们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和常数项分别是什么?(幻灯片展示,生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