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宏观知识点整理全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1 10:12:28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十二章

1936年,凯恩斯,《就业。利息。货币通论》

? 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一国或地区(一个经济社会)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 名义GDP(或货币GDP),是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 真实GDP是用从前某一年作为基期的价格计算出来的全部最终产品市场价值。

? 支出法计算的GDP组成:Y=GDP=C+I+G+NX

消费C 投资I 政府支出G 净出口NX

消费C:家庭购买的所有商品与服务的价值.

投资I:资本项目的支出(投资于生产要素)。为了将来使用的商品购买支

出 (固定资产投资, 居民固定资产投资,存款投资)

? 政府支出(G)包括所有政府用于商品与服务上的支出

.消费品物价指数(CPI):消费者购买一篮子物品和劳务的物价指数。 .生产物价指数(PPI):生产物价指数指企业购买一篮子物品和劳务的物价指

数。

通货膨胀:物价水平普遍而持续的上升

通货膨胀率:通货膨胀率是从一个时期到另一个时期价格水平变动的百分

比。

失业率:已经失业但正在积极找工作的人数占劳动力总人数的比例: 国内生产总值的内涵:

1):GDP是一个市场活动的价值。 5):GDP是一个地域概念。 2):GDP是一个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6):GDP包括物品和劳务。

3):GDP是一个生产概念。 7):GDP是一个价值增值的概念。 4):GDP是一定时期的概念。

使用GDP(或GNP)衡量国民财富有什么缺陷?

1)GDP(或GNP)一般仅指市场活动导致的价值,非市场交易活动 得

不到反映。

2)即使GDP(或GNP)反映了所有交易活动,也不能正确反映社会 经

济发展水平

3)GDP(或GNP)难以反映那些严重影响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 的

内容

4) GDP(或GNP)难于比较两国的物质生产水平

5) GDP(或GNP)难于反映社会收入和财富分配的状况 国民收入循环图

十三章

? 宏观均衡:社会所有企业的生产即总供给等于该社会全体购买者对这些产品的总需求

? 均衡产出是指和总需求(即计划总支出)相等的产出。 边际消费倾向(MPC):增加1单位可支配收入中用于消费的比 平均消费倾向(APC):消费支出占可支配收入中的比例 APC和MPC的关系:在现行消费函数下APC>MPC

乘数或支出乘数:总支出增加后所引起的国民收入增加的倍数

投资乘数:收入的变化与带来这种变化的投资支出的变化比率. 消费乘数: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自主性消费变化也会产生乘数效应。 凯恩斯的第一基本心理定律 (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

随着可支配收入的增加,消费也会增加,但消费的增加不及收入增加的多,这种关系被称为消费函数(或消费倾向)。

凯恩斯主义认为,边际消费倾向不是不变的,随着人们收入的增加,

边际消费倾向递减。也就是说,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增量占收入增量的比重越来越小。这意味着消费函数曲线不是直线,而是一条向右上方上升但其斜率越来越小的曲线。

两部门的国民收入决定的推导

均衡条件:Y=E S=I 计划总产出=计划总支出 在两部门经济条件下E=C+I

使用消费函数决定收入

使用储蓄函数决定收入

三部门国民收入决定的推导 E = C + I + G

Y - T + Tr = Yd = C + S 在定量税下

T = T0

Yd = Y - T0 + T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