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0/6 20:33:44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单元质检卷十二 生态系统的稳态及人与环境
(时间:25分钟 满分:5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2小题,每题8分,共16分)
1.有些人工林面积大,构成的树种单一,树木年龄和高度比较接近,树冠密集,这种森林被称为“绿色沙漠”。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
A.营养结构简单,食物链短,生态系统的稳态容易维持 B.生物多样性水平低,缺少天敌对虫害的控制,易爆发虫害
C.密集的树冠遮挡了阳光,使林下缺乏灌木层和地表植被,群落结构简单
D.植物种类单一,无法提供多样的食物或栖息环境,因而动物种类也十分稀少?导学号74870343? 答案:A
解析:营养结构简单,食物链短,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较差,稳态不容易维持,A错误。 2.下图是苏南某地利用人工湿地处理城市污水的部分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大于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 B.芦苇在湿地边沿随地势高低分布不同,属于群落的水平结构 C.该人工湿地具有一定的蓄洪防旱功能,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D.该人工湿地的构建充分运用了物质和能量循环再生、多级利用的原理 答案:D
解析:城市污水中含有部分有机物,因此流经该系统的能量包含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和污水中的有机物的能量,A项正确;芦苇在湿地边沿随地势高低分布不同,是同一地域水平方向的分布特点,故属于水平结构,B项正确;蓄洪防旱能力属于生态方面的功能,属于间接价值,C项正确;能量不能循环再生,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共34分)
3.(14分)下图是某农田生态系统模式图,数字代表能量数值,单位是J/(cm·a),请回答下列问题。
2
(1)以上生态系统成分中不属于生物群落的是 (用字母回答),以上过程直接揭示的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是 。
(2)若生产者固定的能量是1 000 J/(cm·a),则B捕食A的过程中能量传递效率为 。 (3)当生物B因使用农药数量减少时,生物C的种群数量短时间内的变化为 。 (4)此农田生态系统弃耕以后发生的演替是 ,在此过程中其抵抗力稳定性将 。?导学号74870344?
2
答案:(1)E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2)20% (3)减少 (4)次生演替 增强
解析:(1)图示生态系统中A表示生产者,B表示初级消费者,C表示次级消费者,D表示分解者,E表示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E不属于生物群落,图示过程直接揭示的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是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2)生产者固定的能量是1 000 J/(cm·a),B固定的能量为200 J/(cm·a),则B捕食A的过程中能量传递效率为200/1 000×100%=20%。(3)当B减少时,C的食物减少,所以C种群数量短时间内会减少。(4)农田生态系统弃耕以后发生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演替过程中,生态系统的结构将越来越复杂,其抵抗力稳定性将增强。
4.(10分)奶牛场每天排放大量的粪便、饲料残渣,如不处理会严重影响周边人、畜的饮水安全等。下图是某奶牛场废水处理流程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2
2
(1)输入此氧化塘的能量有 。氧化塘中的风车草、圆田螺、细菌等生物共同构成 。
(2)植物细胞吸收的磷酸根离子用于合成的生物大分子主要是 。氧化塘后部的溶解氧含量比前部的 。
(3)废水流入厌氧池前,需经稀释处理,是为了防止 。 (4)氧化塘后部种植莲等挺水植物,有利于减少出水口处水中的浮游藻类,原因
是 。
(5)控制废水流入氧化塘的速率,除有利于氧化塘中有机物被充分分解外,还有利
于 ,使出水口处的水质达到排放要求。废水不能过量流入氧化塘,说明生态系统的 。
答案:(1)太阳能和化学能 生物群落 (2)核酸 高(多) (3)微生物失水过多死亡 (4)挺水植物起遮光作用,影响浮游藻类进行光合作用 (5)无机盐被充分吸收 自我调节能力有限
解析:(1)输入氧化塘的能量有太阳能和厌氧池中的未彻底分解产物中的化学能。(2)植物细胞中含P的生物大分子主要是核酸。因氧化塘前部微生物分解厌氧池输入的有机物而消耗溶解氧,在后部植物光合作用释放氧,故后部溶氧量较高。(3)若废水中的有机物含量过高,则厌氧池中的微生物就会因渗透作用大量失水而死亡。(4)挺水植物通过与藻类竞争矿质元素和光而有效地限制了藻类的生长。(5)因生态系统具有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故一次性注入氧化塘的废水不能过多,控制废水进入氧化塘的流速还可以使植物充分利用其中的矿质元素,使出水口的水质达标。
5.(10分)下图甲为一个长期处于稳定状态的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示意图;图乙是该生态系统中人类对物质与能量的利用情况部分示意图;表丙是对图甲中生态系统各组成成分的能量流动情况调查结果。请据图回答问题。
甲 乙
(单位:×10 kJ·m·a)
X Y Z 2
-2
-1
Pg 870.7 211.5 141.0 Pn 369.4 20.1 61.9 丙
R 501.3 191.4 79.1 (1)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来源有三个,分别是动植物的呼吸作
用、 、 。若图甲中的“→”仅表示二氧化碳的流动方向,则不会存在的过程有 。 (2)若图甲表示碳循环示意图,则D指的是生态系统中
的 ,①过程表示的是 。 (3)表丙中的Pg表示同化作用固定的总能量,Pn表示生物体内储存的能量,则R表示的生物学含义是 。每平方米每年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 。
(4)图乙表示人类在草原上放养牲畜的目的是调整生态系统中的 关系。 答案:(1)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化石燃料的燃烧 ③④⑦
(2)非生物的物质(或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库) 光合作用 (3)生态系统中各生物成分的呼吸量 8.707×10 kJ (4)能量流动
解析: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来源有三个:动植物的呼吸作用、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和化石燃料的燃烧;能直接利用二氧化碳的只有生产者;各营养级生物所同化的总能量除了在自身体内储存外,还用于呼吸作用、传递给下一营养级和分解者,但最终都通过呼吸作用散失;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是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人工生态系统的特点是使能量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提高能量的利用率。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