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道工程测量练习题集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16 5:58:51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8. 导线计算的目的是什么?计算内容和步骤有哪些? 9. 闭合导线和附合导线计算有哪些异同点? 10. 如何检查导线测量中的错误?

11. 已知闭合导线的观测数据如下,试计算导线点的坐标:

导线点号 1 2 3 4 5 6 1 观测值(右角) °′″ 83 21 45 96 31 30 176 50 30 90 37 45 98 32 45 174 05 30 84.57 109.85 74.17 116.2 70.71 坐标方位角 74 20 00 坐标 边长(m) 92.65 x y 200 200

12. 已知下列数据,计算符合导线各点的坐标。

点号 B A 观测值(右角)°′″ 102 29 00 107.31 1 190 12 00 81.46 2 180 48 00 85.26 C D 79 13 00 302.49 491.04 139.71 686.32 边长(m) 坐标(m) x 123.92 55.69 y 869.57 256.29 备注 D B 2 C 1 A 13. 已知下列数据,计算符合导线各点的坐标。 坐标 点号 左角观测值 坐标方位角 127°20′30″ A 231° 02′30″ 1 64° 52′00″ 40.51 79.04 边长(米) X B 3509.58 2675.89 Y 2 182°29′00″ 59.12 C 138° 42′30″ 24°26′45″ 3529.00 2801.54 D 14. 已知下列数据,计算闭合导线各点的坐标(点号按顺时针编排)。 点号 坐标 内角观测值 坐标方位角 1 60° 33′15″ 143°07′15″ 2 3 156° 00′45″ 88°58′00″ 4 95°23′30″ 5 139°05′00″ 1 111.09 76.57 123.68 25.77 155.55 500.00 500.00 边长(米) X Y 15. 下图为前方交会示意图,已知数据如表,求待定点P坐标。

P α1 A β2 β1 α2 B C 点名 x(m) A 3646.350 B 3873.960 C 4538.450 观测角 α(°′″) 1 64 03 30 2 55 30 36 y(m) 1054.540 1772.680 1862.570 β(°′″) 59 46 40 72 44 47

16. 三、四等水准测量与等外水准相比,在应用范围,观测方法,技术指标及所用仪器方面有哪些差别? 17. 三角高程控制适用于什么条件?其优缺点如何? 18. 光电三角高程有什么优点?

19. 影响三角高程精度的主要因素是什么?如何减弱其影响?

第九章地形测量

1. 2. 3. 4.

什么是地形图?从地形图上可以获得哪些资料?

什么是比例尺的精度?怎样来比较图的比例尺大小? 什么是影像地图?它有什么优点?数字地面模型是什么?

什么是地物?地物分成哪两大类?什么是比例尺符号,非比例尺符号和注记符号?在什么情况下应

用?

5. 什么是等高线?它有什么特性?

6. 什么是地貌特征点和地性线?一般可以归纳为哪些典型地貌? 7. 什么是等高线的等高距河平距?它们与地面坡度有什么关系? 8. 如何测绘出等高线?

9. 怎样用视距法测得两点间的平距和高差?

10. 视距发测量距离和高差的精度一般是多少?它主要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11. 用经纬仪视距法测绘地形,其一个测站上的工作有哪些?

12. 根据下表中的观测数据,计算出测站与测站间 平距和各测点的高程。已知测站的高程为161.21米,

仪器高为1.51米,当盘左观测视线水平时,竖盘读数为90°;望远镜向上倾斜时,竖盘读数减小,竖盘指标差为-0.8″。 测站 视距读数(m) 中丝读数(m) 竖盘读数(左)°′ 竖直角 水平距离 高差 高程 1 2 3 4 5 6 1.1 0.2 1.8 0.9 1.4 1.74 1.4 1.1 1.6 1.4 1.7 1.8 86 47 91 41 107 28 90 02 87 50 109 20 13. 按下图所示的碎部点高程,勾绘出等高距为1米的等高线。

14. 指出图中地貌描绘错误或不合理之处。

15. 在下图中(比例尺为1:2000),完成下列工作: (1) 在地形图上用圆括号符号绘出山顶(△),鞍部的最低点(×),山脊线(—·—·—),山谷线(……)。 (2) B点高程是多少?AB水平距离是多少? (3) A、B两点间,B、C两点间是否通视?

16. 按下列所示各碎部点勾绘出等高线,等高距为1米。

17. 为什么说地形跑尺的质量对工作进度和成图质量关系极大?跑尺者应注意什么?